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大都督 富不过三代 “东吴四大都督”的最终结局

2018-11-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为:成就大事业的君子,留给后代的恩泽也不过几代人而已.后来这句话演变为"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也就是俗语"富不过三代"的由来.魏国大都督 富不过三代 "东吴四大都督"的最终结局喜欢三国故事的朋友都知道,孙吴政权能割据江东."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实仰赖于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的丰功伟绩.把这四人并提的说法最早出自于陆机(陆逊

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为:成就大事业的君子,留给后代的恩泽也不过几代人而已。后来这句话演变为“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也就是俗语“富不过三代”的由来。

魏国大都督 富不过三代 “东吴四大都督”的最终结局

喜欢三国故事的朋友都知道,孙吴政权能割据江东、“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实仰赖于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的丰功伟绩。把这四人并提的说法最早出自于陆机(陆逊之孙)

的《辨亡论》:“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畴入为腹心,出作股肱”,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又把这四人概括为“东吴四英杰”,而小说《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民间乃有东吴“四大都督”之说。那么,“四大都督”的后代有没有摆脱“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历史规律呢?

魏国大都督 富不过三代 “东吴四大都督”的最终结局

一:周瑜

周瑜(175-210年)

周瑜与东吴政权奠基者孙策有“总角之好”,21岁随孙策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总揽东吴军事,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东吴“三分天下”的基础。210年,在准备征伐益州时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魏国大都督 富不过三代 “东吴四大都督”的最终结局

周瑜死后,孙权亲自穿上丧服为他举哀。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又亲自赶到芜湖去迎接。

周瑜死时二子一女都还很小,多年后,孙权为他的长子孙登迎娶了周瑜的女儿周彻,又把女儿孙鲁班嫁给了周瑜的长子周循,对周瑜后人的恩宠可谓无以复加。孙登后被立为太子,只是死得太早而没能继承帝位;周循有其父当年的风范,但是没有留下后嗣就去世了。

周瑜的次子周胤也娶了宗室女,孙权称帝后,封他为都乡侯,在所有功臣的后代中爵位最高。但是周胤居功自傲、沉湎酒色而不思悔改,后来犯罪被免官夺爵、贬为庶民。几年后,在诸大臣的请求下,孙权感念周瑜的功劳,打算恢复周胤的待遇,但恰在此时周胤病死。

周瑜的侄儿周峻,也因为周瑜的功劳而被任为偏将军。周峻死后,其子周护秉性极坏,孙权就没有再任用他。

二:鲁肃

鲁肃(172-217年)

鲁肃是周瑜的好友,经后者引荐为孙权献上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相似、而更早数年的《榻上策》得到孙权的赏识。

赤壁大战前,正是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这才促成孙刘联盟破曹。赤壁大胜之后,孙权亲率众将、大张旗鼓迎接鲁肃归来,问他:“我扶鞍下马迎接你,足以表彰你的功劳了吧?”而鲁肃回答说还不够,听者无不惊愕。鲁肃又说:“等你威加海内、完成帝王大业,再用软轮小车召见我,那才是真正的显扬啊。”

后来,刘备到京口拜会孙权,周瑜等人请求将其扣留,只有鲁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把刘备培育成能共同分担曹操压力的强援。其大战略家的政治胆略和远见卓识让得知消息的曹操震惊得连笔都掉了在地上。

周瑜死后,孙权采纳其生前建议,令鲁肃接替周瑜职务。

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他发丧。

早先,孙权把鲁肃比作邓禹(东汉光武帝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群臣都以为过誉。后孙权称帝时,解释说最初刘秀并没有成为帝王的志向,是邓禹劝说他立下雄心;而鲁肃在与孙权见第一面时就提出了统一天下、建立帝业的谋略,所以才拿他与邓禹相比。

鲁肃死时,留下遗腹子鲁淑。鲁淑长大后封昭武将军、都亭侯,历任武昌督、夏口督。《三国志》说他:“所在严整,有方干”,但没有实际的战绩。274年去世,其子鲁睦袭爵。

280年,东吴灭亡,鲁睦的结局不明。

三:吕蒙

吕蒙(179—220年)

四大都督中,吕蒙出身最为寒微,十五六岁就偷着跟姐夫邓当出去作战,母亲要责罚他,他说:“这贫贱的日子难以为继,说不定能因战功而取得富贵呢。”

吕蒙出身行伍、没有文化,成为将领后才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发愤勤学,是中国古代将领以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之一。鲁肃曾经轻视吕蒙,后听取他应对荆州关羽的五种方略才大为叹服,留下“非复吴下阿蒙”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千古佳话。

