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向晖的儿子现状 “一个人可顶几个师!”!“红色特工”熊向晖大揭秘!
他潜伏敌营十二载,关键时刻,两次传出“国民党将闪击延安”的重要情报,毛泽东称赞他“一个人可顶几个师!”!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党内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情报工作人员,他们为了信仰、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如履薄冰地战斗在隐蔽战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红色特工”。
在这些英雄中,有一位杰出代表,他潜伏敌营十二载,毛主席称赞他“一个人可顶几个师!”,这名“红色特工”叫做熊向晖。
熊向晖,原名熊汇荃,1919年出生于山东掖县(今莱州市)的一户官宦之家。1936年,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学习期间,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1937年开始,他就接受党的派遣,一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就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初,周恩来未雨绸缪向国民党各派势力安插了多名战略情报人员,他们成为打入对方高层核心长期潜伏关键时期启用,发挥巨大作用的钉子,周恩来称他们为“闲棋冷子”。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周恩来在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身边布下的这枚棋子--熊向晖。
对于蒋介石当时的爱将——“西北王”胡宗南身边的“闲棋冷子”的选择,周总理格外地重视。根据对这名黄埔一期生的了解,周恩来对这枚“闲棋冷子”提出了五条标准:
一要出身官宦世家;
二要年纪轻、仪表不俗;
三要公开面目不左不右,言谈举止有爱国青年的气质;
第四知识面要广,记忆力强;
第五肯动脑子,能随机应变。
1937年,周恩来将选拔人才的工作交给了时任清华大学中共党支部书记的蒋南翔,按照周恩来的要求,蒋南翔从清华大学数十名地下党员中选择了熊向晖。
接到任务后熊向晖应组织的要求,将自己的名字从熊汇荃改成了熊向晖,直到解放后,他才道出这个名字的寓意:“向晖”,取意当时形容隐蔽战线工作境地的一句话——“面对着黑暗,怀揣着光明”。
抗战爆发以后,熊向晖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参加了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到胡宗南的部队去服务,胡宗南第一次召见他们的时候,就已经一眼就看中了熊向晖。
熊向晖的女儿熊蕾回忆父亲的这段经历时,这样讲述:“见到胡宗南后,胡宗南问为何到本军来?我爸就是说来革命。胡宗南就追着革命问他,什么是革命,他说(孙中山)总理遗嘱说驱除鞑虏,那现在就是要驱除日寇,抗日就是革命,胡宗南又问,不抗日怎么办,我爸就说蒋委员长都说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指责。
抗战就是革命,不抗战就是不革命,破坏抗战就是破坏革命,反对抗战就是反革命。胡宗南说反革命怎么办,我爸说,杀。”
熊向晖不卑不亢的回答大大出胡宗南的意料,胡宗南仿佛从熊向晖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因此对这个有些傲骨的年轻人又多了几分关注。通过之后多次的调查了解,这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所具备的气质、能力及品质,都让胡宗南万分满意,从此将熊向晖视为心腹。
熊向晖担任胡宗南秘书不久,就得到胡宗南的器重。蒋介石给胡宗南的密令都由熊向晖签收,而胡宗南下达的命令也都是由熊向晖起草。
1943年6月1日晚,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官邸会议,决心取消中共武装和根据地政权。蒋介石随即密电胡宗南——“借共产国际解散良机,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行动绝对保密。”胡宗南完成布置后,于7月2日正式确定了进攻边区的时间:7月9日。
而在7月4日,胡宗南却收到朱德的明电:“道路纷传,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当此抗日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则陷国家民族于危难之境。”
原来,国民党的作战计划早在7月3日就由熊向晖传出。党中央接到情报后,及时拟定了这个类似“空城计”的作战方案,一方面,破例引用情报,正面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日、挑起内战的罪行;另一方面,则迅速从其他地区抽调兵力,保卫延安。
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这一次没有得逞。胡宗南发觉有人泄密,但怎么也没想到竟是自己的贴身秘书熊向晖所为,也没有太多追查。
1947年2月,熊向晖和相恋多年的恋人湛筱华结婚,蒋经国是证婚人。
婚礼过后,两位新人开始蜜月旅行,1947年3月1日,两人在游玩后返回酒店,在酒店门口被一自称国民党保密局的人叫住,他起初担心是自己身份已经暴露,思索该如何应对。等被带去见胡宗南后,事情才明了。原来,此前熊向晖已计划赴美留学,只因机票不好买,才一拖再拖。
胡宗南却命令熊向晖延期赴美,要熊向晖回到身边再辅佐他3个月。胡宗南给了熊向晖一个文件包,让熊根据包里文件的内容画一幅草图给他,并叮嘱熊锁好房门,不许任何人进来。熊向晖打开文件包,看到两份绝密文件:蒋介石核准的进攻延安的方案;陕北共产党的军队兵力配置情况。
熊向晖异常激动,将文件内容默记在心。3月3日上午,熊向晖随胡宗南和参谋长盛文乘专机回到西安。当天晚上,熊向晖就将情报通过我党的情报网络,将这两份绝密情报发到延安。
国民党“闪击延安”的计划这一次又最终破产。毛泽东大赞熊向晖,说他“一个人可顶几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