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燕升艺术温暖人生 从戏里戏外:著名主持人白燕升解读艺术与人生

2017-07-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他多才多艺,河北梆子.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样样能行;他能言善道,1996年成为央视唯一的戏曲主持人,2001年获得"金话筒"奖;他心系国粹的传承,走近校园为中国戏曲寻找知音,尤其是年轻的知音--6月27日,央视知名主持人白燕升来到大连理工大学,为广大学子献上题为<尊重传统.敬畏经典--从戏里戏外解读艺术与人生>的讲座.他以儒雅的风范,顿挫的语调,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引来了会场阵阵的笑声与掌声.大连副市长曲晓飞.甘井子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靳国卫.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

    他多才多艺,河北梆子、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样样能行;他能言善道,1996年成为央视唯一的戏曲主持人,2001年获得“金话筒”奖;他心系国粹的传承,走近校园为中国戏曲寻找知音,尤其是年轻的知音……

6月27日,央视知名主持人白燕升来到大连理工大学,为广大学子献上题为《尊重传统、敬畏经典——从戏里戏外解读艺术与人生》的讲座。他以儒雅的风范,顿挫的语调,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引来了会场阵阵的笑声与掌声。

大连副市长曲晓飞、甘井子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靳国卫、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薛光等出席了本场讲座。

戏迷也曾追星  艺术总是共通

“我最喜欢的是邓丽君。我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从小就喜欢唱歌。时至今日,我仍觉得邓丽君的歌声里面有一种艺术的境界。她的歌能够成为我们做任何事情的背景音乐。”白燕升动情地说。在白燕升成长的年代里,邓丽君被称为“特务”,她的歌声也因此被冠上“靡靡之音”的称号。白燕升形容当时是带着“犯罪的心理”,抱着类似于大砖头的收录机,躲在宿舍的角落,偷偷地听邓丽君的歌。他说,在邓丽君的歌声里,领悟到了一个歌者的境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流行歌手趋之若鹜地学港台腔,而身在台湾的邓丽君却字正腔圆地唱着《小城故事》、《甜蜜蜜》……他说,青年学子应该明白一个歌者的境界,应该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而不应盲目地从众。

“当唐诗宋词元曲走向千里之外,唱上菊花台;当时尚另类传统铸就了青花瓷,染白了发如雪。”对于周杰伦的歌,白燕升信手捏来。通过他的解读,听众们更加了解周杰伦的歌、方文山的词中的中国古典韵味,更加明白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畏。

唱歌和唱戏的境界是一样的,艺术是互通的,美也是共通的。他说,如果一个人能欣赏歌曲,那就听得懂戏曲。然而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哈韩、哈日、哈欧美,对唐诗宋词、绘画书法却知之甚少。“希望年轻的大学生们能重拾传统文化,这将让大家生活得更加纯粹美好。”白燕升说。

艺术的传承要“把我揉碎了成你”

在谈及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时,白燕升讲述了一个故事: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袁世海在拜郝寿臣为师时,郝寿臣问袁世海:“跟我学戏是把我揉碎了成你,还是把你揉碎了成我?”袁世海答道:“老师,跟您学戏当然是把我揉碎了成您。”郝寿臣认真地说:“那就错了,跟我学戏一定要把我揉碎了成你自己。”

“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就是要把老师的东西揉碎了成自己。”白燕升说,“艺术是无法复制与超越的。”票选为“越剧皇帝”的尹桂芳,以其儒雅的越剧小生形象为人称道。她的三个得意门生——茅威涛、王君安、赵志刚现已三分越剧天下,在不同的地方传播着越剧的魅力。但细细想来他们都已经不太像“尹派”了。他们没有囿于老师创造的辉煌,而是另辟蹊径,开创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赢得海内外众多的拥趸。白燕升说,当代的艺术家在遇到大师的作品时,应该绕着走,在大师背后创造一座属于自己的高峰。

白燕升将戏曲定位为传统文化、当代艺术,他希望戏曲人自己不要把戏曲边缘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以戏曲为代表,凡事带‘中’字的所有传统艺术是我们纯粹的‘国货’,无论大家喜不喜欢它,我们都应该从心里尊重它,因为是中国的文化。一个哈韩、哈日、哈欧美的社会生态放到世界文化的坐标系里是让人看不起的。我们现在的时代同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根本渐行渐远了。”他说,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在当代这个日益浮躁、物化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戏曲人应该致力于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戏曲,让更多的人了解戏曲的魅力。

同源相通 学不压身

白燕升的忘年交——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程天民院士曾这样说:“科学和艺术虽属不同领域,但在更高层次上同源相通。努力将两者结合,极有利于陶冶情操,发展智慧,活跃思维,启迪创新,丰富生活,促进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有利于专业的拓展和个人的发展。”

