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林医生的“工匠精神”
【导语】最近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的王文林主任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这样的问题。
五月初,一位来自湖北的42岁鸡胸患者来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王文林主任的办公室,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该患者自幼发病,随年龄的增加愈加严重。3年前,他曾于某地接受手术治疗,但手术失败,畸形没有得到满意矫治。为了进一步治疗,经过多方打听,他找到了王文林主任,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
鸡胸一般多在青春期前发病,多数患者在20到30岁之间完成手术。这位42岁的患者是我国接受手术年龄最大的一个患者,对此王主任非常清楚。而在他看来,年龄并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手术的难度。
该患者患的虽为鸡胸,但由于病变广范围大,实际上是一个标准的桶状胸。顾名思义,这患者的胸部已成了一个水桶状,外观与正常的椭圆形完全不同。要想将其重新塑形,手术难度非常大。到目前为止,国内外都没有关于桶状胸手术的报道。
而这个患者更麻烦的病情是,他的胸壁内还存留一块长约30公分的钢板。这是第一次手术时留下的塑形材料。由于在体内已经存留3年,钢板已深深嵌入胸腔内,钢板的两端尚有两排粗糙的锯齿,要想完成手术,必须先取出钢板,而取钢板会有很大的风险,稍有失误将直接割裂心脏,所以手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王文林主任专门研究各种类型的胸廓畸形手术,在他完成的近千台手术中,此患者虽不是最复杂的一例,但由于多种特殊因素的存在,使手术具有极大的难度。而病人不远千里找上门来,王文林主任不希望病人失望。于是他毫不犹豫安排病人住院、检查,并积极完成手术的准备工作。
此患者的手术于5月9日完成。术前由于做了非常精心的准备,手术中王主任对每一个细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处理,最终使手术获得巨大成功。术后第二天患者便下床活动,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
患者常年被畸形困扰,多年来一直渴望尽早得到治疗。但经历过一次手术的失败后,他几乎对所有医生的技术都失望了。此次手术前,他实际上依然抱有一定的怀疑成分,他担心如此麻烦的手术连王文林主任也完不成。但术后的效果彻底征服了他,他逢人便说,遇到了真正的高手。
王文林主任是著名的心胸外科专家,他曾一路由本科读到博士后,在广州著名三甲医院工作学习二十余年。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个标准的文弱书生,像个十足的读书人,而不是普通人印象中外科医生五大三粗的形象。很多慕名而来找他开刀的患者,开始时都不敢相眼前这位文质彬彬的医生就是他们想找的大主任。而这特殊的形象,也恰好反映了他在工作中的某些特质。
心胸外科手术都是高风险高难度的手术。比如最多见的心脏手术,每一个环节都有风险,需要医生格外小心。再比如漏斗胸手术,需要将一条钢板由心脏与胸骨之间的间隙穿过。这样的操作稍不注意,就很可能伤及心脏,造成严重的并发症。这种特性要求外科医生一定要胆大心细,操作一丝不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圆满成功。
王主任是一个做事非常细心的人,长期的“书生”生涯不但没有耽误他操作的机会,反而为他的操作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使他的每一步操作都更合理。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进行精心的打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完美。王文林主任恰好具备了这样的优势,这使他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王文林总说,做手术不仅仅是治病,更重要的是治好病,所以手术一定要做得漂亮,要像艺术家对待自己的作品一样完成操作,那样才能真正保证疾病得到治疗。
以往在医院里大家都很排斥“手术匠”的称谓,这种说法多指那些只会动手不会动脑的医生。但王文林却认为,“手术匠”应该不止这样的含义,它更应该包含了褒义的工匠精神。如果每一个医生都能像工匠对待自己作品那样对待病人的话,“手术匠”就成艺术家了,那样的称谓怎可能丢人呢?
