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多拉邓肯

2018-08-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1877年5月26日出生,死于1927年9月13日的英格兰大街.        在20世纪初的欧美舞台上,一个身披薄如蝉翼的舞衣.赤脚跳舞的舞蹈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她的舞蹈是革命性的,与一直统治着西方舞坛的芭蕾舞大相径庭,充满了新鲜的创意.她,就是邓肯,依莎多拉·邓肯.她是美国现代舞蹈的奠基人,也影响了世界舞蹈的进程.伊莎多拉邓肯1877年5月26日,依莎多拉·邓肯诞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市一个平民之家.母亲精通音律,这使邓肯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 邓肯的少女时期因家

      1877年5月26日出生,死于1927年9月13日的英格兰大街。        在20世纪初的欧美舞台上,一个身披薄如蝉翼的舞衣、赤脚跳舞的舞蹈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她的舞蹈是革命性的,与一直统治着西方舞坛的芭蕾舞大相径庭,充满了新鲜的创意。她,就是邓肯,依莎多拉·邓肯。她是美国现代舞蹈的奠基人,也影响了世界舞蹈的进程。

伊莎多拉邓肯

1877年5月26日,依莎多拉·邓肯诞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市一个平民之家。母亲精通音律,这使邓肯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 邓肯的少女时期因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先后在旧金山和纽约学舞,并参加一些小型演出。

伊莎多拉邓肯

这是她日后独闯天下的开始。由于她那热爱自由的天性和火一样的热情使自己无法忍受古典芭蕾的束缚。终于,她向世界呼吁:“芭蕾一点儿也不美!”她说:“最自由的身体蕴藏着最高的智慧,”“将来的舞蹈家必须是肉体与灵魂相结合的,肉体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

伊莎多拉邓肯

”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舞蹈审美理想,她第一个抛弃了流行于当时舞蹈界的古典芭蕾紧身衣和脚鞋,赤足登台,自由起舞,把舞蹈恢复到了纯真自然的境地。

在童年的时候,她就充满了勇气,崇尚自由和反抗的精神。比如说,如果家里一点吃的也没有了,她就会自告奋勇到肉铺去。用尽各种小花招,好让肉铺老板赊给她一点羊肉片。然后在到面包房去,对面包师说了无数的好话,不过是为了让人家允许她家继续赊一些面包。

每当这些事情成功的时候,小伊莎多拉总是感到冒险的乐趣。手里拿着全家的食品,跳着舞,高高兴兴地回家,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欢欣。在从哄骗凶恶的肉铺老板的过程中,她学到了一种如何对付凶恶的人的本领,后来都用在那些一肚子坏主意的经理人身上了。

还有一次,邓肯夫人辛苦地编织了一些东西,商店却不肯收购,邓肯夫人伤心地哭了。小伊莎多拉看到了,便从她手里接过篮子,把她织的帽子戴在头上,手套戴在手上,冒着寒风挨家挨户兜售。

结果,不仅东西全部卖掉了,她带回家里的钱还比要商店收购的多上一倍。 你看,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是多么的能干和有勇气。这一切也为小伊莎多拉今后在事业上的成功准备了精神支柱。

我们的父母也许给我们准备了特别好的环境,但是,这样一来,是不是就把我们生活中的冒险精神一笔勾销了。让孩子尽量拥有独立精神,完全依靠自己的两条腿走自己的路。这是伊莎多拉·邓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的经验啊。

实际上,大自然的确是她最初的舞蹈老师。邓肯在自己的传记里曾再三提到,她归初的舞蹈灵感和冲动来自那奔腾不息的大海、微微颤动的鲜花、翩翩飞舞的蜜蜂和展翅翱翔的鸽子;在她的眼中,自然界一切都在舞蹈,而且远比人类自由舒畅得多。

但当时的美国观众并不欣赏她的这种貌似无技术的“自由舞”,而只是迷信俄国芭蕾名星巴甫洛娃和她的代表作《天鹅之死》一类的古典芭蕾。这使她不得不去英国和法国碰运气,但结果不理想,原因除了那里(特别是法国)有着深厚的古典芭蕾基础外,还由于西欧舞蹈剧场的观众普遍比较保守。

邓肯真正的成功之路始于中欧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随后她的舞步才遍及欧洲各大城市。她那灵魂与肉体高度的统一、身心沐浴在自由阳光之下的舞蹈在观众心中卷起了一阵激情和波澜。

她的代表作有《伊菲革涅亚在澳里斯》、《马赛曲》和《前进吧,奴录》。 《伊菲革涅在澳里斯》是希腊神话中一段悲壮的故事,说的是希腊军队的最高统帅阿伽门为祈求顺风,以便使船队早日到达目的,使将士们能与特洛依人决一死战,不得不在澳里斯这个地方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伊菲革涅亚去祭神。