鲁肃去世后,吕蒙继任都督,他违背了鲁肃“联刘抗曹”的战略规划,设计袭取荆州,杀死了蜀汉名将关羽。东吴政权夺取荆州,以吕蒙为首功。孙权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推辞再三,而孙权都不答应。封爵还未颁布,吕蒙突发暴病(有人猜测220年或发生瘟疫,因史载吕蒙与东吴大将甘宁、孙皎、蒋钦等死于这一年)。

孙权时在公安,将吕蒙接来安置在自己的内殿精心治疗。当医者为吕蒙针灸时,孙权就为之痛苦不安;想多探视又担心影响他休息,就命人凿通墙壁暗中观望;发现吕蒙吃下点东西,孙权就有说有笑;发现吕蒙不进饮食,就长吁短叹、夜不能寐;吕蒙病情略有好转,孙权就下达赦令,让群臣都来庆贺......

然而吕蒙最后还是在孙权的内殿去世了,死时四十二岁。吕蒙生前把所得的金银财宝和各种赏赐都封存在府库,死后全部交还朝廷。孙权为此越加悲伤。

吕蒙的嫡子吕霸继承了孱陵侯的爵位,但是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哥哥(吕蒙庶子)吕琮继承爵位,吕琮寿命也不长,死后由其弟吕睦继承爵位。再往后就没有相关记载了。

四:陆逊

陆逊(183—245年)

陆逊本名陆议,出生于华亭(今上海)。受《三国演义》的误导,陆逊给人的印象是周瑜、鲁肃、吕蒙等人的晚辈,但其实陆逊只比周瑜小8岁。当初,孙策为巩固孙吴政权曾严厉打击当地豪强。孙权执政稳定后,为笼络江东大族,把孙策的长女嫁给了顾雍的长子顾劭,次女嫁给了朱治的次子朱纪。

214年,顾劭去世后,孙权又把孙策长女改嫁给了陆逊。顾、陆、朱、张吴郡四大姓逐渐成为孙吴政权的中坚力量。

219年,东吴夺取荆州,吕蒙为首功、陆逊其次;222年,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解除了蜀汉对东吴的威胁;228年,陆逊又在石亭之战大破曹休,为孙权称帝创造了条件。

229年,孙权称帝,为表彰陆逊,特为他在大将军之上设置了地位高于三公的上大将军,并辅佐太子孙登,掌管陪都武昌诸项事宜。

244年,陆逊又接替顾雍出任丞相,出将入相,在文武两方面都位极人臣。后因卷入孙权立嗣的“二宫之争”,孙权多次派遣宫中使者责备陆逊,陆逊竟因此悲愤痛恨而死,享年六十三岁。他为官清廉,死时家无余财。

陆逊长子陆延早夭,次子陆抗袭爵。孙权禁绝他拜会宾客,又以别人诬告陆逊的二十件罪状责问他。陆抗不加思索,对每件事都作出有条有理的辩答,才使孙权的不满有所消减。

251年,陆抗还都治病,要离开时,孙权流着泪与他告别:“我过去听用谗言,对你父亲在君臣大义上不笃厚,因此亏待了你。我前后责问的材料,已全部烧毁,不要再让人看到那些了。”这才算是最后为陆逊恢复了名誉。

陆抗后来多次击败晋军的进攻,成为孙吴的中流砥柱,被誉为东吴“最后的名将”。

陆抗(226-274年)

274年,陆抗去世,长子陆晏继承爵位;次子陆景迎娶公主,亦被封侯。

280年,吴国灭亡,陆晏、陆景相继被杀。陆抗的四子陆机、五子陆云退居家乡华亭,闭门勤学,成为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兄弟并称“二陆”。可惜这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结局。

289年,陆机、陆云来到京师洛阳,得太常张华的举荐,名动天下,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三张:西晋文学家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之说。

在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八王之乱”中,陆机受成都王司马颖所遣讨伐长沙王司马乂。陆机因家中三代为将、为道家所忌,加上客居他乡为官、易遭至谗言,坚决请辞都督之职。但司马颖不同意,后陆机在七里涧战败、遭谗言攻击、与其子陆蔚、陆夏一起在军中被杀。临刑前,陆机感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时年四十三岁。陆机既不当死罪,士卒都为他感到痛惜。

陆机战败、被处以“夷三族”,陆云因此入狱。尽管许多名流上疏请求陆机之失不应株连陆云,但陆云最终还是和幼弟陆耽一起遇害,时年四十二岁。

(陆机《平复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名家真迹,现藏于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