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简历
张云逸(1892-1974) ,原名张运锐,又名胜之,广东文昌县(今属海南)人。中国无产阶级苹命家、军事家。参加过同盟会及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领色起义和创建右江苏区。建国后,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人民政府主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授子大将军衔。
一个并非独居的小院,两层普普通通的楼房,几件寻常百姓惯用的家具,这便是张云逸的家,一位威名远扬的开国大将的家。
这个家开始连一块地毯都没有铺,后来还是军委办公厅主任王兴纲来看望张云逸时,发现地板太滑,怕他不小心跌坏了身子,才让管理处配发了一块地毯。
这座楼房也早该修一下了,可张云逸不肯,说:这么住着挺好,破费钱财修它干什么。”有一次,王兴纲无可奈何地说:哎,一位开国大将住这么破的房子,让别人看到像什么样子嘛!’,张云逸听了,沉下脸,说:怎么,大将就得住好房子?平民百姓能住的,我也能住。哼,谁愿意看谁看!”
张云逸就是这样,心总是跟平民百姓贴在一起,时刻不忘群众的疾苦,即使在很小的事情上也注意不使自己脱离群众。 一次,他发现有人在敲他家的大门。卫兵听到后,只把头从门缝伸出去,问来人找谁,有什么事。那人回答了几句便走了。他马上走到卫兵跟前,和蔼而又严肃地说:“这样不好,不尊重人嘛。不管是谁,有事就该请人家进来说,好好接待嘛。怕什么呢?”卫兵脸红了,小声地说:省长,我下次会改的。”
下农村的时候,张云逸还特意叮嘱随行人员:乡亲们请咱们喝茶的时候,咱们就用他们的粗瓷碗,别拿出自己的水杯。大事小事,都不要对不起咱们的衣食父母啊!”
1957年初冬,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给张云逸转来一封群众来信,写信人是部队的一名连队干部,家住在山东文登县小屯村。信中说,他的父亲于同海因为土改时得罪了一个村干部,现在受到打击报复,希望人民政府能帮助解决一下。
正好此时张云逸要去胶东半岛检查工作。他手里抖着这封信,对工作人员说:瞧瞧,我们的战士保卫着祖国的安宁,而他的家却得不到安宁,这真叫人痛心啊!”他下决心要对此事调查核实,严肃处理。
12月初,他带着张秘书等人到了青岛,视察结束后便要去文登。青岛市委书记滕景禄望着年近古稀的老首长,天又这么冷,便劝他不要亲自去了,让张秘书去调查处理。
张云逸勉强同意了。张秘书匆匆赶赴文登,听了县里领导对此事的汇报,得知县里将对那个打击报复人的村干部予以严肃处理,认为问题已经解决了,便于次日返回了青岛。张云逸听了秘书的汇报后,问:“你去看过于同海老人了吗?”没有。秘书回答,小屯村离县城挺远的,我……”张云逸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说:你这个工作没有做到家嘛,这怎么行!”他执意要去看看于同海,同时也到文登县作一番视察。
那天,朔风呼啸,大雪纷飞。张云逸与随行人员乘着3辆小车,一路颠簸,好不容易刁‘到小屯村。车一停下,村民们好奇地围了过来。张云逸拉着村民的手,和蔼可亲地说:我来看看父老乡亲们!”随后,他问起于同海家中的情况。村民们知道他的身份后,惊讶得连连咋舌。
他们真的不敢相信,这么大的官能跑到乡下来看望一个非亲非故的老农民。张云逸到了于同海家中,仔细询问他的疾苦和委屈。接着他又召集有关群众开了一个座谈会,认真作了一番调查核实。于同海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老人感动得流着泪,要跪下叩头致谢。
张云逸急忙伸手拉起他,说:嗜人家,我应该做这样的事嘛。我是人民代表,是受人民政府的委托而来的,要感谢就感谢人民政府吧!”此后,他与于同海建立起深厚情谊,长期保持书信往来,直到老人去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民的利高于一切,做好人民的公仆,这在张云逸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