据早年曾在邓肯舞团表演过的一位演员介绍,邓肯在表演这个作品时,时而幸福安祥,时而悲壮凄凉,时而滑行摇动,令人无限神往。

这个作品充分地证明邓肯并非象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仅是随着音乐兴之所到地即兴作舞,而是善于用优美的壮美的动作将观众全然控制在自己特定的艺术气氛之中。 《马赛曲》是邓肯的另一部颇受欢迎的作品。

乐曲本身具有革命性和强大的感染力,最初是由成群结队的革命者从法国港口城市马赛向首都巴黎进军时唱的,后业成为法国国歌。邓肯的形象化、想象化、雕塑化、舞蹈化表演获得法国和其他各国观众的欢呼声——她身着火红的拖地战袍,神情如同监视着步步逼近的入侵之敌;敌军攻上来,她差一点要被摧毁;她热切地亲吻着红旗,从中吸取力量;她好象闻到了血的腥味;终于又站了起来,双臂高拳,以拳紧握,就象撑开了一张巨大的斗篷或战旗;她痛苦地召唤自己的同胞快快拿起武器,与敌人作殊死的决斗;她那庄严的身躯象征着无坚不摧,她那傲然挺立的姿态意味着战无不胜;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结束了,她在一片突然到来的寂静之中俨然化作了一尊自由女神雕像。

从理论上说,艺术人格与生活人格在艺术家身上应该是统一的。从实践上看,邓肯就是这样一位无论在现实生活上,还是在舞蹈创作上,都富于高度同情心的人和艺术家。《马赛曲》是一部同情法国革命的作品,《前进吧,奴隶》也是这样一部感人肺腑的杰作,它表现了邓肯心灵深处对俄国农民争取自由的斗争所怀有的天然同情。

舞蹈一开始,邓肯独立台上,双手置于背后,如同被人捆绑住;她异常艰难地向前挪动着,她极为谨慎地向前摸索着,她心怀恐惧地向前窥视着,她双滕颤抖着向前摔倒——她自始自终是和前的。

终于,她那遭到捆绑的双手获得了自由,她缓缓地向前伸展着自己的双手,尽管这双手还一时僵硬,但毕竟是获得了自由的双手;仅是这种自由就足以使她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欢乐,这种自由在邓肯的表演中似乎既属于俄国农民,也属于她自己。

虽然她是以擅长表演轻松自由而闻名于世的。但她在这部作品中,将注意力没有集中在灯光配合下的轻快动作上,而集中在戏剧性的细节摹拟上,关于这个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上帝保佑沙皇》。

邓肯反其道而行之,用它来成功地表现了俄国农民反对沙皇暴政的斗争,这在艺术尝试上本来是件可喜可贺的事,除了它当时积极的政治意义外,也是对标题音乐内涵的所谓确定性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但当她在苏联演出时,却因为这个音乐作品的标题而受到批判。

邓肯的舞蹈思想与舞蹈实践不仅为美国现代舞的创立铺平了道路,而且还从精神上推动了德国现代舞;她不仅开创了世界现代舞的先河,而且还在观念上影响过被誉为“现代芭蕾之父”的麦克尔·福金。

大舞蹈家邓肯的出世,使女人才真正领悟到舞蹈的原意,是来源于对造物主创造了女人的首肯、赞美与感激。

邓肯凭其对舞蹈的意念,对原创性与自由的要求,以独创一格的舞蹈,结合后来女性主义者强调的个人表达和妇女主张的社会责任于一身。邓肯认为女人是万物之精华,是大地之母,她赞叹女人身体的精妙,为此创造了无以伦比的优雅的舞蹈,并找到了人体与音乐的最佳结合形式,成为现代舞蹈之母。

女性身体

邓肯演出的时候,放弃了传统的舞衣,改穿宽松裙袍,赤双足,自由摆动,既看不见女体的曲线,也省去了芭蕾舞鞋引带的婀娜。邓肯是把浑身的自由糅合到舞动的身体里去了,那是人体最自然不过的事,而非在男性的凝视中,把性感作为欲望的对象来观赏。此举也重新界定了女性美,不受囿于传统的标准。

传统的标准,一是要夸张女体的性感曲线,一是在禁欲的气氛中对它诸多束缚,但邓肯却要求自然和解放。“所谓女性美,乃由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她说。

在西方传统社会里,女性的身体从来便被视为多愁善感,也因为这个缘故,主张要诸多约束,罢免其倾覆的可能。邓肯的舞蹈,却正是自由的表达,其舞蹈被阅读为一种文化上的逾越,拒绝约束,把内在感受与身体外现的行为二分,并主张艺术与自然结合。

赤足的邓肯,的确给上世纪的美国舞蹈界带来了一股有力的冲击。舞蹈史家的描述是这样的:邓肯整个身体在舞动,并把心灵安置其中,不守成规,也因而不落俗套,超越了“肉欲的对象”。

