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 杜甫一辈子的偶像

2019-03-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们常说,三十而立."诗圣"杜甫在30岁的时候,写了一篇<祭远祖当阳君文>,流传后世.当阳君是谁?西晋名将杜预.他是杜甫的十三世祖,文武双全,功勋卓著.因杜预墓在洛阳城东的首阳山南,杜甫也在首阳山下筑室而居,以示"不敢忘本,不敢违仁",希望自己能像这位先祖一样建功立业.杜预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 杜甫一辈子的偶像杜甫生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仕途坎坷,而立之年尚无一寸功名.其实,杜预30岁的时候,也没有机会出仕.<晋书·杜预传>里记载,杜预字元凯,

人们常说,三十而立。“诗圣”杜甫在30岁的时候,写了一篇《祭远祖当阳君文》,流传后世。

当阳君是谁?西晋名将杜预。他是杜甫的十三世祖,文武双全,功勋卓著。因杜预墓在洛阳城东的首阳山南,杜甫也在首阳山下筑室而居,以示“不敢忘本,不敢违仁”,希望自己能像这位先祖一样建功立业。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 杜甫一辈子的偶像

杜甫生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仕途坎坷,而立之年尚无一寸功名。其实,杜预30岁的时候,也没有机会出仕。

《晋书·杜预传》里记载,杜预字元凯,其先祖为西汉人杜周。杜周本居河南南阳,后迁至陕西茂陵,到他的小儿子杜延年迁居杜陵时,杜家已是当时的豪族。

杜延年为人宽厚,通晓律法,曾长期位居九卿。不过,到公元222年杜预出生的时候,家族的光环已暗淡下来。杜预的祖父不擅交际,正直敢言的父亲又在朝中受人排挤,这使杜预的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

杜预的祖父名叫杜畿(jī),史载他“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东汉末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谋士荀彧(yù)举荐给曹操,在河东太守的位置上一干就是16年。杜畿“常为天下最”,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后来,曹操猜忌荀彧,连杜畿也未重用。

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阳代汉称帝,杜畿被封为丰乐亭侯,后升为尚书仆射(yè)。曹丕外出时,常让他留守洛阳。公元224年,杜畿负责为朝廷监造御楼船,结果在孟津下水试船时突遇风浪,楼船倾覆,他不幸罹难,时年62岁。

对于杜畿之死,魏文帝曹丕十分悲伤。他流泪道:“故尚书仆射杜畿,于孟津试船,遂至覆没,忠之至也。朕甚愍(mǐn)焉。”

祖父杜畿死时,杜预年纪尚幼。50年后,杜预力排众议,在孟津黄河上建起第一座浮桥——富平津大桥,也算是对祖父的一种告慰。

杜预的父亲杜恕一直赋闲在家,到魏明帝曹叡登基后才入朝任职。他为人正直,因得罪司马懿而被贬出京城。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控制了曹魏政权。数年后,杜恕在流放地死去。

定个“小目标”立功与立言

父亲去世时,杜预31岁,前途十分渺茫。他苦苦思索:祖父和父亲都是正直有德之人,为何却落得这般结局?自己还是在书中寻找答案吧。

杜预自幼聪颖,博览群书,最爱读《左传》。《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里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也许正因为祖父和父亲都追求立德,目标太高了,所以才难以善终。

既然立德太难,杜预决定放弃。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就是立功和立言,以此来实现人生价值。

立功和立言,也要有合适的机会才行。已到而立之年的他,似乎并没有靠谱的“上升通道”,处境很尴尬。

杜预的人生转机,出现在公元255年,这一年他34岁。司马懿及其长子司马师已先后病逝,司马昭接替父兄执掌朝政。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氏夺取曹魏江山,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这时候,杜预因出身世家,成了司马昭笼络的对象——司马昭把妹妹嫁给了他。过了两年,90多岁的河东名儒乐详上疏,歌颂当年杜畿治理河东的功绩。于是,司马昭顺势让杜预承袭了丰乐亭侯的爵位,又拜他为尚书郎。

就这样,杜预成了司马氏集团的一员。4年后,他又任相府参军,成为司马昭身边的重要幕僚。

因军事才能出众,杜预常被后世视为名将。不过,在本质上,他是一名“身不跨马,射不穿札”的书生,打仗靠的是胆识和谋略。

杜预在军事上崭露头角,是从平蜀之战开始的。

公元263年春,司马昭兵分三路,大举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三万人,从西路牵制蜀汉大将军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人,从中间切断姜维的退路;镇西将军钟会则统兵十万,从东路杀奔蜀汉门户——汉中。

这次行动,司马昭派亲信卫瓘(guàn)任监军。杜预任镇西将军府长史,被派到了主帅钟会的军中。

平蜀全身退参与注《晋律》

当年秋天,在邓艾、诸葛绪两路人马的配合下,钟会平定蜀汉。刘禅率满朝文武降魏,姜维在接到诏令后,也向钟会投了降。

钟会早有反心,平蜀之后,他与姜维合谋,打算据蜀自立。因忌惮同僚邓艾,他便来了个恶人先告状,上疏朝廷称邓艾谋反,监军卫瓘等人也随声附和。于是,次年正月初一,司马昭下令用囚车将邓艾押回洛阳,并命钟会进军成都。

正月十五,钟会率大军到达成都。他矫诏起兵,称奉曹魏郭太后遗命要废掉司马昭,结果引起兵变。正月十八,40岁的钟会被部下杀死,姜维也同时被杀。

邓艾的部下追上囚车,想把被冤枉的邓艾迎回。卫瓘担心有变故连累自己,派人杀了邓艾灭口,然后约束诸将,平定了成都之乱。

在兵变中,钟会的僚属绝大多数被杀,只有杜预凭着智慧逃过一劫,回到洛阳后还因功受到封赏。杜预对邓艾的遭遇深表同情,指责卫瓘杀人灭口是卑劣的小人行径:“身为名士,位居总帅,既无德音,又不御下以正,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何以堪责?”卫瓘无言以对。

经此一事,人们对书生杜预刮目相看。名将羊祜(hù)是司马师的小舅子,也是司马氏集团的核心成员。他对杜预的胆识惊叹不已,认为杜预将来必有大的作为。

平蜀归来后,杜预并没有闲着。他和法学家张斐等奉司马昭之命,开始在贾充的主持下修订《晋律》,并负责对《晋律》进行注解。在《晋律序》中,杜预提出“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明确对律(刑法制度)、令(规章制度)进行了区分。这在我国法律史上开了先河,并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继续定都洛阳。3年后,《晋律》颁布,它上承《汉律》,下启《唐律》,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人称赞它“实曰轻平,称为简易”,直到民国时期,法学家程树德仍对其赞叹不已。

杜预生活在魏晋时期,因为他建功立业主要在西晋,因此通常被称为西晋杜预。杜甫一生视这位先祖为偶像,可惜时世不同,没能活成他那样。(洛阳晚报首席记者 张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