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再芬黄梅戏选段 “嫁给”黄梅戏的韩再芬: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2019-0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帷幕.这一年,年仅10岁的韩再芬被安庆黄梅戏剧团录取,开启了长达40年的艺术表演生涯.40年间,黄梅戏历经起伏,但她依然坚守初心,不断呈现精良作品.她的艺术成长经历,紧跟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日前,新安晚报"改革开放四十年风云人物录"报道组来到安徽大剧院,采访了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韩再芬黄梅戏选段 "嫁给"黄梅戏的韩再芬: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笑称自己"嫁给了"黄梅戏1968年,韩再芬出生于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帷幕。这一年,年仅10岁的韩再芬被安庆黄梅戏剧团录取,开启了长达40年的艺术表演生涯。40年间,黄梅戏历经起伏,但她依然坚守初心,不断呈现精良作品。她的艺术成长经历,紧跟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日前,新安晚报“改革开放四十年风云人物录”报道组来到安徽大剧院,采访了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

韩再芬黄梅戏选段 “嫁给”黄梅戏的韩再芬: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笑称自己“嫁给了”黄梅戏

1968年,韩再芬出生于安庆潜山,母亲是一名黄梅戏演员。受母亲的影响,韩再芬在黄梅戏的熏陶下长大,对黄梅戏有着特殊情感。

韩再芬笑称自己“嫁给了”黄梅戏。

10岁那年,她被安庆黄梅戏剧团录取,成为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一开始,同为黄梅戏演员的母亲对此并不赞成,因为当戏曲演员“一生只能睡半生的觉,一生却要洗两生的脸”。但她还是把表演中的体会告诉了韩再芬: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艺术的道路更加坎坷;既然选定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而且一定要走好。

韩再芬黄梅戏选段 “嫁给”黄梅戏的韩再芬: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年仅10岁的韩再芬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还要学习演唱表演基本功,个中艰辛可想而知。但从小倔强的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坚持了下来。一年后,在安庆地区青年演员基本功比赛中,她声惊四座、技压群芳。14岁时,韩再芬就在团里挑起了大梁,担任《莫愁女》主角。

韩再芬黄梅戏选段 “嫁给”黄梅戏的韩再芬: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1984年,16岁的韩再芬因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此后几十年里,她开玩笑说自己嫁给了黄梅戏,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事业中,“40年都在从事这一件事,足以证明我这个人是比较痴情的。”

如今,韩再芬已经是中国戏剧协会副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先后两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和“白玉兰戏剧奖”,并获得了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等。40年间,韩再芬先后主演了《女驸马》《徽州女人》《徽州往事》等50多部作品,将黄梅戏的艺术表现宽度与广度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戏迷眼中,韩再芬在舞台上是风姿绰约、扮相俏丽、嗓音甜美,非常适合演唱黄梅戏,尤其是将女性娇羞、灵敏、机智等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韩再芬的唱腔浸润着黄梅戏的本土风味,更具地方色彩。

艺术探索“合拍”改革步伐

今年7月,韩再芬携经典原创黄梅戏《徽州女人》到深圳演出,轰动了深圳的戏剧票友界。韩再芬表示,今年正好是改革开放40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选择去深圳演出经典剧目《徽州女人》,其实也是有意而为。

“《徽州女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它是1999年出来的作品,到明年就是20年。当一部好的作品能够持久地在人们心中扎根,本身就意味着改革的成功。”韩再芬说,这部剧充满着对艺术的大胆探索和改革,“历史总是要回过头来看一看的,总结一些有价值的,然后也要看到不足,这样我们才能朝着更美好的方向迈进”。

提到改革开放,韩再芬说:“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受益的。也是到目前为止,仍然站在舞台中间为黄梅戏做贡献的一批人。”韩再芬是在改革开放的第一年加入安庆黄梅戏剧团的,她的艺术成长经历,紧跟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从1978年进入文化艺术界一直到现在,韩再芬见证了黄梅戏的起起伏伏。但在她看来,黄梅戏还是始终在向更高的高峰攀登。这40年,对于黄梅戏的发展来说,成果是显著的。

