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周卫国 他是开国上将 雪豹周卫国原型 人称红军赵子龙
贺炳炎因忍受不了地主的欺压,怀恨出走,给人杀猪,拜师学篾活、裁缝、打铁等。也是在这一年,贺炳炎的生活里出现了明亮的一笔,经人介绍,他投师于武当一清道长门下学习“凌霄剑”,后来他觉得使剑不过瘾,就改学了“玄虚刀法”。这些武术,在他后来的岁月中常练不辍,日臻纯熟。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0年7月1日于成都病逝。
文/李落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第1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隶属第1野战军建制。贺炳炎任军长,廖汉生任政治委员。贺炳炎成了第1军的首任军长,有人称第1军为“天下第1军”,自然就有人称贺炳炎为“天下第1军军长”。
贺炳炎,1913年生于湖北农村,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方面军第5师、第6师师长,红2军团新编第5师师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团长、鄂豫皖湘赣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江汉军区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兵团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四川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0年7月1日于成都病逝。
贺炳炎作战勇敢,曾11次负伤,被称为“独臂将军”。
1929年的春天是贺炳炎人生的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就在那个春天,他和半年前参加红军的父亲相遇。在那个春天里,贺炳炎和一个亲戚一块儿在渔洋河一带的渔洋关、松木坪、江家湾等地打铁,他们走乡串户,吃百家饭。但和别的铁匠不同,16岁的贺炳炎每到一处最留意的是当地有没有驻扎着红军。他渴望见到父亲,当然更希望自己也能成为红军的一员。
1913年除夕,贺炳炎出生在湖北省宜都县江家湾村的一间茅屋里。虽然生在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但这个后来成为解放军第一军首任军长、1955年就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孩子,并没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父亲贺学文原是宜都县九道河人,因生活所迫,常年在外帮工度日,后到江家湾背煤。
贺炳炎原随祖姓,取名向明言,后改随父姓,更名贺炳炎。贺炳炎6岁时母亲病故,姐姐被送给人家做童养媳,哥哥过继他人,贺炳炎由婶娘收养。贺炳炎9岁时,就随父亲到煤矿背煤。
但因年小体弱,力不能支,只得托人说情,到邻村松木坪给地主放牛和干家务活。后来贺炳炎因忍受不了地主的欺压,怀恨出走,给人杀猪,拜师学篾活、裁缝、打铁等。也是在这一年,贺炳炎的生活里出现了明亮的一笔,经人介绍,他投师于武当一清道长门下学习“凌霄剑”,后来他觉得使剑不过瘾,就改学了“玄虚刀法”。这些武术,在他后来的岁月中常练不辍,日臻纯熟。
贺炳炎参加红军的时候,正是贺龙等人初创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反动武装疯狂地进攻,企图将革命扼杀在摇篮之时。那时候双方战斗十分频繁,每天都在行军打仗。入伍后不久,贺炳炎就参加了战斗。他手握一把菜刀独自冲入敌阵,左砍右杀,连毙数人,敌望之皆惧退。一仗下来,红军同志开始称他是“贺小龙”,后来一传再传,又因他姓贺,就被误传成贺龙的儿子。
贺炳炎个子不高,但却虎背熊腰。除刀法外,他还酷爱摔跤,曾将一位比他高一头的河南籍红军士兵摔倒。当时,贺龙也在场,带头为他鼓掌。
贺炳炎于1930年6月入党,到了7月下旬他就开始为红军建立战功,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光荣。那一天,红军在潜江渊博子口同白军作战。激战中,已经是警卫班长的贺炳炎被贺龙派去红6师传令,要该师从敌人侧后猛攻。红6师马上投入战斗,白军腹背受敌,只好丢尸弃械。但战斗结束后,却不见了贺炳炎。等了很久,贺龙着急了,就派人去找,找人的人还没有回来,贺炳炎却押着几十号俘虏回来了。
贺炳炎详细地向贺龙汇报了自己“溜号”的经过--
看到战友们打得正起劲,送完信的贺炳炎就有些心里痒,于是从地上捡起几颗手榴弹朝腰里一别,就提着大刀,抄小路去追赶敌军。在一个土坡下面,贺炳炎和几十个正往回撤的白军撞上。白军正准备往前面不远处的芦苇荡里躲呢,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还喊:“兄弟们,进了芦苇荡,我们就安全了。”可贺炳炎想的却是让他们不安全,他一手紧握大刀,一手高举手榴弹,把眼睛睁得跟铜铃似的高喊:“缴枪不杀,红军优待俘虏!”
