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军空城计 村庄不唱空城计——“构建农房风貌体系”点对点
记者 俞施 报道组 蓝正伟 郑曦 通讯员 张盛
4月24日,刚刚经历过一场暴雨的龙游县横山镇志棠村变得格外透亮,远处的山也仿佛被水洗过一般。
绿水青山间,白墙黛瓦的浙派民居掩映在其中,宛如一幅江南水墨画。这些规划布局合理,串联成景的浙派民居,是志棠村最新规划的集聚小区。
"现在村民要造房子,一定是造到小区里来。"志棠村党支部书记邵忠根介绍说,"志棠村村规民约中有一项规定,在审批新宅基地的同时将老宅基地收回集体所有,一方面有效遏制了‘一户多宅’现象,另一方面也能有效解决‘空心村’问题。"
志棠村位于龙游北部,下辖后邵、卸厅、前邵、席家、破山脚5个自然村。村里有农户592户,村民1876人。2015年,志棠村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村内现存古建筑66处,其中明代27处、清代34处、民国5处。雍睦堂古建筑列入国保,席氏民居古建筑列入省保。
漫步在志棠古街上,只有村庄中间仍保留着古建筑,而四周已经被"摊大饼"式的新建住房包围了。"长久以来,村庄在建设过程中缺乏规划,农民新建住房一是拆掉老房子原地重建,二是另找宅基地新建。"邵忠根相告,原拆原建的住宅破坏了古村落的整体风貌,而向四周扩张的新建住宅又加剧了"空心村"现象。
一直以来,农民建房"挪窝"不"腾笼",建新不交旧使得村庄内不少宅基地闲置又无法处理。一些农户在建起新房之后,便不再拆除旧房,村里建新不拆旧的比例非常高。邵忠根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村民批建新房的同时,将老宅基地无偿收归集体所有,并用村规民约的形式将这一做法固定下来。"宅基地本身就属集体所有,按规划用地、建新宅必须退旧宅。"
2015年,志棠村拿出15亩土地指标,用于规划新小区。王婷红是村里第一个签订协议的村民。"跟老房子相比,新区无论是位置还是规划布局都更好。"王婷红告诉记者,自己家的老房子是土坯房,面积只有五六十平方米。一直以来,她就有拆掉旧房建新房的想法,奈何面积实在是小得可怜。这么多年来,建房的想法一直耽搁着。
村里规划集聚小区后,王婷红成了第一个签订协议的村民。110平方米的宅基地,比老房子的宅基地面积大了一倍左右,家门口还有一个庭院。新家的环境和基础配套都让王婷红十分满意。在签订协议后,王婷红家的老宅基地被无偿收归集体所有。
如今,志棠村已有23户村民在集聚小区内建房,并且这23户村民的老宅基地、住房一律由村集体收回,其中4栋没有保护价值的老宅已被拆除。目前,志棠村集聚小区二期5亩已经在规划之中。
记者手记
在农村,"空心村""一户多宅"是普遍现象。近年来,我市农村在经过"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工作后,农村的环境面貌有了极大的提升。然而,那些破败的、濒临倒塌的旧房,使得农村整体风貌与周边环境显得极不协调。
这一方面是农房整体风貌的问题,同时也暴露出基层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志棠村通过村规民约将"建新与拆旧"有机统一起来,将农民建房与古村落保护有机统一起来,将宅基地的流入与流出有机结合起来。这一做法,或许可以给别的村庄在整治"空心村"和"一户多宅"问题上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