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走四方旅行社 西藏“牧繁农育”工作:“高原之舟”走四方
近年来,我区按照“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南草北牧、以草定畜、草牧一体化发展”的发展思路,加大育肥力度,全力打造牦牛产业,构建产业链条,积极推动牦牛育肥各项工作。
农牧民群众在此过程中,积极成立合作社,不断壮大养殖规模,实现经济增收,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本报记者 谢筱纯
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是我区的特色畜种,养殖历史悠久,品种优势明显,经济和生态价值高。
牦牛育肥是体现牦牛养殖经济效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抓手之一,既有利于畜群结构调整,缓解草地生产压力,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又有利于农牧民增收,提升牦牛产业发展效益。
良种选育
2004年以来,由自治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部行业(农业)专项、自治区重大专项等不同渠道的十余个项目,围绕牦牛本品种选育、繁殖技术,营养调控技术、疾病防治等系统地进行了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了解了牦牛生殖生物学特征,掌握了放牧条件下牦牛营养水平,牦牛生长发育模式,成年牛季节性体重变化,环境因素对牦牛选育的影响,牦牛本品种选育技术,牦牛发情鉴定方法、供体超排、受体移植、妊娠诊断等方法,建立了牦牛胚胎移植技术体系和牦牛本品种选育技术体系。
通过实施这些项目,牦牛选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良种推广力度加大,从而增强了农牧民科技养畜的意识,进一步加快了传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满足人们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促进了区域农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提高了区域牧业劳动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胚胎移植研究的成功,填补了我区在牦牛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空白。同时,该课题实施中的个体超排数、移植受胎和成活率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自治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牦牛首席专家姬秋梅说。
通过选育,牦牛个体产肉性能提高了8—12%,从而减少了饲养数量,载畜量降低,减轻了草场压力,有利于环境恢复,有利于保持草畜平衡,在维护放牧草地生态平衡和生产能力的同时,有效地维护了草地生态环境。
“牧草工厂”
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西藏,草畜矛盾突出。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约束的矛盾长期存在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为此,西藏自治区党委九届三次全委会明确提出“实施饲草人工种植,保障饲草供给,推进牦牛育肥工程”。
“就全区来说,草畜矛盾比较突出,据测算,饲草缺口在28万吨上下,在保护利用天然草场的同时,我们需要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区农牧厅相关负责人说。饲草短缺制约西藏畜牧业发展,这在全区农牧业工作者中已形成共识。
自治区出台的《西藏草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明确了草业发展定位和重点任务,确定了“到2020年,全区新增优质人工饲草基地100万亩”的目标。区农牧厅制定的《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饲草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饲草购置补贴办法》,也从饲草良种繁育体系、生产基地建设、加工销售等方面对草业发展给予扶持。
我区开展“牧繁农育”工作,除了有以林周、当雄为代表的“南草北牧、区域联动”草牧业发展模式外,还大力引进了人工智能“牧草工厂”技术,应用于牧草生产中。
走进拉萨市达孜县唐嘎乡罗普村“牧繁农育”试点之一的西藏泰成乳业有限公司内,一排排移动式铁皮集装箱映入眼帘。从外表看,它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而在集装箱的里面,却是另一番天地,一排排生机勃勃的大麦草长势喜人。这是移动集装箱式“牧草工厂”,牧草的生长全部都在集装箱内完成。
“‘牧草工厂’内生产系统采用生物营养液无土栽培,自动喷灌每几个小时便喷一次,安装的LED灯有温度调节和照明的作用。以大麦草为例,培育一星期能长20公分高。这种集装箱内种植的牧草蛋白质含量和营养成分都高于一般的苜蓿草。移动集装箱式‘牧草工厂’不仅能移动,还可以利用监控摄像头,实时观测牧草的成长情况以及温度、湿度、水量等数据。” 西藏泰成乳业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兴致勃勃地介绍道。
据了解,移动集装箱式“牧草工厂”,生产系统不同于农田生产,它采用雾培或者水培的方式,在集约化、立体化的植物工厂内进行生产。一般情况下,一平方米至少可年产牧草一吨,而且采用植物工厂生产的牧草营养价值高,饲喂后的动物抗病性增强,生长速度加快,而且生产成本低,可以稳定满足大规模养殖基地的牧草需求。
通过“牧繁农育”短期育肥建设,充分利用农牧区的草资源和人工智能“牧草工厂”技术进行育肥,实现饲草资源与牲畜资源上的互补。促进大规模的饲草料基地建设和加工配套技术集成,能为转移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实现草畜平衡,使整体经营效益得以提高,促进西藏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牦牛产业链
在“牧繁农育”项目开展过程中,各试点积极将其与打好脱贫攻坚战紧密结合,突出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加强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合作,充分吸纳组织带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到项目建设中,聚焦脱贫攻坚,实施精准对接,实现脱贫目标。
在昌都市类乌齐县,当地农牧民通过房前屋后种植与集中连片种植的方式,突破了县里山地多,种植地少的瓶颈。在饲草种植较为集中的吉多乡,成立了饲草种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主营饲草种植、饲草加工、饲草销售。
在类乌齐县生态产业园区的藏家牦牛股份有限公司内,数百头牦牛正悠闲地吃草。藏家牦牛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全县牦牛养殖业,常年保证牦牛每天都能出栏,市场每天都有新鲜牦牛肉供应。通过标准化、无菌化的生产过程,让科技含量高、产品档次高的新鲜牦牛肉进入区内外居民的餐桌。合理布局牦牛肉休闲产品,丰富产品线,形成高、中、低三个品系,以“类乌齐牦牛”品牌主打高端,不断扩大产品的销售规模。
类乌齐县以藏家牦牛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采取“公司 基地 合作社 农牧户”经营模式,订单式生产,既有效解决了饲草和牦牛出栏的销路问题,又满足了“百万斤以上牦牛肉加工基地”原生态优质原材料需求,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百姓改变思维,积极成立合作社,不断壮大养殖规模,增加了收入,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