舞蹈身体

邓肯其时身处的美国舞蹈界,主要由三种传统舞组成:社交舞、体操及芭蕾舞。女士们参与其中,主要是为了显示她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对于芭蕾舞,邓肯是颇有意见的,她认为芭蕾舞把舞者表现得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对身体活动的约束也很不自然。邓肯既然主张透过舞蹈来自由表达思想与情感,以身体来协动心灵,便不奢谈理论或步法。她把舞蹈定义为:“一个对生命的完整概念,还有透过动作表达人类心灵的艺术。”

邓肯的舞蹈,表达了不少20世纪初西方正在萌芽的多种进步思想,包括现代化的观念和女性的解放。她认为美不仅在外表,也是人与自己、与社会中的他人及宇宙的和谐状态,因而舞蹈是社会、政治,也是宗教。

综合上述舞蹈的信念,表现在邓肯的舞姿上的,便不是装饰性的舞衣和大腿动作,而是一连串有感而发的,探索、寻找和期待的过程。化之为舞蹈的动作,便是高昂脖子,不停旋转、摇动和冲前的姿势,这些都令当时的舞评家不知所措。

身体政治

邓肯的舞蹈革命,并不是独立的事件。舞蹈史家认为她是对个人表达的追求,是本世纪初美国自由主义者的写照,对抗日益标准化、一致化、机械化和物质化的社会。因而邓肯参与的,也是文化上的改革,集艺术、性别、个人和大众于一身的解放。单就她挑战舞蹈的传统一举,不论在艺术上选择的内容是什么,已是一篇以身体实践解放的独立宣言。

邓肯后期的舞蹈动作,更是充满了政治性的象征,经常描写一个英雄式的女性人物,如何大胆地凯旋于困境、压制和种种剥削之中,反映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爱国主义到后来一度认同的社会主义理想。作为女舞者的邓肯,在20世纪初,已身体力行地展示了舞蹈批判社会的功能。

邓肯的一生充满了浪漫色彩,她曾有过充满热情的爱情生活,但她却于1927年不幸去世。当时她围着一条长纱巾于法国尼斯城乘马车外出,不幸被卷进车轮中去的纱巾勒住了脖子…… 也许作为开路先锋,“矫枉必须过正”乃在所难免。

在今天看来,邓肯对古典芭蕾的全盘否定的确有些过分,她的舞蹈训练体系也还不够完整,这使她门前没有满天下的桃李。但正如美国当代舞蹈批评之父约翰·马丁指出的那样:“邓肯根本就不打算建立一个叫作u2018邓肯舞派u2019或其它什么名称的舞蹈流派。

总地说来,她非常反对学派、体系和职业化。”这就是邓肯作为现代舞之母的根本意义。 我们看到,作为舞蹈家的邓肯毕竟是用手舞足蹈的艺术打出了一个新天下,她的舞蹈作品近年来正美国重新唤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

1985年12月,纽约的著名现代舞蹈家玛丽安·萨拉克女士来京为我们表演了邓肯的另一部代表作《勃拉姆斯作品5首》。从作品结构上说,其中有一首她居然是从头到尾都静静地立在钢琴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邓肯美国舞蹈的理想——“跨大步伐,跳前跳后,跳上跳下,高仰头颅,挥动臂膀,跳出我们先人的开拓精神,跳出我们母亲的慈爱和温柔。

这就是美国的舞蹈。

”据萨拉克女士介绍,学习邓肯的技术和作品,对于受过严格芭蕾舞和现代舞训练的她来说,难度极大,难就难在从技术进入到那种无技术的技术之中。 与邓肯作品近年来美国重新教授、上演的由时,邓肯的技术也经她的大弟子之一艾玛·邓肯整理后出版了,这为全面研究邓肯其人、其舞蹈思想和舞蹈技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邓肯不仅是一位划时代的舞蹈家,而且是一位罕见的才女,读过她那优美动人的《邓肯自传》者,一定曾不时地为她那渊博的才学而拍案叫绝。这是进入《世界文库》中为数不多的舞蹈家手笔之一,它记录了邓肯为舞蹈争得与其它各门艺术的平等地位而奋斗一生;这也说明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并非真是舞蹈艺术的秉性。

她的舞蹈思想与舞蹈实践通过这部自传更是传遍了世界各地。仅在中国,自40年代至今,就先后出版过4个不同的译文。   与此同时,她的私生活充满了迷幻色彩。

她以其异想天开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向传统的道德观念发出了挑战。她像换衣服一样变换情人,全凭一时的心血来潮和随时随地的心理感觉。为此,有人称她为“高级妓女”。

做为一个舞蹈家,她获得了成功。她成为美国现代舞蹈的奠基人,并以自己创办的舞蹈学校,传播推广了她的舞蹈思想和舞蹈动作,影响了世界舞蹈的发展进程。 做为一个女人,她是不幸的。她放纵自己的情欲,在男人世界中恣意游戏,但同时也被这种放纵所累。

由于她的不端作法,令她倾心的男人一个个离她而去。每到这时,她便陷入迷茫的苦恼和痛楚。而给她最大的打击,是她与三位情人所生的孩子,—一因事故死去。 她,就是伟大的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