黄石公素书全文 传授张良兵书的黄石公 他最后去哪儿了?

2018-12-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读史有时候要抱着一种"娱乐"心态,毕竟对于有些确切记录在历史上的事,还是一笑了之为好.比如前面说过多次的刘邦的一些事迹,还有啥后来隋朝的大将韩擒虎在魏征的笔下,临死前被接走,那架势俨然就是死后成了"阎王".这些都看看就得了,不必认真.黄石公素书全文 传授张良兵书的黄石公 他最后去哪儿了?因为对这类记录,只能是"领会精神".那么严肃史料中为何出现这种奇幻事?这个就只能怪太史公了,因为他的<史记>中开了先河,且得到了公认,效果非常好.信者

读史有时候要抱着一种“娱乐”心态,毕竟对于有些确切记录在历史上的事,还是一笑了之为好。比如前面说过多次的刘邦的一些事迹,还有啥后来隋朝的大将韩擒虎在魏征的笔下,临死前被接走,那架势俨然就是死后成了“阎王”。这些都看看就得了,不必认真。

黄石公素书全文 传授张良兵书的黄石公 他最后去哪儿了?

因为对这类记录,只能是“领会精神”。那么严肃史料中为何出现这种奇幻事?这个就只能怪太史公了,因为他的《史记》中开了先河,且得到了公认,效果非常好。信者自然膜拜,不信者,面对这些稀奇古怪的事,自然一笑了之。

黄石公素书全文 传授张良兵书的黄石公 他最后去哪儿了?

《史记》中除了美化,其实有时怎么看,怎么像是“搞笑”刘邦外,确切地美化了一人,此人便是留侯张良。本是前韩国贵族,曾刺杀过秦始皇,后来跟随刘邦一起打拼出了大汉天下。是公认的汉初三杰中,最全面,最洒脱,最聪明的一位。

黄石公素书全文 传授张良兵书的黄石公 他最后去哪儿了?

刘邦都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咱比不得张良。那么张良的兵法韬略是从何而来的?据《史记》载,张良年轻时遇到了一老者,见张良走过,故意把鞋丢下,让张良去拿回来。张良当时就想动粗,但看对方是老头只得忍住,把那鞋拿回来。哪知老头又让张良给自己穿上。

张良想已经这样了,那就穿吧,所以跪在老者面前,给他穿上鞋。然后老头就大笑走了,张良瞪着他的背影发呆。可老头却突然有走了回来,告诉张良:“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就这样五天后张良来了,老者已经等着呢,一声怒喝:“你竟然比我这老头来得还晚,再过五天吧。”如此,搞得张良一次又一次迟到,终于张良在一天的半夜就跑去了,这回赶在老头前面。老者非常满意,给了张良一本书,说:“读此(书)则为王者师矣。後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这就是黄石公的由来,张良的兵法韬略,全部来自于这部书。但问题是黄石公最后去哪儿了?为啥再也找不着这个人了?其实,整个事件之所以被《史记》记载下来,想必太史公不会亲眼所见,必是听人所说。而整个事件,又只有张良和黄石公,自然此事必是出自张良之口,是张良主动透露的这个事。

显然这里面就有了更大的问题,这个黄石公凭啥就看中了张良?张良凭啥就又这么听话?但笔者要说的是,倘若纠结这个细节,那就永远走不出来。就如魏征记录韩擒虎死后成阎王一般,张良的奇遇,其实也只能“领会精神”。

张良奇遇黄石公,第一个透露出的信息:张良是道家子弟。因为黄石公的做派是标准的道家做派。这契合了汉初的尊崇黄老之道。那意思仿佛就是说:我张良是刘汉的自己人。所以张良为何能躲过后来刘邦和吕后的迫害,潇洒一生,功名毫发无损,这个“道家子弟”是他的一个护身符。你搞了张良,你否认自己是尊崇黄老之道。

第二个信息:张良是持书出世,其定位是“王者师”,这个身份说明了张良的本意,就是辅佐真龙天子的人,对帝王不构成任何危险。相反帝王还需要,因为是帝王的好助手。这种定位你让刘邦也好,吕后也好如何迫害他?

第三个信息:张良师从黄石公,可黄石公来于张良之口,归隐于张良之口,反正这个人到底如何,张良拥有解释权。但对刘邦来言,却大不同了,万一真有呢?他给了张良一本书,张良就这么牛逼,我真搞死张良,万一黄石公再捣鼓出来一个更狠的人呢?

看看这三个透露出来的信息,黄石公是谁,从哪里来,最后去了哪里,还重要吗?根本就不重要了。因为综合上面这三个信息,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黄石公最后去哪儿了,就等于张良去哪了,他的归宿,就是张良的归宿,这其实就是黄石公的真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