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对虐猫的回应 【名人与张家口】 田华在晋察冀的青葱岁月
阳春三月,暖风习习,闲来翻阅《晋察冀文化艺术发展史》一书,一个熟悉的名字跃入眼中:田华。是啊,算来今年已经是90高寿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70周年,久经岁月洗礼,这位即将见证一个世纪的老人至今仍然健在,关于她在晋察冀革命战争时期的青葱岁月又是如何度过的,这让我有了一探究竟的愿望……
小天华转变成田华
1928年,田华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河北省唐县南放水村,原名叫刘天花。她幼年丧母,家境十分贫寒,在童年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1940年初夏,为普及革命的宣传教育,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来到河北省唐县固城村巡回演出,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的小天华步行8公里去看剧社演出,当时她已经参加了南水村儿童团。第一次观看演出,在小天华朴素的心里就留下了“演什么要像什么”的种子。
第二天,抗敌剧社的丁明和葛振邦两位同志来到学校征求小天华参加剧社的意愿,小天华的父亲虽然并不舍得,但知道女儿是去参加抗日宣传工作,识文断字的父亲还是答应了让女儿去参军。年仅12岁的小天华,怀揣村长代表全村给的一块钱,坐上指导员牵着的马,离开了家乡,加入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
参加剧社后,田华经常随部队到各地宣传演出,当时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提出培养接班人的重要措施,抗敌剧社组织了三四十人的舞蹈队,岁数都是像小天华一般大的“小鬼”……说起在晋察冀时的岁月,表演艺术家田华曾经这样回忆:“1937年,晋察冀骑兵团进了我生长的村庄。
这一年,我上了学。后来,我参了军、入了团。1943年夏天,队伍开到了河北省阜平县潘庄村,我常常中午悄悄地溜出来像做地下工作似的,躲在一棵大柿树下偷偷读党章。第二年,我宣誓入了党。那时候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员就是先锋模范,这个原则始终贯穿在我所有的艺术创作中。”
1940年,抗日战争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虽说是敌强我弱,但整个形势对我方有利,部队到处打胜仗,剧社慰问演出十分频繁,几乎天天行军,天天演出。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严格的业务训练,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有“假小子”之名的小天华天天练声、劈叉、下腰、翻筋斗;为练好倒立和双脚合拢、双手后背,往后下腰用嘴叼地上的手绢,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她不断磨炼意志,在思想和专业水平上都进步很快。既能演秧歌剧,也能演河北梆子,即在活报剧里饰演宋美龄、陈碧君(汪精卫的老婆,为此小天华还哭了一场);也演诸葛亮的琴童。有着一定农村生活体验的田华,不断丰富演出经验,快速成长为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的一名合格小演员。
在敌后根据地非常艰苦的条件下,1941年,幸运的田华被送到华北联大文艺部九队系统地学习了半年文化知识和表演专业,这使田华懂得了:“演员要演好戏,塑造一个成功的角色,使其有感染力,被观众所肯定和承认,除有丰富的生活基础外,还要运用一定的外部技巧去准确地体现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心感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