(王文林主任完成的鸡胸手术)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王文林主任始终用工匠的精神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手术匠”。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把自己完成的每一台手术不仅当成了工作,更当成了“创作”。他不满足于手术的数量,更追求上乘的质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使他的技术得到了患者和同行的普遍认可,使找他开刀的患者越来越多。
在工作中,王文林主任经常告诫科室同事的一句话就是,要有一种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王文林认为,这样的精神实际上是一种意识,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习惯,它要求医生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设计,认真打磨,最终获得精确、极致、卓越的治疗效果。王文林始终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王文林主任完成的鸽子胸手术)
胸廓畸形手术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手术,这种手术不但是整形手术,同时又是美容手术,而当合并了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同时完成心脏手术的时候,这种手术又成了救命的手术。由此可以看出,胸廓畸形虽然是患者胸部表面的疾病,而真正能做出好的手术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使手术有好的效果,王文林首先对这样的疾病进行了非常深刻的研究,他翻阅了国内外所有能找到的资料,对手术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回顾,此后将最新的技术用在手术中,这使得他的手术始终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但是,王文林并不满足于在外国人身后学步,多年前他就开始自己的创新之路。他根据手术的需要,先后设计了数十种手术材料和器械,共获得国家专利50项。这些专利的取得,使他的手术有了非常方便实用的工具。有了好的工具,才能为成为好工匠奠定基础。这恰好是王文林具有工匠精神的一个最好的诠释。
(王文林主任在手术中)
除了在工具方面的创新外,他尚直接对手术技巧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就拿漏斗胸手术来说,国内开展这种手术的单位并不少,但几乎所有的医生都是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的。这样的操作虽已定型,但并不是所有医院具备胸腔镜的手术条件,这使得漏斗胸技术不能大面积推广。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王文林对手术的细节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他大胆地放弃了胸腔镜,然后通过一系列巧妙的设计,使漏斗胸手术在没有胸腔镜的条件下也可以顺利完成。而正是由于他在手术技巧方面的多项革新,使本来非常危险非常复杂的“大手术”,最终变成了一个安全简单的“小手术”,而手术效果也比常规手术明显改善。
在所有的胸廓畸形中,漏斗胸手术是目前开展比较多的手术,鸡胸也是一种常见的畸形,但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巨大,因此很少有病人能得到治疗。
为了攻克鸡胸手术的难题,王文林对常规的手术技术进行了彻底的变革,最终设计出一种“超微创手术”。在这样的手术中,只需做两个很小的切口就可以完成以往非常麻烦的大手术。这不但使手术创伤大大减小,也使切口变得隐蔽且美观,深受广大鸡胸患者的欢迎。正是因为王文林对此项技术的革新,使他成为目前国内完成鸡胸手术最多的医生。
王文林主任在完成常见手术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不断向高难度的手术发起挑战。胸廓畸形是一种形态各异的疾病,畸形表现千差万别,很少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畸形。在这些畸形中,有的患者非常特殊,用常规的技术根本没有办法完成治疗。这对手术医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而王文林始终认为,做胸廓畸形手术的医生,实际上相当于修钟表的工匠,一个好的工匠是不会被困难难倒的。在他的工作中,他遇到过很多非常疑难的病症,经过他的努力,所有患者的畸形都得到了满意的矫治。
2015年9月的一天,一位来自上海的患者来到他的办公室。这是一位50多岁的女士,十五年前因为“主动脉瘤”在上海某医院做了主动脉手术,术后患者感觉背部疼痛难忍,根本无法平卧。为了查明原因,她反复多次做检查,并到全国各地找专家看病,最后几乎所有大夫都说她没有病。
这让她非常苦恼。在过去的十余年中,这位女士从来没有躺在床上睡过觉,她只能爬在被子甚至大的皮球上勉强打盹。她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很多次都痛不欲生。
到了去年,她无意中打听到专门做胸廓畸形手术的王文林主任,便带着一线希望来到广州。王文林看了她的所有检查结果后,起初也以为没有大的问题,但经过仔细询问病史,最终发现了真实的病因。
原来,这个患者第一次手术的时候,由于显露困难,医生对其切口进行了最大程度的牵引,这牵引虽然没有造成肉眼可见的损伤,却使肋骨与脊柱的连接松弛,这样的松弛通过任何检查都看不到,只有患者自己能体会到,因为每当患者平卧的时候,肋骨与脊柱的关节就会活动,患者就会感觉巨大的疼痛,而这样的体会是医生和专家体会不到的。这才是患者痛苦的真正原因。
病因找到了,需要解除痛苦。但这样的手术从来没有人做过,为此王文林主任进行了反复的研究,最后终于设计出了一个非常绝妙的手术方案。病人接受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终于在十余年之后第一次躺在床上睡了安稳的觉,病人全家都对王文林主任充满感激之情。