白军被突如其来的情形吓得全愣住了。贺炳炎趁热打铁,不等他们醒过神来,就指着一个干涸的水塘,命令他们:把枪都放到塘埂上,人都进塘里去,谁也不许乱跑。有一个白军军官四下张望,发现只是一个半大的孩子,突然举枪朝贺炳炎射击。
但他才一抬手,就被贺炳炎看到了,于是急忙卧倒,子弹从他头上飞过。子弹没有把贺炳炎吓住,却把他的愤怒给激了出来。他一个翻滚来到开枪的白军军官面前,挥手一刀就把他给撂倒了。几个白军士兵想趁贺炳炎不注意,乘机逃跑。
因为还要看住大部分的人,贺炳炎只好扔出一颗手榴弹。爆炸声不仅拦住了逃跑者,使得没敢逃跑的白军也都赶忙趴在地上,大叫:“我们投降!我们缴枪!”贺炳炎把白军点了点人数,一共47人。
此一役,贺炳炎因俘虏人数多而在部队名声大噪。不久,他就被任命为红军第三军手枪大队区队长,后又担任骑兵大队长。虽然贺炳炎担任了骑兵大队长,但南方少马,大多数时候,贺炳炎还是步行提刀冲杀。闲暇时,他就教战士们习武。
这一时期,少年贺炳炎,常常把自己想象成古代的英雄。一次,骑兵大队偷袭空城缴获了一批战马,带队从城中撤退的贺炳炎清点人数,发现少了司务长,立即单枪匹马回城寻找。在敌军已进城的情况下,贺炳炎飞马过街穿巷。正在一店铺前购物的司务长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被贺炳炎一手搂起,放在马上,飞奔出城。面对敌人的拦截,贺炳炎挥舞大刀奋勇砍杀,终于杀出重围。此后,贺炳炎被誉为“红军中的赵子龙”。
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在贺龙的指挥下,从桑植县刘家坪轿子垭地区出发,开始了长征。贺炳炎任红5师师长。在突破澧水、沅江一线的封锁后,红2、6军团向新化、溆浦发展。但溆浦也很快处在了国民党炮火的轰炸之下。
贺龙只好把部队从溆浦县撤出来,西进贵州。但为了不让敌人明白红军西进的目的,12月11日,红军急促南下,造成了即将东渡资水的态势。资水纵贯安化与新化之间,渡过这条大河再向东,自北向南排列着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都是湘东的重地。
果然,国民党的大军追击而来。21日,红军到达湖南西南部接近桂北的洞口地区,桂军也开始了对他们的迎战。于是贺龙果断下令:折向西行,沿着雪峰山山脚,直奔瓦屋塘,从瓦屋塘翻越雪峰山西进贵州。红军的先头部队是2军团的5师,师长就是贺炳炎,5师的先头部队是15团,团长叫王尚荣。
但国民党却洞悉到了这一切。就在15团快要接近瓦屋塘的东山时,遭遇敌人的阻击,从猛烈的火力上看,对方是国民党正规军。贺炳炎见部队不动了,就上前质问王尚荣,并命令王尚荣到后方向贺龙汇报情况,自己指挥部队作战。给王尚荣下完命令,贺炳炎就对着部队大吼:“机枪掩护,都跟我冲!”不幸的是,东山山势太陡,无法架设机枪组织掩护火力。但面对着敌人暴风骤雨一样的子弹,贺炳炎一挥手,继续往上冲。
贺炳炎弓着的身子在杂乱的灌木丛中时隐时现。他不停地往前冲,同时不停地怒吼着,似要把愤怒的吼声也化成子弹射入敌人的胸膛。但当他又一次直起身子跟身后的红军官兵高喊“跟我冲!”的时候,身后的同志却发现他是在用左手举着驳壳枪,而右手臂整个衣袖都是血淋淋的。最先发现这一点的战士冲到他身边,大喊:“快来抬师长!快来抬师长!”卫生员冲过来给他包扎,但是他说什么也不同意,因为“前面正在死人!”
红军拿下了东山。贺炳炎却躺在敌人丢弃的阵地上昏迷不醒。随后赶到的贺龙来问病情,卫生员告诉他贺炳炎的整个右臂被炸成肉泥状,骨头全碎了,只留下一点皮连着肩膀。只有锯掉胳膊才能保住性命。不巧的是,当时仅有的一点医疗器械已驮运转移了,一时半会儿运不回来。
救护医生当即让人从老乡那里找来一把锯木头的锯子,决定用它来锯掉贺炳炎受了重伤的右臂。为了消毒,他们把锯子在开水中煮了一个小时。就要动手锯臂了,却找不到麻醉药。
当时贺炳炎还处于昏迷,就那样开始锯,只是在他的眼上蒙了一条毛巾,还有几个红军战士在边上摁着他,怕他醒来后害怕、乱动。锯到一半,贺炳炎给疼醒了,他扯下毛巾,对摁着他的那几个战士说:“都靠边。”又对医生说,“接着锯吧。”
贺炳炎看到医生的手在轻轻地发抖,怎么也不敢使劲,又鼓励说:“我自己都不怕,你还怕什么?来吧!”说完,把毛巾咬在嘴里,然后闭上了眼睛。又开始锯了,贺炳炎紧紧咬着毛巾,豆粒大的汗珠很快就爬满他的脸。手术前后共用了2小时16分钟。贺炳炎嘴里的毛巾被他咬得稀烂。
做完手术,贺龙走到跟前,当时锯下的胳膊就扔在一边。贺龙俯下身子,心疼地看着大汗淋漓的贺炳炎,看着他那张因为剧痛而苍白如纸的面孔。贺炳炎含着眼泪问贺龙:“总指挥,我以后还能打仗吗?”贺龙紧紧地握住老部下的左手,用肯定的语气说:“你还有一只手嘛!只要我贺龙在,就有你贺炳炎的仗打!”
然后,贺龙在地上的那摊血里捡了些东西,攥在手里。那以后,红军每次进行战斗动员的时候,贺龙就会打开他随身携带的手帕,然后肃然地告诉同志们:“这是红军师长贺炳炎的骨头渣!”手术后,贺炳炎仅仅在担架上躺了6天,就又勒马率部驰骋沙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