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和杨之华前夫 瞿秋白与瞿独伊鲜为人知的父女情

2019-04-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瞿秋白是中共继陈独秀之后的第二位高层领导人,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常州的一户官宦世家,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1923年夏瞿秋白赴国共两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任教,到1924年10月辞职离开上海大学,在这期间,瞿秋白出众的授课才能"征服"了上海大学王剑虹.杨之华两位女生的芳心,1924年1月,25岁的瞿秋白与21岁的土家族女子王剑虹结婚,但新婚6个月后,王剑虹就因肺病死在了瞿秋白的怀里,1924年11月7日,瞿秋白与24岁的杨之华结婚.瞿秋白和杨之华前夫 瞿秋白与瞿独

瞿秋白是中共继陈独秀之后的第二位高层领导人,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常州的一户官宦世家,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1923年夏瞿秋白赴国共两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任教,到1924年10月辞职离开上海大学,在这期间,瞿秋白出众的授课才能“征服”了上海大学王剑虹、杨之华两位女生的芳心,1924年1月,25岁的瞿秋白与21岁的土家族女子王剑虹结婚,但新婚6个月后,王剑虹就因肺病死在了瞿秋白的怀里,1924年11月7日,瞿秋白与24岁的杨之华结婚。

瞿秋白和杨之华前夫 瞿秋白与瞿独伊鲜为人知的父女情

瞿秋白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有一位“好女儿”,这位“好女儿”是他的第二位妻子杨之华与前夫沈剑龙所生,“好女儿”称瞿秋白为“好爸爸”。

“好女儿”为何名叫独伊

“好女儿”的母亲杨之华,又名杏花、文君、杜宁,1900年2月出生于浙江萧山坎山镇的一个绅士家庭。五四运动前,杨之华在杭州第一女子师范、浙江女子师范学校求学,1920年初去上海《星期评论》社工作,不久,《星期评论》停刊,曾到一所教会学校任教,期间,结识陈望道、李汉俊、俞秀松等人。1921年春,杨之华从上海回到家乡,在萧山衙前农村小学任教,积极参与衙前农民运动,并在萧山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瞿秋白和杨之华前夫 瞿秋白与瞿独伊鲜为人知的父女情

1921年1月26日,20岁的杨之华和沈定一的儿子沈剑龙在家乡举行文明结婚。沈定一曾经在清政府里做官,后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反袁运动,1920年又与陈独秀、李达等人一起创办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但后来思想上倾向于国民党。

瞿秋白和杨之华前夫 瞿秋白与瞿独伊鲜为人知的父女情

杨家与沈家本是当地的世交,在年幼时,两家父亲就为他们定了亲,沈剑龙又是杨之华哥哥的同学。沈剑龙长相出众,而且通晓诗词,爱好音乐,一开始,夫妻二人感情还算融洽。可是,沈剑龙耐不住乡村生活的单调,只身一人去了大上海,从此,沉湎于上海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之中,变成了上海滩的一位花花公子。

1921年11月5日,杨之华到上海南洋桥三益里5号邵力子家里,邵力子与沈剑龙的父亲沈定一是老朋友,杨之华在邵力子家里生下了她与沈剑龙的女儿,取名沈晓光,这期间,沈剑龙也常来邵家看望杨之华母女。

对于沈剑龙的不思上进,杨之华也屡次劝告,说服他回心转意,但沈剑龙不听,无可奈何之下,对婚姻绝望的杨之华为女儿改名“独伊”,意思是只生一个,以表示了对沈剑龙的怨恨。

“好女儿”的生父与生母离婚的真相

1923年年底,杨之华去投考上海大学,并被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她记述了当年瞿秋白的课堂盛况:“秋白是社会学系主任,担任的课程是社会科学概论和社会哲学。第一次听他讲课的时候,使我惊奇的是学生突然加多了。别的同学告诉我,大家都很喜欢听秋白的课。除了社会学系本班的学生,还有中、英文系的学生,其他大学中的党团员或先进的积极分子,甚至我们的好教师恽代英、肖楚女、上大附属中学部主任侯绍裘等同志都愿来听听。”

