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上届冠军霍山才女殷怡航:功夫在诗外勿刻意追求名次
据安徽商报报道 回到老家过完年,霍山才女殷怡航又要踏上去上海的求学之路,谈起去年在央视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夺冠的经历,她用8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厚积薄发,举重若轻”。
赛后复归平静 功夫常在诗外
去年,殷怡航在总共10次比赛中,以绝对优势出其不意地击败了4位实力悍将,又成功地战胜了守擂擂主,拿下了全国总冠军,堪称那次大赛最大的“黑马”。
现在,殷怡航还在华东政法大学学习,作为一个学生,主要的经历还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跟诗词关系也不大,牢记父亲的嘱托,比赛一结束,她很快就回归到平静的课堂。
殷怡航说,参加诗词大会并没有做特别的准备工作,因为对诗词的热爱对她来说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平时对诗词的爱好找到了一个好的切合点而展现了出来,知识积累上的厚积薄发,让她在赛场上举重若轻,她希望后来的参赛者都要有这种心态,刻意去追求名次,往往事与愿违。“正是有这种淡定的心态,我觉得这种舞台上的光环一闪即逝,很快回归平静,因为功夫在诗外!”
殷怡航觉得,自己对古诗词的热爱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我老家在霍山县上土市镇的农村,我父母都很爱古诗词,从小爸爸妈妈给我讲的睡前故事,大都是些成语典故和诗词歌赋。那时候,农村就像一幅优美恬静的田园画,在那种环境里,很容易让我脑海里闪过诸如‘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些优美的诗词意境来。所以,从小我就对古诗词有着与生俱来的偏爱。”
殷怡航的父亲黄凯随母姓,在小怡航读小学三年级时调到城关,母亲何春晓在乡下工作。一直到殷怡航上高中前,她都随爸爸生活。大学文科出身的父亲,酷爱文学,也把自己钟情诗词的爱好传染给了宝贝女儿。
家庭环境宽松 爱好自由广泛
从《中国诗词大会》整个比赛过程来看,也许同其他选手相比,殷怡航在国学修养方面并不比别人胜出多少,但赛场上的她镇定自若、幽默从容,应对有度,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勇夺桂冠。“也许我是比赛型的选手,对手越是强大,越是能激发我的全部潜力。”
殷怡航从小刻苦好学,学习成绩很少让爸妈操心,父母对她的课余爱好既不强求,也不约束,任其放归自然自由成长,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她坚强独立、不怕困难、笑对挫折的独特个性。“她的爱好非常多,网球、乒乓球、滑板、自行车啥都喜欢。
我们夫妻俩喜欢骑行运动,女儿的成绩有了进步,作为奖励,一到周末或是放假,我们也让女儿和我们一道全副武装,出去骑行和露营。那次骑行响洪甸水库一圈80多公里,她硬是一步车没坐,自己坚持骑了回来。”说起自己的女儿,何女士脸上满是幸福和骄傲。
良师身体力行 学校兼容并举
“从小学到中学,我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给过我很大帮助。每个学期,老师都要求我们重视古诗词的记忆与理解。语文项学著老师我们都叫他‘国学大师’,课堂上出口成章旁征博引,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他还自己著作了《行余集》、《中学文言实词辨析》、《中学生对联入门》这些书当我们的校本教材。”说起自己的老师,殷怡航满是感激。
“思维活跃,胆大、不怯场,班级工作积极。”殷怡航的高中班主任刘守明老师对她印象深刻。“她那时是班级文艺委员,又是校园广播站播音员。我们学校的文学氛围很浓厚,老师经常在校园广播上开设诗词鉴赏栏目,学生们也把自己文学社团的作品在广播上品读。”通讯员陈波记者方荣刚
[声音]
“我学法律,爱诗词。诗词是理想主义的,而法律工作者也无不怀着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理想主义情怀。 ” ——殷怡航
“她从小就爱看书,喜欢古典诗词、武侠小说、侦探小说之类的。平时在家里,她也缠着我们一起玩诗词接龙这些游戏,每次都是我输的次数多。 ”——殷怡航妈妈何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