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的作品不包括 喜剧大师卓别林:贫穷的人没有悲伤的权利
说起卓别林,我们能想到的就是: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蹬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形象。他的作品,大多是表现小人物在底层生活的挣扎和乐于助人的善意。我们都说,透过作品可以与大师对话,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过往。
卓别林
1889年4月16日,卓别林诞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他的父母都是喜剧演员,经常在伦敦的游艺场里演出。后来父母离异,母亲带着他和比他大四岁的哥哥,生活十分贫苦。由于过度劳累,母亲染上了喉炎,卓别林五岁那年,母亲在一次演唱时,由于嗓音过于微弱,被观众哄下了舞台。管事灵机一动,让卓别林代替母亲演出,卓别林故意用沙哑的嗓子学妈妈唱歌,没想到观众却大为欣赏,报以热烈的掌声。卓别林就这样第一次登上了舞台。
卓别林不满10岁时,为了挣钱,参加了"兰开夏八童伶剧团",与其他孩子一起,穿着木屐跳舞、唱歌,往往累得脸色苍白,母亲看到他日益消瘦,十分心疼,就让他离开了这个舞蹈班。
卓别林
卓别林的一生起起落落,无常的童年生活看似艰苦,其实也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灵感。在各种各样的打工经历中品尝了人生百味,在贫民习艺所中学习了很多技艺。温柔坚强的母亲在卓别林的一生起着很大的影响,母亲不仅是引领熏陶他表演艺术的启蒙人,还是他艰难日子中精神的支柱。
生性活泼好动的卓别林,一直向往当一名真正的演员,他曾随闯荡江湖的戏班巡回演出,还曾在一个马戏团里当过杂技演员。1907年,卓别林被伦敦专演滑稽哑剧的卡尔诺剧团录用,他刻苦训练,精益求精,把杂技、戏法、舞蹈、插科打诨、令人发笑的忧郁和让人流泪的笑巧妙而自然地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他后来的那种独特的哑剧风格,几年过去,卓别林成了卡尔诺剧团的台柱,获准到法国和美国等地演出。
卓别林
1913年底,好莱坞的启斯东制片公司看中了卓别林,和他订了一年的合同,卓别林为启斯东公司拍摄了35个短片,从《赛车记》开始,卓别林那有名的装扮:圆顶帽、小胡子、灯笼裤、大皮鞋和文明棍就陆续出现在银幕上了。卓别林对此曾经解释说,小胡子是虚荣心的象征;瘦小的外衣和肥大的裤子是一系列可笑行为和笨拙举止的写照;而手杖,不但是纨绔子弟的标记,而且可以用它勾住别人的腿或肩膀,增加喜剧效果。
作为喜剧天才,从一开始展露头角到格格不入再到世界瞩目,期间难免遭人嫉妒诬陷谩骂,可是他坚强得如同一座屹立不倒的石碑,乐观得像冬日里的暖阳,固执地追求着心中对于艺术的信念。
事业有成的他,在婚姻里是不幸的,几次失败的婚姻严重的打击了他,在经历了许多人世红尘后他最终遇见了那个对的她,虽然有30多岁的差距,但这也没能影响他们的幸福,那个她在卓别林最伤心最无助的时候没有离开他,时刻给他安慰和鼓励,这让卓别林感到欣慰。其实他的一生最终还是一场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