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陈嘉映完整版 看《十三邀》访谈陈嘉映完整版 以及《无法还原的象》

2018-10-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周末看了两天陈嘉映,希望能得到一些关于人生意义的提示.年少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已实现大半,而读书行路毕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标,余生漫漫几十年又该如何自处?而且这个问题没法随便跟人聊,毕竟世俗生存无碍,追问徒显矫情.十三邀陈嘉映完整版 看<十三邀>访谈陈嘉映完整版 以及<无法还原的象>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在临近 30 岁的这一年审视自己,读书结构是有问题的.读的大多是诗歌小说,沉迷于所谓人性幽微,沉迷于"如

周末看了两天陈嘉映,希望能得到一些关于人生意义的提示。年少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已实现大半,而读书行路毕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标,余生漫漫几十年又该如何自处?而且这个问题没法随便跟人聊,毕竟世俗生存无碍,追问徒显矫情。

十三邀陈嘉映完整版 看《十三邀》访谈陈嘉映完整版 以及《无法还原的象》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在临近 30 岁的这一年审视自己,读书结构是有问题的。读的大多是诗歌小说,沉迷于所谓人性幽微,沉迷于“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式的悲天悯人。认知一旦停滞在感受的层次,再深的人性洞察都拯救不了荒谬现实中千千万万的包法利夫人。

十三邀陈嘉映完整版 看《十三邀》访谈陈嘉映完整版 以及《无法还原的象》

陈嘉映说,文学强调“事”,强调感知;哲学强调“理”,强调思辨。这样看来,我在“理”上尚未入门,遑论掌握什么思考工具了。读了不少书但缺乏思辨,走了很多大山大水但浅尝辄止(第二次到敦煌时,多了谙熟历史的师兄在旁讲解,我才发现第一次去敦煌相当于没去)——年近 30 才意识到自己“读书行路”的浅薄与无用功,简直痛心疾首。

十三邀陈嘉映完整版 看《十三邀》访谈陈嘉映完整版 以及《无法还原的象》

而浅薄的又岂止思想呢。陈嘉映说,“求真”是中国人普遍缺乏的品质,而中国人又是最理性的。这细想并不矛盾,我正是这样:现世安稳,求善求美,但就是不求真。也不求卓越——小时候背诗,觉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是全天下最惨的诗句,惨到没法细想,万万不能接受“一将功成万骨枯”。自我定位就是一个努力进步的普通人吧,至多挠头想想如何能让更多人也进步起来。

虽然价值观暂无转变迹象,但陈嘉映的书以及今年读的其他哲学书,却像是开启了我的启蒙时期。过程相当痛苦,但又奇怪地感受到,这种痛苦,胜过所有粗浅的快乐。或者说,我开始能够区分低级的快乐与高级的快乐。追求“高级的快乐”,这便是我的功效主义吧,接下来几年要继续自我建设, 让自己拥有更深刻的灵魂。

至于深刻好不好?从我曾触摸到的吉光片羽来看,一定是好的。等积攒了更多年龄与阅历,再回来进行关于意义的对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