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最有名的词 黄庭坚的外甥 他的词“源于山谷” 解读一首《卜算子》
徐俯,字师川,黄庭坚的外甥。有人说他的词“源于山谷”,他很不快乐,回答说:山谷词固然妙天下,君可问诸水滨;然而词的领域极其广大,我独知之濠上。就是说他作词不会抄袭别人,哪怕是他的舅舅;而愿意独辟蹊径,创造出一种像庄子濠上观鱼的境界,写出心中的体会就是了。读了这首《卜算子》词,就知道此言不虚了。
![](https://pic.bilezu.com/upload/2/6c/26c34feacf9b1a927d963a882b6989ab_thumb.jpg)
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占得春,草满莺啼处。不见生尘步。空忆如簧语。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词中写的是离愁,但却刚健质朴,毫不柔媚。词以开头,即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全然不像花间词派词人写愁,先扭捏作态一番,才回到本题。夫愁本在胸中,何以一下子挂在斜阳树上呢?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道理,但却是有本源。李白在《金乡送韦八之西京》诗中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句诗豪放而且工整,把李白地韦八的挂念之情变现得淋漓尽致。
![](https://pic.bilezu.com/upload/4/18/418c25a35d588ff6eae2bb753bee535e_thumb.jpg)
许俯这首词的语言结构、夸张方式与李白诗非常相似,但李白诗中写他的心“西挂咸阳树”,全赖“狂风吹”三字作为动力。而徐俯胸中之愁挂在斜阳树上,则缺少一种吹送的力量。原来李白诗中的境界是动荡的,而徐俯词中的境界相对静止,所以它没有强烈的动词。
![](https://pic.bilezu.com/upload/3/5a/35a3ea7e5563da6f247cfbcbbb5197d3_thumb.jpg)
细细玩味,大概是因为所思念的人远在山外,故而词人举目远望,只看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一带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以情融情,就产生了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一本起句作“胸中千中愁”,语虽通俗真挚,然不如“天生百种愁”雅致。所谓“天生”者,此愁与生俱来,欲排之而不可得矣。
![](https://pic.bilezu.com/upload/d/e9/de92d8c7c0f9bcc06ed121c1b99ee9a2_thumb.jpg)
上片只说愁,究竟因何而愁,却没有说出。到了下片就具体化了:“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原来主人翁所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凌波步”,形容女子走路时步履轻盈的姿态,语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语出《诗经·小雅·巧言》“巧舌如簧”。但把原来的贬义改为褒义。古典诗词中刻画人物形象,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做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挑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
此词正是如此,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在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所以忆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虽然是写实,却为词中关键之笔。否则全篇皆虚,读者将会不知所云了。
结尾二句借喻新奇,经常被古人称道。愁之来路为何与山有关,因所思之人在斜阳外、山那边也。古人填词讲究救首救尾。这首词以树比愁,结尾以山这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最后又加一“遮”字为衬字,读起来利于唇吻,颇有力度,显示了一种特殊的声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