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霞有孩子吗 特教老师王凤霞:守望“星星的孩子”

2019-03-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烟台网络电视9月28日讯  (YMG·烟台网络电视记者 杨健)他们的眼睛是敞开的,但他们的心灵却是关闭的--截至2012年,中国内地自闭症患儿已超过100万之多,每100个孩子里就有1个罹患不同程度的自闭症.当人们善意地用"星星的孩子"来称呼这一特殊群体时,却不知道每一个"星星的家庭"身后都有一段段难以启齿.以泪洗面的故事,而能以宽容.慈爱的态度,呵护着这群沉默而孤独的小朋友,并指引着他们打开封闭的心灵,逐渐融入家庭和社会中去,是每一位特教教师沉重而光荣的使命,而我

烟台网络电视9月28日讯  (YMG·烟台网络电视记者 杨健)他们的眼睛是敞开的,但他们的心灵却是关闭的--截至2012年,中国内地自闭症患儿已超过100万之多,每100个孩子里就有1个罹患不同程度的自闭症。

当人们善意地用"星星的孩子"来称呼这一特殊群体时,却不知道每一个"星星的家庭"身后都有一段段难以启齿、以泪洗面的故事,而能以宽容、慈爱的态度,呵护着这群沉默而孤独的小朋友,并指引着他们打开封闭的心灵,逐渐融入家庭和社会中去,是每一位特教教师沉重而光荣的使命,而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王凤霞,就是这样一位在特教领域坚守整整六年,与自闭症患儿一路风雨同舟的"守望者"。

王凤霞有孩子吗 特教老师王凤霞:守望“星星的孩子”

坚守六年,乐观并珍惜着

2008年,在龙口一家镇办幼儿园实习后的王凤霞,只身一人来到举目无亲的烟台,加入了开设在凤凰台的'小海龟'幼儿园(即烟台心生元儿童成长培训学校的前身),成为了一名特教教师。虽然每个月六七百块钱的工资不多,但在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王凤霞却也自得其乐。

王凤霞有孩子吗 特教老师王凤霞:守望“星星的孩子”

然而不是所有的行业从业者,都有王凤霞的好心态。幼儿园最初的7名教师里,有人在其他幼教机构的"银弹攻势"下选择了跳槽,更多离开的教师无法承受的,是每天面对自闭症患儿枯燥的重复,以及来自家长的非议甚至责难。

王凤霞有孩子吗 特教老师王凤霞:守望“星星的孩子”

"我们教一个正常的孩子,只要教给他就肯定会有反馈,即便悟性差一些,反复教几次总能学得差不离。可面对自闭症患儿,哪怕是拿杯子喝水这样简单的事情,口干舌燥地讲上十多遍,孩子很可能始终置之不理,自个儿看着天、流着口水,完全没有回应。

而孩子一旦学得缓慢,很多爱子心切的家长,就难免把火气撒在老师身上。"王凤霞回忆道,在培训学校初创的一两年间,常常是前来培训的10名老师,最终只能留下一两个,很多老师干了不到一年,便无法忍受接踵而来的压力和挫败感,最终选择了离开。

王凤霞不是没有被家长絮叨过,也遇到过完全无动于衷的患儿,甚至也曾因委屈而偷偷哭过,但天性乐观的她并未在挫折面前打退堂鼓,而能与患儿和父母"将心比心",也让王凤霞在康复训练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正常的孩子,感到难受的时候会哭,感到危险的时候会叫,但自闭症孩子没有危险意识,也多半不会表达,稍不留神就会爬到高处,或者离开课堂出走。

他们所展现的每一点进步,叫的每一声'老师'、'阿姨'和'姐姐',都弥足珍贵。"

三年前,有个在学校进行康复训练的外地男孩,趁着老师不注意,溜到了学校外面,整个学校里的人都急得团团转,甚至惊动了110,最后石沟屯的一家超市打来了电话,说一个孩子在超市里拿着东西就打开吃,收银员阻止他还哇哇大哭,老师们赶到超市才发现就是走失的孩子,哭笑不得,只能照价赔偿给对方,然后把孩子领走。

回忆起这段往事,王凤霞无奈之外更多的是宽容:"每个自闭症孩子各自的症状和表现都不同,普通人或许有误会和不解,我们做老师的,要把更多的爱心和温暖传递给他。"

"抛下"女儿,教会自闭症患儿喊"妈妈"

自闭症患儿自制力差、专注力差尽人皆知,但在王凤霞眼里,他们需要的不止是关爱和怜悯,更需要鼓励与宽容。王凤霞回忆起了2011年的一段往事:"当时学校收了一个6岁的自闭症女童,不但症状严重,躯体也非常僵硬,两只手死死地握在一起,完全不会说话。

"王凤霞手把手教着小姑娘对口型、学发音,经过几个月,小姑娘第一次含含糊糊地叫出了"妈妈",王凤霞还没觉得意外,但一起陪女儿上课的妈妈已经泣不成声,她告诉王凤霞:"这是孩子出生以来,第一次叫我妈妈!"

