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小秋生活照 迟小秋:流派纷呈展活力
6月26日至28日,北京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宋家姐妹》在长安大戏院精彩上演,这次演出是“2018年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活动之一。此前,北京京剧院邀请媒体探班《宋家姐妹》排演现场,记者得以领略该剧诸多片段。
从第一场“抓捕张太雷”开始,谭门第七代传人、饰演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张太雷的谭正岩率先亮相,一系列精彩的武戏动作立刻将现场氛围带入到剧目中。伴随着一句“夫人回来了”,该剧的灵魂人物、饰演宋庆龄的程派名家迟小秋正式登场。她标志性的婉转低回的程派唱腔,配合情真意切的表演,将宋庆龄捍卫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形象传达出来。
剧中精彩之处比比皆是:如宋庆龄对宋美龄说“我反对你的婚姻,但祝福你的爱情”,“就让我们相忘于江湖吧”,宋庆龄与张太雷以及群众齐呼“人民万岁!”把宋庆龄这位伟大革命者的细腻内心与坚定意志呈现在观众面前。排练之后,迟小秋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多年来对《宋家姐妹》这部戏的创作心得。
文化周刊:《宋家姐妹》是2011年创排的,当时如何想到这样一个题材,为什么会做现代京剧?
迟小秋:《宋家姐妹》以1927年中国革命经受血雨腥风为背景,生动展现了宋庆龄坚决捍卫中国革命的伟大情怀。京剧艺术与人的生命是一样的,一定要有活力。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程派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从创作题材来说,以往我创排过《蔡文姬》《梁祝》《法官妈妈》等传统和现代题材。
宋庆龄是我心中崇敬一代伟人、革命家,她身上具有中华民族女性代表性的优秀特质,她温润、娴淑、端庄、大气,非常适合用程派艺术来表现。当时提出这个想法后,剧院非常支持,在创作团队组建上,邀请了当今实力雄厚的名编名导,编剧陈国峰、导演宫晓东、作曲家朱绍玉,2011年完成了《宋家姐妹》的创排。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还亲笔书写了剧目名称“宋家姐妹”。
文化周刊: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宋家姐妹》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迟小秋:宋庆龄的一生波澜壮阔,但我们在舞台上的呈现只有两个多小时,创作时必须找准角度。而在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上,衔接点很重要,必须把握好分寸,步子迈大了,观众不好接受;不创新,现代剧目“唱老腔老调”“程式化”也不可能受欢迎。
所以,创排新戏困难是很多的。这部戏集结了北京京剧院多个流派的优秀演员,从人物形象、流派特点上入手,精诚合作。最终在舞台上流派纷呈,程派、梅派、奚派、马派、谭派,展现各派艺术精华。
作曲朱绍玉老师非常了不起,在音乐创作及乐队编制上中西汇通,传统与时尚相融合,在唱腔设计上为每一位主要演员量身定制,用心良苦。导演宫晓东将电影、话剧、京剧相结合在一起,例如:在开幕、全剧终、幕间时,利用多媒体转换空间,把中西乐队和伴唱演员用升降台展示到观众面前,使全剧一气呵成,美轮美奂。
并让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斯美塔那的世界名曲出现在剧情中。编剧陈国峰的唱词、念白让观众听得入心入脑。所有这些,将京剧舞台上“一棵菜”的团结协作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是近些年少有的,具有程派艺术风格的良品佳作。
文化周刊:时隔7年再度上演,与以前相比,这次演出有什么变化?
迟小秋:京剧艺术创作不是演完了就放下,《宋家姐妹》在公演前修改了25稿,仅提纲就10易其稿。在武汉参加京剧艺术节广受专家、戏迷认可后,又多次修改,加工打磨,精益求精,在这次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前已演出了45场。
不断的打磨和演出使演员们越来越成熟,而整体呈现也在过去的基础上,越来越完善。特别是自己通过这7年在舞台上对伟人的不断演绎刻画,体会,每次都会有新的认知和提升。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通过到宋庆龄故居,和大家一起回顾伟人一生对革命信仰的追求奋斗,并零距离地感受她生前工作、生活的地方,让我在此次演出中,会更有与伟人时空转换的穿越感,在人物上的表演更真实、更贴切。
这次我们在舞蹈上也有所加强,舞出新意。群舞演员都是年轻的京剧苗子,她们的动作编排全是围绕唱词、曲调展开,每一段舞都是有故事的。像在宋家姐妹走上不同道路的情节里,群舞也分成两块,有力烘托了舞台的情境。
文化周刊:您如何将程派艺术特色与《宋家姐妹》这个题材融合?
迟小秋:《宋家姐妹》是我在继承、发展程派艺术上的一次尝试和挑战。宋庆龄这样的伟人非常不好演,舞台形象、唱念做表,方方面面都要精益求精。尤其是要拿捏准表演的分寸,不能没有伟人的深沉,她的言行必须充分体现出她独特的身份。
坚毅、端庄、含蓄的特征,必须给予突出的体现——这也是适合程派表演的一点:收着表现人物,内敛处发力,是程派艺术的特长。我把人物创作心得都融入了表演之中。除了戏曲方面的琢磨,我还观看了大量相关书籍和影像资料,注意对宋庆龄平时习惯和动作的揣摩,使人物表演上更加鲜活。
文化周刊:这么多年的揣摩、演出,您对这部戏积累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希望?
迟小秋:艺术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这部戏倾注了我40多年演艺事业的心路历程、艺术积累,它是我新创剧目中最成功的典范。这部戏有激情,有创新点,吸引了很多年轻戏迷,有时我在台上演唱剧中的“核心”唱段时,台下的观众跟着我一起唱。
很多没接触过京剧的年轻人看过之后说,他们希望京剧发展创新应该是这样的。创排这样的剧目是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体现。我也非常荣幸能够在舞台上塑造宋庆龄这样的伟人形象,并希望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这部戏能成为“叫得响、留得住、传的开”精品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