在各种复杂的胸廓畸形中,有一类畸形非常特殊,那就是合并心脏畸形的胸廓畸形或者心脏术后形成的胸廓畸形。这类畸形要么需要同时完成心脏手术,要么需要冒险游离心脏与胸骨之间的粘连,操作风险巨大,很具有挑战性,很少有医生能够一期完成这样的手术。
但病人同时忍受两种痛苦,需要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完成治疗,这对医生的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使手术简化,安全系数提高,王文林对此类手术的细节进行了反复的试验和研究,最终摸索出一整套理想的手术方案,使所有此类病人都得到了满意的治疗。到目前为止,王文林接诊的此类患者全部一期得到治疗,不但痛苦大大减少,经济负担也明显降低。
上述手术本可以分期完成治疗,但王文林看来,对于一个好的外科医生来说,质量和效率是必须同时考虑的内容。“这就如修钟表,一个好的工匠是不会分期对钟表进行修理的。”他经常这样表述自己的观点。
(王文林主任与术后病人在一起)
胸廓畸形形态特殊,这使得目前流行的手术方式无法满足治疗的需要,因此大量患者得不得满意的治疗。而王文林总是说:“机器坏了修不好,不是机器的问题,问题在于修机器的师傅,那说明师傅的技术不行。”在王文林的眼里,没有修不好的胸廓畸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自信,才使得无数台高难度的手术被王文林成功完成。
到目前为止,王文林曾完成了我国最大年龄(56岁)的漏斗胸手术,完成了最复杂的漏斗胸手术(Haller指数高达92)。针对复杂的胸廓畸形,他发明了著名的“三明治”手术、单侧胸壁整形手术,这些方法使很多最复杂的胸廓畸形手术得以顺利完成。
他尚对多种罕见的胸廓畸形,如Poland综合症、单侧胸壁发育不良综合征、胸骨裂畸形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了精巧的操作技术,从而使这些很少有治疗机会的患者得到了满意的治疗。此外,他尚对沟状胸、单侧胸壁凹陷畸形、功能性胸廓畸形等特殊畸形进行了命名,并对相关的手术方法进行了设计。
多年以来,王文林主任在此领域所做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得到了满意的治疗,也为我国胸廓畸形治疗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外科医生的工作非常繁忙,每天都有大量的病人等着手术。在这样的工作中,很多医生会忽略手术的质量,更会把工匠精神抛到脑后。王文林的科室是一个大科室,每年需要完成千余台的手术。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中若想秉承一种工匠的精神,有很大的难度。
但在王文林看来,工匠精神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教养。工作越是繁忙,越是劳累,医生就越需要有一种自觉自愿的工匠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使得王文林完成的每一台手术都是“精品”,受到来自全国各地患者的好评。
王文林在以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在积极传播这样的精神。在短短的数年中,他完成专业论文近十篇,完成科普文章超过1300篇。这所有的文章都出自他自己之手,从来没有让任何学生、同事代笔。
一个三甲医院的大外科主任,不但在手术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在业余时间能对技术进行如此详尽的总结与记录,这在普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有人始终怀疑他是不是找了枪手或者代笔的人。但看了他的文章的人马上会发现,他的“作品”是没有别人可以替代的,因为文章中提及的所有技术要点都是他自己的杰作,之前从来没有人做过那样的手术。
在王文林的文章中,他对每一种疾病的特点、每一个技术细节、每一个患者的疑问,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研究和解答,他的文章不仅帮助了无数的患者,更使很多同行从中受益。而他这种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恰好是工匠精神最好的释义,从而真实感染了很多的人。
如今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时代,很多人更喜欢追求效率,追求最快速的回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一些人看成是一种迂腐落后不符合潮流的精神。而王文林却有另外一种看法,他坚定地以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信念有追求有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完美。医生直接与人的生命打交道,是一个对质量要求极高的职业,如果对待这样的职业都没有一点工匠精神的话,那就太危险了,那是在拿病人的性命开玩笑。
王文林行医近三十年,如今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胸廓畸形手术专家,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如果离开了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离开了真精益求精的伟大信念,肯定没有办法实现,而这也正是他成功的秘诀。
(王文林主任被评为羊城好医生)
今年的两会中,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工匠精神也许只存在于传统的制造业,而王文林主任的故事告诉人们,我们的每一个行业实际上都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只有当人们在各行各业中都自觉养成一种精益求精的信念后,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创造力才能真正走到世界的前列。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笃信的事业之心,敬业之心和创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