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峰学术造假 学术造假是学者的自杀行为 专访学者嵇少丞
中国科研学术水平不高,对学术造假的行政不作为可能是根本原因之一
中国青年报记者:王志国事件对中国学术界有什么警示意义?
嵇少丞:迄今没有任何消息显示,中国教育部门和基金组织将对王志国及其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类似的“科研准则”调查和处理,中加差别可见一斑,这就是中国学术不端愈演愈烈的原因。在西方国家,学术不端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可是在中国却不当一回事。
事实上,国内有多位科研工作者跟王志国一起合作发表了论文,包括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他同时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还做过国家重大心脏疾病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近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攻关课题16项,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黑龙江省最高科技奖等奖项。
杨宝峰长期跟王志国合作发表论文,但现在他们合作发表的一些重头论文却被撤销或被专家调查委员会建议撤销,这里面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不知国内是否进行相应的学术调查。
中国青年报记者:您对中国和加拿大的学术界都比较了解,您认为中国学术界与之相比还有哪些差距?
嵇少丞:加拿大只有3400万人口,共46所各类大学,总研究经费比中国少不少,但论文引用率却比中国高很多。统计数据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论单篇论文的成本,中国目前是非常高的,但是文章的被引用率却是很低的,这是什么原因?我认为,中国国内对学术造假的行政不作为可能就是根本原因之一。
我觉得,中国学术界要向加拿大学习,严肃处理所有学术不端行为特别是学术造假行为,否则光提高科技经费投入是没用的,依然没有好成果出来。相反,急功近利,就会作假,科研就失去它本来应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