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儿子 曹聚仁的衣着遭遇

2019-04-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曹聚仁是个很纷繁的人.在他那一代人中,旧学的根底,他很深;由"五四"传递进来的新知,他也获得甚广.新与旧的交织,使他的思想,甚至行为,就来得有些不一般.例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那一身蓝布衫,就传出了许多故事.曹聚仁儿子 曹聚仁的衣着遭遇曹聚仁旧的学问,是很好的.他曾替章太炎记录出一部<国学概论>,受到老先生"高度正确"的评价.当时的大学,对此还颇为认可,所以,刚刚二十多岁,他便在多家学校受聘担任起国文教授来.年纪轻,可古书读得不少,旧文人的风习因之浓厚.

曹聚仁是个很纷繁的人。在他那一代人中,旧学的根底,他很深;由“五四”传递进来的新知,他也获得甚广。新与旧的交织,使他的思想,甚至行为,就来得有些不一般。例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那一身蓝布衫,就传出了许多故事。

曹聚仁儿子 曹聚仁的衣着遭遇

曹聚仁旧的学问,是很好的。他曾替章太炎记录出一部《国学概论》,受到老先生“高度正确”的评价。当时的大学,对此还颇为认可,所以,刚刚二十多岁,他便在多家学校受聘担任起国文教授来。

年纪轻,可古书读得不少,旧文人的风习因之浓厚。平素,他穿着一袭蓝布长衫。这种服饰,当时也有人穿,可很少了,且多是一般杂役。有点身份的,都洋装在身,以应时潮。最早,他的这身蓝布衫引发故事,就在暨南学校。

曹聚仁儿子 曹聚仁的衣着遭遇

一天,曹聚仁在学校里走着,来了一位客人,一见曹聚仁,便“喂”了一声,把一张名片递给他,让他去找学校的一位职员。曹聚仁礼貌地请此人在会客室坐着,自己去寻工友找来那位职员。那位职员进来后,见到曹聚仁,很恭敬地打招呼,并介绍给了自己的客人。客人一听是一位教授,大为尴尬,期期艾艾半天说不出话来。那个时候,在学校里,教授的位置是很不一般的。这个故事,后来传了出来,成了曹聚仁蓝布衫悲喜剧的起始。

曹聚仁儿子 曹聚仁的衣着遭遇

关于曹聚仁为何穿蓝布衫,他自己后来有一点说辞。那是五卅运动之后,还是热血青年的曹聚仁,曾自下决心,一定要抵制英国货。于是,三个月不坐来自西洋的电车;还有,也不再穿英国呢绒货。不穿英国货,那就以国产绸缎替代。

不料国货纺织印染技术不过关,常常褪色。穿过之后,下水一洗,衣裳先就变形走样;这且不说,颜色更变得“丰富多彩”,直如一幅“国际版图”。没奈何,只好穿布衣。布衣最方便的,是流行已久的阴丹士林。式样——长衫。颜色,称“蓝布衫”。在曹聚仁,这一穿就是十多年。

社会现实如此,观衣待人,人间冷暖的事就不可避免。还有一次,一位女学生,给曹聚仁写信,想请他为自己介绍一份教书的工作。曹聚仁询问时,恰好暨南初中有两班国文课,可以找人来代。曹聚仁便在一次外出时,顺道去那位女士家通知。

一敲门,那位女士的母亲来应门。看着曹聚仁这身打扮,上下一打量,冷冷地说:“谁叫你来的?”曹聚仁想,这话问得怪,顺口就答:“我自己叫我来的。”“你有什么事?”曹聚仁索性直截了当:“D女士是我的学生。她给我写信,想教书,我替她找到,现在来通知一下。”

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曹聚仁被恭敬地请进这位女士的客厅,成为座上客。不过一分钟时间,女士母亲的态度云泥之间。双方情绪变幻,充分展示了炎凉世态。这在当时,本也不是什么个别现象,只是曹聚仁的教授身份,给这些事情添加了几分传奇色彩。

另有一次,曹聚仁的一位钱姓好友,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姐姐,道经上海回南京。情谊上,曹聚仁应当好好招待一番才是。约好了请客的日子,可那天曹聚仁还有课,急急匆匆,来不及换一件略微像样的衣服,将就身上那件领口袖口有点破碎的蓝布衫去接待客人。

看着这位衣着破旧,还沾着一些粉笔灰的“家伙”,朋友母亲先就不入眼。大约她想,这只怕是来向自己儿子借钱的穷朋友吧?所以态度非常冷淡。可是,曹聚仁一直在那里与她的儿子聊天,不赶快离去,她的心就很烦,言辞之间,就有些不恭。

后来,曹聚仁请他们吃午饭,点了很多菜。这又叫朋友母亲不安了。她怕此人是个蹭“白食”的,点这么多菜,回头会叫他儿子来付账。后来曹聚仁大大方方付了账,这位老太太的心仍然放不下。她怕此人在兴头上一时充大,回头可能反悔,因为在她看来,那花费是不小的。老太太那悬着的心,一直到晚上才算放下。

吃过午饭后,那位朋友有事外出,曹聚仁就陪着两位女士玩了一天。看着老太太的紧张态度,弄得曹聚仁也有些别扭起来。到了晚上,朋友将自己与曹聚仁的交谊给老太太说了一遍,又说曹聚仁在大学任教,收入不菲,老太太这才打消疑虑,态度大大转变到热情有加。

“人靠衣装马靠鞍”,这是至今还传的一句话。古代的,那就更多了,“先敬罗衣后敬人”,甚至“服之不中,身之灾也。”在一个把人划成三六九等的社会,衣裳似乎又是等级或有钱势的象征,这就有了曹聚仁穿着“蓝布衫”演的一出出悲喜剧;也就有一些现实中穿着光鲜,凭着一身行头骗吃骗喝的主和他们上演的故事。(《人民政协报》9.17 穆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