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衍圣公孔德成 孔德成:末代衍圣公的跌宕一生

2019-06-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两千余年历史中,只有三位孔子嫡传离开过曲阜孔府,最近的这位,是孔德成;据说,蒋介石离开大陆后,特意带走了三个人,中间就有孔德成.作为最后一位衍圣公,孔德成的一生跌宕起伏,最终终老孤岛.孔德成的仙逝,既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是否又是一个时代的开始?末代衍圣公孔德成 孔德成:末代衍圣公的跌宕一生被政治裹挟一生的家族"掌门人"在曲阜孔氏族人看来,孔德成的地位不可撼动.只要政治气候允许,在孔德成去世之前,每逢大事,总是需要得到宗主的首肯,比如重修家谱.不过,自1937年国民政府改"衍圣公

两千余年历史中,只有三位孔子嫡传离开过曲阜孔府,最近的这位,是孔德成;据说,蒋介石离开大陆后,特意带走了三个人,中间就有孔德成。作为最后一位衍圣公,孔德成的一生跌宕起伏,最终终老孤岛。孔德成的仙逝,既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是否又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末代衍圣公孔德成 孔德成:末代衍圣公的跌宕一生

被政治裹挟一生的家族“掌门人”

在曲阜孔氏族人看来,孔德成的地位不可撼动。只要政治气候允许,在孔德成去世之前,每逢大事,总是需要得到宗主的首肯,比如重修家谱。不过,自1937年国民政府改“衍圣公”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以来,随着孔德成的去世,“衍圣公”这一名词成为了历史。

末代衍圣公孔德成 孔德成:末代衍圣公的跌宕一生

然而,被政治裹挟一生的孔德成,遇事谨小慎微,身居孤岛,远离故土,对于孔家事务也多无从下手。

孔德成是遗腹子。1919年,孔子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去北京给岳父陶士鋆吊丧时突患背疽,几天后病逝在北京太仆寺街的衍圣公府。就在孔令贻的灵柩从北京运回孔府不久,孔令贻的侧室王氏产下了孔德成。

末代衍圣公孔德成 孔德成:末代衍圣公的跌宕一生

在生下孔德成17天后,王氏突然因产后“血虚病故”。刚过完百天的孔德成收到了徐世昌的大总统令:承袭衍圣公封号。9岁时,年幼的孔德成开始支撑起孔府的府务,成为整个孔氏家族的“掌门人”。

童年时代的孔德成,父母早逝后,两个姐姐就是他最亲的亲人,孔家请了6个先生专门教他们姐弟三人。在孔德成的日记中,几乎每天都会提及他和二姐孔德懋在一起游戏、作诗等情景。孔府对孩子们的教育,有一个重要的传统,就是很重视书法,每天写字成了孔德成姐弟的必修课。孔德成7岁时的字就写得很漂亮,向他求字的人就特别多,有时他忙不过来,就请两个姐姐代笔。

在大陆,如今已93岁高龄的孔德懋实际上承续孔氏家族衣钵,成为惟一一位终身全国政协委员。

1990年,孔德懋获知弟弟在日本讲学,便在日本友人的帮助下,来到孔德成讲演的地方,等候在他讲演完毕之后必须经过的走廊里。在异国他乡,姐弟俩终于见面了。片刻惊讶,两人抱在一起,痛哭失声。

孔德成去世后,孔德懋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我17岁出嫁到北京,是弟弟德成送我上花轿的,临别时,他用孩子般的口气说:‘二姐,只剩下我一个人了,你要常来看我啊。’我走后,他孤孑一人在孔府,弟弟伤感时给我写过一首诗,我至今仍能背诵:‘黄昏北望路漫漫,骨肉相离泪不干。千里云山烟雾遮,搔首独听雁声寒。’”

孔氏家族与孔子所创建的儒家文化已经开始渐行渐远

孔德成到台湾后,名义上他是奉祀官、“国大代表”,但实际是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在国民党的官场上风风雨雨几十年,他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堂弟孔德墉有一次在台湾和“行政院长”郝柏村一起吃饭时,郝柏村对孔德墉说:我和你大哥(孔德成)共事五年,我们开会时,没见他说过一句话。

1988年,孔德成正式接任台湾第七届考试院院长。他的学生在《达生师在台湾》中写道:“达生师不擅长交际,所以若非他的部下,很少有与之相来往的机会,但作为他的学生,情形就不同了,又可以要高分,又可以要吃要喝。第一次开洋荤吃牛排大餐就是达生师请的客。”

在台湾,针对孔氏家族,专门有一套奉祀官制度。根据国民党政府1935年所订的行政命令,移居台湾的孔德成家族每年可以从“台湾政府”领取世袭特任官的支薪,至孔德成去世之前,奉祀官每月支薪已达17万新台币。

除此之外,在“台湾政府”每年的预算中,还有相当大一笔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预算。这笔预算,在1988年是595万新台币。在孔德成去世之后,台湾的孔氏后裔已经表示,不愿再享受世袭特任官的支薪。

孔德成长子孔维益早逝,因此“奉祀官”采隔代继承,由出生于1975年的长子长孙孔垂长继承。2009年9月25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发布聘书,孔垂长袭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3个月后,孔垂长成为台湾最年轻的“国策顾问”。

在受聘之前,孔垂长颇为犹豫,在一家台商公司服务的他想法简单:只希望在社会优游自在地过平凡的生活。

孔德成去台,肯定不是孔氏家族的最后一次迁徙,但却是代表孔子精神象征的孔氏家族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在台湾地区,虽然也经历了种种政治运动,儒家文化却一直延续不断。如今,孔氏家族与孔子所创建的儒家文化已经开始渐行渐远,未来儒家文化和这个家族的关系也愈加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