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和曹操 官渡之战之前袁绍和曹操的实力对比?
袁绍占据青冀幽并四州。在当时号称第一大军阀。但四州的地盘水分很大,为什么呢?
其中幽州有乌桓,且幽州本身人口稀少、粮产贫瘠,不能算后方优势。
冀州、并州有黑山军及其残余势力,黑山军首领张燕,曾帮助公孙瓒攻击袁绍。黑山军实力还算强大,手下有骑兵。袁绍灭公孙后,剿灭了境内部分黑山军,但袁氏灭亡后,张燕率领数万人归降曹操,可见,黑山军在被袁绍击败后实力仍然不可小觑。
青州,孔融时期的黄巾残党数量众多(详见太史慈传),期间战争破坏应是最严重的。袁家定青州后,派儿子防守。而且青州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对获得徐州的曹操来说没有战略优势。
而且黄金之乱起于河北,黄巾之乱后,河北的人口、粮产应该总体下降,难比刘秀时期的河北。所以,总的来说,袁绍官渡前的内部情况并不很乐观。
那是不是曹操有优势呢?不见得。
曹操据有司、豫、兖、徐四州以及青州的一小部分,囊括今天河南、山东、安徽、苏北大部分地区,在汉朝时期也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即便遭受黄巾、董卓以来的战争破坏,比之河北应该是除了战马产量外一点不差。(而曹军虎豹骑还从兵种上弥补了数量劣势)
但是这并不代表曹操能短时间内动员比袁绍更多的力量。长期也不行。原因是地理位置。
曹操的南边是刘表,这个人虽然一直表现得很消极,但是坐拥荆州全部。当时的荆州,经过汉末动乱后的人口南迁,已经具备了人口和粮食储量,况且汉江两岸的开发程度相比黄河两岸也差不到哪去。在曹操不主动出击刘表的情况下,刘表完全可以通过骚扰来对曹操背后构成威胁。
东南方是气势如虹的孙策,刚刚平定江东的孙氏集团,在政治上野心极强。很多人都觉得孙策不死的话会偷袭许昌。事实上即便不偷袭许昌,孙策也已经对徐州做了动作,好在陈元龙善战,徐州是可以保住的,但是不代表徐州不用重兵把守。
西边有马腾韩遂等关内黑恶势力,如果曹操在战场上陷入劣势,这些人很可能趁机捞一笔。
所以,为了防御其它三个方向,曹操在官渡战场上的可动员兵力少之又少。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载中曹袁两军兵力如此悬殊。(但是经裴松之推论,曹操的兵力不至于在袁绍的一半以下。)
所以,如果论人口和粮产这些数据上的实力,私以为曹操比袁绍略强。论地缘,双方的优势都不明显,但袁绍的后方是乌桓、黑山军这种流寇势力,曹操的后方则是江南两大政治集团和西北军事集团,威胁性较强。这样看来,袁绍的地缘安全比曹操略强。
(目前就想到这些。)
补充个想法:官渡开战前,田丰建议袁绍利用河北的地理优势和曹操打持久战,理由是曹操用兵善变,袁方难以速战速决求胜。可能因为三国演义的原因,很多人觉得田丰说得对,郭图出的是馊主意。但是我觉得速战速决也一样有利于袁绍。
因为前面已经说了,曹操领内的经济潜力是强于河北的,曹操的困局只在于面临四方开战的地缘劣势。所以,假借曹操以时机,反而留给他破局的可能。(你正面决战都打不过人家,还想用持久战玩骚操作?)想表达的态度就一点:无论是速战速决还是持久消耗,都是可行的策略,成功的关键是战略要得到良好的执行。
官渡之战前期,白马延津相继陷落,但是袁绍紧接着就损失了颜良文丑两名大将。紧接着双方相持官渡,曹操内部出现了粮草匮乏、背后受威胁、人心不稳的要命问题,眼看要GG了。可是造化弄人,乌巢莫名其妙在战场中间,许攸莫名其妙受不了袁绍,莫名其妙许攸跑过来告诉曹操乌巢在哪,莫名其妙曹操打乌巢那晚淳于琼喝醉,莫名其妙粮草就失守了。
说是莫名其妙,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失误。自古打仗截粮的不少,就你袁家输的最惨。唉……而且而且,官渡这场双方较量的第一次大交锋,即便是输了,凭借袁家的地理和外交优势也可以弥补下来。
如果袁绍可以及时收纳散逃士卒,退守邺城,早些选定一个优秀的继承人操持大业,再佐以刘表马腾袭击敌后,不见得会瞬间败亡。要知道,在袁家三子互相攻击的情况下,曹操平定河北都用了漫长的五年时间。
由此观之,袁家之亡,虽曰天命,实乃智力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