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北朝 东晋开国就是一个软弱王朝
东晋的开国皇帝叫司马睿,字景文。司马宣王司马懿嫡曾孙。如果不是八王之乱,司马氏自相残杀,无论如何也轮不上司马睿当皇帝,用当时话说,司马睿有帝王之气。那是自然凡是当皇帝的都有帝王之气。龙凤之资。
公元304年,成都王司马颖裹挟大傻皇帝司马衷和部分宗室逃到邺城。司马颖在邺城斩杀宗室,以立威名。但让司马睿十分惊惧,怕哪天自己也被宰了,于是连夜冒雨逃出邺城。司马颖见司马睿逃走,下令严守各个关隘,黄河渡口,必须活擒司马睿,侍从好不容易掩护司马睿渡过黄河。
投奔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对司马睿不错,让他留守下邳并且派兵辅助,这时候晋怀帝已经登基,下旨让司马睿坐镇建业(南京)这时候,王导已经在司马睿帐下任参军。
司马睿初到江东,当时的江东基本上已经是门阀政治了,豪族士族基本把持的上层社会。这就注定了东晋一开始就是门阀政治,皇帝轮流做,但从来没有掌握实权。始终是傀儡皇帝。由于东晋的政治先天不足,也就无法再次统一。
江东世家豪族既有本土,也有北方南迁而来的,主要是临沂王家,太原王家,谯国桓氏。颖川陈氏,廋氏。这些家族基本把持东晋政权,直到东晋亡国,颖川集团甚至立国。刘聪攻克洛阳,晋怀帝被杀,晋愍帝即位以后,加封司马睿为左丞相。全权主导江东事务。司马睿将建业改为建康。由于江东聚集了大量的豪族,为东晋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不缺乏治理国家的人才,使得东晋迅速站稳了脚跟。
公元318年4月,晋愍帝被杀,在江东各个士族,豪强,以及逃到江东的西晋旧臣的拥戴下,司马睿正式登基为帝。就是晋元帝,改元太兴。41岁的司马睿当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平定地方的乱兵流寇,和各地的割据叛乱,经过几年的平叛,东晋基本上有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局势。
江东王家为东晋的建立有着最大功勋,而且在司马炎为帝的时候,王家就是江东豪族,如王澄为荆州都督,王敦为扬州刺史。当时已经江东的地方实力派。王氏家族的核心就是一直陪伴在司马睿身边的王导。
王导本人为人不错,性情敦厚,虽然有王马共天下之说,但王导却没有权臣的跋扈。与司马睿合作的很好,经常规劝司马睿安抚百姓,勤俭为政,司马睿也是明白人,处处尊重王导,君臣合作愉快。司马睿加封王导为荆州牧。可以说,正是这些豪族才使得司马睿坐稳了帝位,但也使得门阀制度更加强大。
东晋朝廷有新贵,也有旧臣,有强龙,就有地头蛇,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堂也是一样,之不过是更加精彩和文明而已。新旧贵族首先争夺的就是经济利益,也就是财富的归属,谁主导江东的经济利益。谁就能领导江东的豪强与世家大族。司马睿一味的搞政治平衡只能解决一时,但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新旧贵族包括与宗室之间斗争的很激烈。
王敦,字处仲,王导的堂弟。本身还是驸马爷,官拜扬州刺史,可谓位高权重。司马睿当皇帝后,加封王敦为汉安侯,总督江扬荆湘交六州诸军事。事实上已经是东晋最大的地方官员和军阀实力派,而且是文武都管。王敦的野心也开始萌芽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野心也是一天天培养起来的。门阀政治的弊端从东晋建国伊始就开始显现。
王敦对东晋不满是因为弟弟王导在朝中失势开始的。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允许权臣出现,王导虽然本分,但本身强大的实力,很让司马睿不安,打压王导的势力,亲信就在所难免了。但王导一直遵守人臣之道,没有表示不满和反抗。
王敦看在眼里自然不愤,立即上书表示不满。司马睿毕竟是一个皇帝,对宗室司马承说,王敦的职务已经很高了,为何还不知足。一个地方官员有什么资格点评朝政。此非人臣之道。司马承自然向着皇帝讲话。公元320年,相州刺史(市长兼管军事)出缺,王敦举荐自己的人担任此职,司马睿断然拒绝,任命自己的叔父谯王司马承为刺史。
第二年,司马睿任命代渊为征西将军。总督六个州诸军事,守合肥,任命刘隗为振北将军,总督四个州诸军事,守淮阴,防范王敦已经是显而易见了,从这方面来看,司马睿还是有一定权力的,如此巨大的军事调动,朝堂没有反对的声音。王导也没有反对。
在朝廷中,司马睿加封王导为司空,实际上是架空了,大臣周嵩苦劝道,王导有功于社稷,陛下如此,有违仁君所为。(暗含,如此卸磨杀驴有些不是玩意)司马睿有所感悟,不再防范王导。但这时候王敦起兵造反了。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