“科学和艺术没有泾渭分明的楚河汉界,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是相通的。”这是白燕升对这段话的理解。他以一系列德艺双馨的科学家为例,为我们阐释这个观点:达芬奇一方面设计出了自行车、救生艇、直升飞机,另一方面又描绘出了蒙娜丽莎的微笑;李四光是众所周知的地质学家,他也写出了中国第一支小提琴协奏曲《行路难》;“当代毕昇”王选教授,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三个院士头衔加身的王选教授家里,几乎珍藏着梅兰芳、余叔岩的所有的唱片;故宫博物院文物研究员朱家溍——文物鉴定专家,还是个京剧研究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先生,不仅是书法教育家,还是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先生的门下弟子……

在当今“专才教育”盛行的大背景下,白燕升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谈到:“我们在大学里的这几年,千万不要以文理工医的专业界限使自己画地为牢,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尽己所能拓宽自己的视野。‘艺不压身’,其实学也不压身。古人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应该要有健康的爱好,当一个人有‘好’的时候,会本能地从身体里升腾起一种善良美好的愿望,就会把那种孩子般的真性情流露出来。尽管大家在理工科大学学习,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一点艺术。”

做一个纯粹干净的人

“我的讲座既不能让大家升官,也不能让大家发财。但是我相信传统文化是最能柔软人们心灵的东西。我希望讲座能够让大家更加纯粹地干净地生活,体味生活中的美好。”白燕升说。戏曲舞台似乎是一个离名利很近的地方,白燕升却讲述了这个舞台上的一群有着真性情的艺术家,他们活得纯粹而干净。

年过半百的杨俊依然风姿卓越地站在舞台上,在回忆往昔时,她云淡风轻地说,人性比功成名就更重要;王君安离开舞台十年,只因感念恩师,抛弃了原本殷实安定的生活,回国传承越剧文化,在谈及回国的重重困难时,她淡淡的一句“要是想这么多,就不回来了”道出了艺术家的理想主义;被白燕升评价为“骨子里很贵气的人”孙道临,在听到评奖中的潜规则时不停地问“怎么会这样?这么会这样?”,这个一辈子都与社会较劲的艺术家屡受社会的不公与伤害,却仍坚守着艺术最后的净土;著名指挥家胡炳旭照顾卧病在床的女友五年零二个月,他的不离不弃让人们看到爱的纯洁与高尚……

白燕升说:“如果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能多一份痴情与纯粹,那生活一定能得更加美好。只可惜现在的爱情婚姻都变得那么的复杂。人的一辈子总是会遇到许多麻烦事和困惑,但每个人一定要做一件自己相信的事,一件对自己好对别人好的事。在某一阶段,我们也许会很在意他人的评价,但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为自己活。”

媒体要引导而不是迎合

“你给观众垃圾,观众就永远期待垃圾。”在谈到中国现在媒体现状时,白燕升引用了杨澜的这句话。现在的许多电视电影过多地追求娱乐为王、搞笑至上,只求为人民庇福,不讲为人民服务;只求收视率、吸引广告商,不讲电视节目柔软性、陶冶观众情操;只求刺激眼球,不讲打动人心。相亲选秀节目、低俗的小品相声充斥着荧屏,著名的相亲节目上竟然公开播出“宁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言论。观众们趋之若鹜,荧屏内外一片摇旗呐喊。当今社会有多少媒体为了名气、收视率,做了多少迎合的事。白燕升认为,媒体有话语权,就有责任创造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导观众而不是迎合观众。 “言有物,人有格”,白燕升用这句话与媒体人共勉。

尊重传统文化 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成王败寇”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人们过分地追求财富、名气,而不去追问财富与名气是如何得来的。这样世俗的价值观正影响着年轻人,白燕升认为:“作为中国人,文化素养的提高主要该吃中药而不是西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两样特别宝贵的东西,一个是《孙子兵法》,一个就是《皇帝内经》。《孙子兵法》尽管讲的是攻防谋略,但它的核心思想是‘止戈为武’,中国人从来不做侵略人的战争,所以中华民族不会消亡。《黄帝内经》的核心是‘以和为贵’,不像西方西医文化要杀死细菌,中医讲究的是和谐共处,它不想杀死谁。”

谈及对待传统文化态度时,白燕升引用了莱蒙托夫在《往事如帆》里的一句诗:“破旧的殿堂依然是庙,一座被掀倒的圣像依然是神。” “传统经典会尘封吗?当然不会!尘封的永远是我们的双眼,正如美永远都在那儿,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样。就比如昆曲,它已经等了你600年了,不在乎再等个十年二十年,只是没能够走近它是我们的遗憾,而不是传统艺术的遗憾。”白燕升的这些话道出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缺乏感受和尊重。

原计划两个小时的讲座,因白燕升的精彩的演讲延长到了三个小时。他在讲座的最后用史铁生《命若琴弦》告诉在场观众“人生最后都是白纸一张,弹断一百根琴弦的过程便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讲座在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