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猛士 隋朝时期国力特别强盛 为什么那么快便灭亡
说起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可惜的皇朝。他的创始人杨坚可以说是千古一帝,他在位24年,积累下的家当远胜于历代王朝。众所周知,历史上更大帝皇,都是经过几代人的积累,甚至长达上百年才积累起大量的财富。而杨坚,完全是碾压他们。
论国力,哪怕是与“贞观之治”相比,都是旗鼓相当。而且官方统计的人口达4600多万,粮仓储备更是达25亿多斤。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输出,也许不是绝后,但必定是空前。隋朝第二代皇帝杨广,以此为基础,更是建立了空前的伟业。他对周边少数民族武力打压,使其再不敢反隋朝天威,接着又修建长城,之后又开通大运河,使南北交通便利,更是建立了一代伟业。
虽然杨广不是什么好皇帝,但他的所作所为,是有绝对的功绩。可是他上位短短十三年,便泯灭在历史的长河里,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为此,大家都很好奇,古代的昏君很多,为什么做出不少利国利民的杨广下台这么快呢,其实除去他的昏庸,还有两点主要原因:
第一点,百姓苦不堪言。隋朝的富裕不容掩盖,哪怕是李世民的“贞观之治”都是建立在隋朝的基础上。但是隋朝却是国家富,百姓穷。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其实要从隋文帝的一个政策说起。隋文帝时期,隋朝经常出现天灾人祸,而且人口密集大,所以经常闹饥荒,百姓苦不堪言。隋文帝不忍百姓受苦,便想到了一个办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相应全国百姓,让他们在丰收之年的粮食交给国家保管。等发生饥荒的时候,再拿出来渡难。
可以说,这个建议的可行度很高,百姓们纷纷响应。但是人无完人,隋文帝还是想得不够周到。办法的确是好办法,可是办着办着味道就变了。刚才是百姓们还能接受,但是却架不住年年交。而且交着交着,味道都变了,居然不交都不行。而且,粮食交给国家管理以后,居然没有统治者的命令,不允许开仓放粮。就这样,一个好政策变变成了国家变相吞并国家的粮食。隋朝空前绝后的粮食储备,从百姓中吞并占到了绝对的比例。
所以隋朝便出现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国家赋予,百姓却越来越穷。尤其到了二世皇帝杨广任政时期,更是连年对外征战,修皇宫,补长城。最后更是大修水利,开通大运河。大运河非一日之功,需要上百年的积累,而杨广为了流芳百世,急功近利,要求他执政期间完成。百姓们苦不堪言,得不到喘息,无奈之下,为了生存迫不得已揭竿而起。
第二点,党派林立,统治分裂。自古以来,良臣遭受君主的猜忌是不可避免的话题,从古至今比比皆是,哪怕是隋朝时期也不例外。隋文帝作为千古一帝,却也在这一点上与古今众多帝王一样,都爱猜疑重臣。
隋朝时期很多颇有才能的大臣都受到隋文帝的猜忌。隋文帝怕他们威望太高难以管控,便以各种理由将他们一一处死。文臣武将的死亡率虽然不能和朱元璋时期相比,但也出现了一个可怕的数字。 所以说隋朝的大臣们的脑袋上天天都顶着一把刀,活得担惊受怕。长此以往,众臣对皇帝的忠诚度越来越低。尤其杨广时期的百万大军征高句丽,终于成为压塌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杨玄感首先打起了起义的旗号。
这变相干草下的一株小火苗,烧起了熊熊大火,中原大地上更多的人打起了推翻暴君的旗号。隋朝的大臣们也因为对皇帝的不满,纷纷自立为王,大隋朝无奈之下走向了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