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原因 安史之乱爆发背后的原因?
安禄山出身胡人,受尽了屈辱。他早就有谋反的想法,不愿意屈居人下。以前只是没有机会。随着他职务逐步提升,野心越来大。而藩镇制度提升了节度使的权力,更加膨胀了安禄山的野心,他与杨国忠不合成为叛乱的导火索,借机谋反。假如唐玄宗能听杨国忠的话,置安禄山于死地,也许就不会有安史之乱了。
公元755年12月16日,同时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已是当时兵力最强、辖区范围最广、实力最雄厚的节度使,羽翼丰满的他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的十五万大军,在蓟城誓师起兵造反,向唐长安城进发。
当时的唐朝盛世日久,百姓安居乐业,对于突然出现的战争,人们不知所措。安禄山叛军所到之处的各地县令纷纷投降或出逃。
当然“安史之乱”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唐玄宗对朝政疏于管理,将朝廷大事交给杨国忠,很多内部矛盾被掩盖。很多人把内乱归咎于杨玉环,但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没有杨玉环,这个好色的唐玄宗或许会宠幸别的美女。实际上,杨玉环只是一个美女,她很少干预朝政。所以,把亡国责任推给一个弱女子实在可笑。朝政混乱,当安禄山起兵造反时,唐玄宗还没有丝毫的防范意识。
“马嵬坡”这场有预谋的兵变,处死了杨国忠杨玉环兄妹,太子自立为皇,唐王朝变天了。“安史之乱”尽管被平息了,从此,唐玄宗失去了权力,成了有名无实的太上皇。“安史之乱”后,藩镇节度使更加有恃无恐,唐皇帝失去了对节度使的控制权,强大的唐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周边附庸国逐渐脱离,太监控制朝政,老百姓跟着遭殃,各地农民起义纷纷爆发,唐帝国终于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