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古筝 中国青花瓷赴陆上“丝路”古国乌兹别克斯坦展出
“中国元代的青花瓷器受到了中亚纹饰风格的极大影响,这种纹饰与当时独一无二的中国瓷器艺术相结合,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世界各地。这也是这次展览命名为‘青出于蓝’的原因。”10月15日塔什干当地时间下午3时,由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共同策划的“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特展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国家历史博物馆拉开帷幕,开启为期两月的展出。
展览开幕式
开幕式上,当射灯打在一个瓷碗的背面,“正德年制”两排古体大字便被照得格外显眼。瓷碗两旁,硕大的青花瓷盘上勾勒着精美的水草、鱼类图案。在两个陈列厅内,摆满了大小不一约有数十件中国的青花瓷珍品,吸引了众多当地人驻足观看。
《青出于蓝》特展由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共同策划,曾先后在上海科技馆、海南省博物馆展出并深受两地观众喜爱。经历60多个日夜的筹备,70余件跨越了元代至近现代上千年历史的文物远赴中亚,来到丝绸之路古国乌兹别克斯坦巡展,希望通过青花瓷这颗世界陶瓷史上的璀璨明珠,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与地区串联起来。
景德镇窑青花莲池杂宝纹莲瓣形盘 元代(1271—1368年)上海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代表团成员、研究员陈克伦向《澎湃新闻·古代艺术》记者介绍,本次展出的70余件展品中,来自中国的多家馆藏机构,元明清完整器基本上都是上博的,共18件;两件民国的是硅酸盐所的;出土修复件和标本是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的;南海出水标本是海南省博物馆的,这次展览主要展示的是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发展历程,也包括一些外销的产品。
“中国元代的青花瓷器受到了中亚纹饰风格的极大影响,这种纹饰与当时独一无二的中国瓷器艺术相结合,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世界各地。这也是这次展览命名为‘青出于蓝’的原因。”
陈克伦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是丝路的重要节点。这次看到当地15世纪蓝彩陶器的花纹受到中国元青花的影响。对中亚五国古代陶器生产的情况及中国瓷器的流传情况了解不多,建议今后有计划地进行调研,适时举办展览和研讨会,厘清陆地丝路在中国瓷器传播中的作用。”
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油醋瓶 清康熙(1662—1722)荷兰倪汉克先生捐赠 上海博物馆藏
中国的青花瓷滥觞于唐、成熟于元、明清时期成为集大成者,是世界陶瓷史上的璀璨明珠。伴随着中国古代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青花瓷自14世纪以来便经由“丝路”远销东南亚、西亚、非洲及欧洲各国,成为风靡全球的东方美器,更是“一带一路”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
景德镇窑青花帆船图花口盘 清乾隆(1736—1795) 荷兰倪汉克先生捐赠 上海博物馆藏
本次展览涉及青花瓷的发展脉络、艺术鉴赏、文化内涵、制瓷工艺、科学鉴定方法等八大主题板块,将内涵丰富的图文解读和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完美结合,为乌兹别克斯坦人民呈现一场科学与文化交融的“青花盛宴”。展览以全景解读为理念,以跨时空发展为主线,以科技诠释为特色,遴选自元至近现代的青花瓷代表性文物,采用增强现实、多元交互等多样的创新技术展示手段,再现了青花瓷诞生、成长、繁荣和复兴的历程。
当地观众不仅可以在现场和多媒体触屏上观赏到各种造型精美的瓷器,还能现场观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技艺表演。
展览现场
据悉,本次中乌双方的合作,既是去年11月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成果的落地,也是上海——塔什干两市友城关系迎来15周年之际的又一次科技、文化与艺术的深入交流,充分体现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作用。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Ismailova Jannat Khamidovna博士表示,中乌两国具有悠久的交往历史,在文化、艺术、贸易等各个方面互相影响与渗透,青花瓷也是其中重要的代表。此次展览的合作,只是双方开启更深入、更长远合作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