“我们这一代人,包括我们省黄梅戏剧团的五朵金花,还有安庆市众多艺术家,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涌现出来的,都是得益于我们的电视。”韩再芬表示,新的媒体的介入,促使黄梅戏在一夜之间被广大观众接受,对推动黄梅戏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优秀作品要经得起“淬炼”

社会发展已经到了新阶段,新的媒体平台层出不穷,比如小视频等,面对流量当道的文化市场,韩再芬认为每个时代都是不一样的,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在我们那个时代,电视将我们的这种传统文化一下子推到了一线。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升级,我们国家的整体文化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型媒体不断升级,现在已经达到了自媒体的状态,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家户户的活动只是看看报纸,随后电视突然进入了千家万户,大家能够看到更多不同地方的新鲜事。现在到了自媒体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就更加放松,不仅追求改变了,选择也更多了,“所以再也找不到像我们那个年代那样一夜之间走红的状态。”

韩再芬坦言,现在关注点变化太快了,“以前人家讲各领风骚数百年,然后是几十年、十几年、几年,然后就是一年,甚至于现在也就几个月、也许就几天就过去了,一浪打过去就没了。”

在韩再芬看来,这个时候需要反观,什么是最具有优秀品质的,什么是最能够屹立的、在人们心中永恒的,这是一种更高的追求。现在更多的是快餐文化、娱乐文化,对于每一个艺术品种来讲,面对这种现状,精良才是应该摆在第一位的。“只有高品质的优秀作品,才能在部分人心中扎下根。”她拿《徽州女人》举例说,虽然已经20年了,现在依然广受欢迎,正是因为它的文化内涵,“这些东西如果做得不好,很容易变成被淘汰的东西。”

很多人认为,传统戏剧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面对这样一个大环境,是继续发展黄梅戏还是去迎合新的、大众喜欢的形式,也成了摆在眼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对于未来的路,韩再芬认为,她还会一直坚持发展黄梅戏,这是她一生的追求。

“爱上了一件事,就像你爱上了科研,你在这个领域一定要深挖下去,不能朝三暮四。”韩再芬说:“时代是由众多个体组合起来的,但是作为个体来讲,我觉得还是要有坚守。”她表示,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只有这样,每一个行业、每件事情、每个人,才能做得更好、更深、更有意义。

文化作品要传递“真善美”

当谈到文化作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时,韩再芬一再强调,文化作品要传递“真善美”。在她看来,国家在发展中最应该关注的是社会的秩序,比如说诚信问题,这是天天应该说的,教会人们怎么去做人。另外她表示,希望文艺作品真正能够去发现一些社会问题,以及人们的心理问题。

“比如说现在人们工作的压力比较大,对很多事情的理解都不同,还有一些对社会的认知有些偏激。我觉得文艺作品就是要疏导,做舞台剧更重要的是疏导。我们希望告诉更多的人,美好是什么、什么是‘真善美’,要传达这些东西,使人们生活得更愉悦、更快乐。”

韩再芬对黄梅戏这个剧种一直很有信心。“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剧种,我们为它去付出、去努力,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韩再芬表示,她对黄梅戏的期望也很高,希望这个事业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就像京剧一样。

2005年,安庆市黄梅戏二团更名为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由韩再芬出任院长。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戏剧界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剧院。目前,剧院一共有130多人,其中年轻人居多,“90后”有二三十个。

“我觉得黄梅戏可以不断传承下去,就像接力棒,一代又一代地接下去,然后慢慢变得更好。”韩再芬说。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几十年来,韩再芬一直身体力行,扩大黄梅戏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并非是给你名头你才去做事,实际上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扩大黄梅戏的影响力。”韩再芬说。目前,韩再芬带领着她的剧团已经走遍了祖国各地以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朝鲜等国家,并且还要一直走下去。

马悦胡杨玲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项磊 见习记者 韩诚/文 刘玉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