杨之华还记述了第一次听瞿秋白讲课的情形,“当课堂开始安静下来的时候,我看到秋白从人丛中走进课堂,走上了讲台。他穿着一件西装上衣,手上拿着一顶帽子,他的头发向后梳,额角宽而平,鼻梁上架一副近视眼镜,与他的脸庞很相称。

他和蔼亲切地微笑着,打开皮包,拿出讲义和笔记本,开始讲课了。他的神态安逸而从容,声音虽不洪亮,但即使站在课堂外的同学也能听到。在他的讲话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和空谈。同学们的水平参差不齐,他为了使大家明白,引证了丰富的中外古今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把理论与当前的实际斗争相结合。同学们都很郑重地记下笔记,万一有人因为参加社会活动而缺了课,非要借别人的笔记抄下来,才能安心睡觉”。

据杨之华回忆,当时在上海大学凡是听过瞿秋白课的同学都说瞿秋白的课讲得好,有的学生说瞿秋白是个天才,有的学生则说瞿秋白平时就很用功。特别是瞿秋白在第一位妻子王剑虹病重到去世间,也从没有缺过学生的课,并且课仍然讲得很丰富、生动,讲台上的瞿秋白引起了杨之华的注意。但生活中的瞿秋白却不肯多讲一句费话,所以有人说,瞿秋白是“骄傲的”、“冷酷的”。

杨之华在上海大学读书期间,还担任了许多社会工作。一天,苏联顾问鲍罗廷夫妇要了解一些上海妇女运动的情况,组织上就指定杨之华去鲍罗廷家里汇报情况。在鲍罗廷家中,杨之华出乎意外地遇见了瞿秋白,心情一下子平静了下来。

因为瞿秋白精通俄语,就担任杨之华与鲍罗廷夫妇谈话的翻译,通过这次与瞿秋白的接触,杨之华对瞿秋白的认识更加深入了,而且改变了别人认为瞿秋白是“骄傲的”、“冷酷的”的错误看法。为此,杨之华记述到:“从这次工作接触后,我觉得他很诚恳,很愿意帮助别人。

他不但不骄傲,而是很谦虚;不但不冷酷,而是很热情。他的热情,不是浮在表面,而是蕴藏在内心,只有当人们和他在一起工作时,才能深切地感觉到这种热情的力量。”不久,在瞿秋白的帮助下,杨之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瞿秋白刚刚痛失爱妻王剑虹,神情异常悲痛,杨之华常常安慰他。而杨之华本人也正遭受着不幸婚姻的折磨,共同的遭遇,使两颗心接近了,加上杨之华长得非常漂亮,有上海大学“校花”之称,但那时的杨之华依然是个有夫之妇,丈夫沈剑龙也在上海大学读书。

不久,瞿秋白、杨之华二人的师生恋情便在同学间传开了。一天,沈剑龙经过瞿秋白的房间,听到里面有嘻笑声,便推门进去了,他见还是自己妻子的杨之华坐在瞿秋白的腿上。杨之华见他进来,也急忙站起来对丈夫解释说:“我正在和瞿老师排演话剧。”沈剑龙走过去将她按回原位并说:“你们继续排演吧!”说完沈剑龙掉头就走。

几天后,沈剑龙在家中宴请瞿秋白和几个上海大学的同学吃饭,酒至半酣,沈剑龙突然站起来说:“之华和瞿老师相爱,我理当成全他们,今天请诸位做见证,我把之华交给瞿老师。”说完他将瞿、杨二人的手拉在一起。这一幕突如其来,大家为之怔住,为了维护瞿秋白的名声,杨之华悄悄离开了上海大学,回到浙江萧山的娘家,没过多久,瞿秋白找到萧山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