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的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基本概念是什么?

2019-06-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旺为当令之气;相为旺者之所生,间接有气;休为旺者之前气,表示功成身退之意;因为克我者无力之气,有时反而会被我所虏;死为我克之气,我当旺之时彼最弱,所以以死喻之.甲.乙.寅.卯年,木旺于春天;丙.丁.巳.午年,火旺于夏天;庚.辛.申.酉年,金旺于秋天;壬.癸.亥.子年,水旺于冬天;戌.己.辰.戌.丑.未年,土旺于四季的最后一个月.阴阳学说的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基本概念是什么?天干有五行属性,同样,地支也有五行属性:寅卯辰为木,巳午未为火,申酉戌为金,亥子丑为水,辰戌丑未为土.知道这一点,上文

旺为当令之气;相为旺者之所生,间接有气;休为旺者之前气,表示功成身退之意;因为克我者无力之气,有时反而会被我所虏;死为我克之气,我当旺之时彼最弱,所以以死喻之。

甲、乙、寅、卯年,木旺于春天;丙、丁、巳、午年,火旺于夏天;庚、辛、申、酉年,金旺于秋天;壬、癸、亥、子年,水旺于冬天;戌、己、辰、戌、丑、未年,土旺于四季的最后一个月。

阴阳学说的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基本概念是什么?

天干有五行属性,同样,地支也有五行属性:

寅卯辰为木,巳午未为火,

申酉戌为金,亥子丑为水,

辰戌丑未为土。

知道这一点,上文的意思就不难明白了。所谓“甲、乙、寅、卯,木旺于春”,意思是六十花甲子表中,天干与地支组合上带甲、乙、寅、卯的年份,木旺于春天。余类推。

阴阳学说的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基本概念是什么?

《神枢经》说:五行的兴旺,各有一定的季节,其中惟有土居于中央,从而贯通八方,造成居无定所,所以才在“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各旺十八天,全年共旺七十二天。

《历例》说:立春木兴旺,立夏火兴旺,立秋金兴旺,立冬水兴旺,各兴旺七十二天,而土在“四立”之前各兴旺十八天,合计也是七十二天,这样五行总共兴旺三百六十天,恰好是一年的天数。一年就是这样形成的。

阴阳学说的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基本概念是什么?

《白虎通义》说:土为什么到每季的最后一个月才会兴旺呢?这是因为木没有土就不能生长,火没有土就不光亮,金没有土就不能成形,水没有土就不能高升,土能扶持和帮势微力衰者,一次次成就它们,所以五行要更加兴旺,是离不开土的。土的特点是兴旺于四季,位居中央,不固定在某个季节。

沈新周说:春季木兴旺,夏季火兴旺,秋季金兴旺,冬季水兴旺,说的不是有形的木、火、金、水,而是木、火、金、水之气。

醉醒子说:立春以后,阳木兴旺三十六天,以艮土也就是东北之土为分野,丙火戊土开始生长。惊蛰六天以后,阴木兴旺三十六天,癸水寄生其中。清明后十二天,戊土兴旺十八天,阳水归库即死亡,阴水返魂即开始复苏。夏季、秋季、冬季也是这样。另外,地支中所蕴藏的天干,只看月支中的天干,年支、月支、时支中的天干则不去管它,因为看人命以提纲为重,而月支是人命的提纲性因素。

  五行顺序与功用,《尚书洪范》中的五行功用

据说《尚书洪范》是周武王向殷朝贵族箕子请教治国大法时箕子的答辞。所谓洪范,即洪范九畴,乃治理天下的一系列重大章法制度。

五行的最早记载是木火土金水,但水是第一位的,这是人类早年对宇宙万物本质的第一次认识。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说水是第一位,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命题就是水为万物之本源。我们这里,五行一曰水,水也是第一位的。后来在1993年湖北荆门各地挖出了一批竹简,这批竹简里就有一篇题目叫《太乙生水》,水第一位,火第二位,木第三,金第四,土第五。

在人体当中体液占了71%,地球上水占了70%。可见水有多么重要,万事万物离开水肯定都不行。

但是水是第一,火为什么是第二?木为什么是第三?金为什么是第四?土为什么是第五?这个中间是相生关系还是相克关系?或是其它关系?水跟火是相克.水可以克火,但火跟木就不是相克,木和金也不是,金和土也不是。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看看《洪范篇》中的解释。

《洪范》说,五行顺序中第一句就是“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第二句“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是从功能上来说的。我们知道这个功能之后,就清楚前面说的一、二、三、四、五的次序是什么?这个次序真正的道理又是什么?从功能上来看,不是就这个东西而论这个东西。

好多人觉得五行木、火、土、金、水好像是五个东西,最早是讲五种基本物质的。我们知道,古印度认为宇宙万事万物是由四个元素构成的,我们中国人认为是由五个元素构成的。

古印度说的是四大皆空,即水、火、土、气,气又可以叫风,宇宙就是由这四个元素构成。我们是从功能上来划分的,所以五行最早说的是五种基本元素,到后来进化为五种基本功能,就是五种相。可以用这个五行来解释一切事物,因为它原来就是讲五种功能的类型。

五行功用上这个解释是对五行的一种推延、一种运用,是运用在味道上。先秦诸子百家里面,娜子兵法》也讲五行《孙子兵法》有一句名言叫“味不过五”,味道不过这五种,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这五种味道调和以后,是怎么尝都尝不尽的,谁能把天下的味道都尝尽?那是不可能的。

虽然这么简单,就五种,但是一调和起来就无穷无尽。《孙子兵法》说,“声不过五种”,哆、咮、咪、嗦、啦五种,也就是宫、商、角、徵、羽,但“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胜”就是完了的意思。所以它的意思就是说,五种声音的组合永远也听不完,这里就运用了五行说。五行的理论,在汉代以后更加深人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