教会了别人家的孩子叫妈妈,王凤霞自己的亲闺女却一度因为见不到妈妈闹起了情绪。王凤霞的女儿苗苗如今16个月大,但只要每天晚上妈妈回家晚点,小家伙就站在家门口指着门又急又跳,嚷嚷着奶奶要去找妈妈:"孩子10个月就会说话了,可先学会的是'奶奶'、'姥姥'和'爸爸',最后才会叫'妈妈'。

"提起女儿,王凤霞的声音里多了几分歉疚:"一次我外出去北京培训,整整一个周没回家,孩子想妈妈想得不行,我虽然每天给家里打电话,但越听到孩子的声音,越不是滋味。

"培训一结束,归心似箭的王凤霞从烟台一个多小时就驾车赶回了龙口老家,可孩子姥姥带着孩子上街转悠去了,急得王凤霞边喊着女儿的名字,边在街上找女儿,当小丫头时隔多日突然见到焦急的妈妈时,先是一愣,然后不可抑制地抱着妈妈哇哇大哭,谁来抱都不撒手。

"虽然现在晚上和周末都能和女儿相处,但还是希望她长大一点后,就直接在培训学校这边上幼儿园,一则能就近看着她,二则她从小与自闭症患儿一起成长,能培养更多的宽容和爱心。"王凤霞说。

执行校长之外,更是"贴心妈妈"

成为心生元儿童成长培训学校执行校长后,王凤霞工作日的节奏已然"雷打不动":每天刚过7点半就来到学校,把临时调整的课程安排到人。7点50召集当天上课的老师开早间协调会,8点10分开始上课,期间先要对自闭症患儿进行一对一的个训课,然后还要给家长上培训课,11点半课时结束并陆续将孩子们送走后,匆匆吃几口饭后王凤霞就要组织老师进行内部培训。

下午2点10分课程开始后,王凤霞除了自己上课外,还要待到全部的老师下课后,在学校完成整理工作后才离开。一天呆在学校超过10个小时,王凤霞往往是最晚离校的几个老师之一。

而在心生元儿童成长培训学校之外,王凤霞是自闭症患儿的家长们往往第一时间能想起来的名字,有不少患儿在症状减轻之后,已经能够正常上学,但是他们的父母还要每天下午或者周末带着孩子来康复,而王凤霞甚至有过"陪读"的经历。

心生元儿童成长培训学校校长王海燕的儿子刘伟汉,就是一名自闭症患儿,虽然经过康复,语言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有不少提升,但说话依然是用几个关键词"串起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他不会说'旅游',但他想出门,就会对身边的人说:'坐飞机'、'住宾馆'、'去澳门';嫌饭不好吃,就会嘟着个嘴念叨:'下饭店'慢慢地,我们也就适应了他的表达方式。"

几年前,刘伟汉到中大德美学校上一年级,为了能让刘伟汉迅速融入到学校生活中去,王凤霞不但天天陪读,还想出了些小点子:譬如刘伟汉反应慢一些,很多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我就找到他的同桌,塞给他一些零食,让他带着刘伟汉一起。久而久之,他的同桌自然而然地把带着刘伟汉一起做操、玩耍和上课当成了自己的职责,让一个自闭症孩子拥有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有时候比治愈本身,更罕见而珍贵。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欲望,有的甚至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出这一特征。他们必须要有人贴身照顾,所需要的耐心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王凤霞表示:"虽然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但这种孩子更加需要爱和耐心,对这些'星星的孩子'来说,情感的陪伴必不可少的。

我们普通人,能够做的就是提供一个照顾的环境,经常陪伴他们,循序渐进,慢慢来。我相信,有社会和家庭的爱心守望,这些孩子们会慢慢好起来的。" 采访临结束时,王凤霞如是说。

【人物语录】

支撑我从事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工作长达六年的,是孩子与我相处的日子里逐渐展现出来的进步,还有家长那感激而渴望的眼神,这种成就感,不是收入的多寡能够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