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澍龙对象 长春晚报:于澍龙面临第五次跳跃
作为中国男篮的重点培养对象,于澍龙期待着完成这次跳跃,成为继孙军之后第二个有过世锦赛和奥运会经历的吉林籍球员。
集训大名单终归就是大名单,邓华德也不可能带着37名球员去练习技战术,去参加亚锦赛。因此在集训一段时间后,很多球员将面临着非常残酷的一刻:裁员。对此,有过一次被裁经历的于澍龙表示,教练组作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会尊重,因为他们有整体的计划和既定的目标,但只要在国家队一天,就会全力以赴,积累和沉淀自己的经验,毕竟,我的篮球之路还很长。
从高中球员到国手,很多人会说于澍龙的成长之路太顺,但熟悉他的人并不这么认为,他现在还没有彻底完成从丑小鸭向白天鹅的蜕变。而在这个过程中,于澍龙还有许多不为人所知的艰辛成长历程。
“感觉有点快,不过,我觉得能进入国家队是每一个球员的梦想。当然,以我现在的能力,想在这里站稳脚跟,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于澍龙说。提到“快”,就不得不提及于澍龙的成长经历。
长春是一个篮球氛围和基础很浓厚的城市——不论冬夏,城市里的每一块篮球场都不会空闲,而很多喜欢篮球的孩子也很执着,或者希望自己能够进入职业队;或者希望自己能在篮球方面有所造诣。不同的目的,让许多陪孩子练球的家长也成为了朋友。
1996年,6岁的于澍龙在这样的环境下走上了篮球之路,“那个时候练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为了陪孩子练球,家长会牺牲很多业余时间,但最终能够坚持下来的不多。”于澍龙的父亲说。
于澍龙似乎有天生的气场,无论在哪都很受人喜欢。仅仅三个赛季,他在长春就有了一批为数众多的粉丝,而在国字号球队中,他也受到了比其他年轻球员更多的“宠爱”。
2008年打完德黑兰亚青赛返回长春后,于澍龙向往常出门报平安一样,给时任国青队主帅李春江和助理教练刘强各发了一条短信,感谢他们在国青队对他的帮助。虽然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短信,但却给刘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这些国青队员中,于澍龙是唯一一个回到家里给我发短信的球员。”
2010年5月,中国男篮主帅邓华德为备战土耳其男篮世锦赛确定了一份29人的集训名单。不过,他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在中国男篮定的就是,不会有谁的位置是保险的。3个月下来,他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这个诺言。经过多次瘦身,张庆鹏等一批颇具实力的球员被裁掉,而当时只是CBA二年级的90后小将于澍龙出人意料地留在了出征土耳其的最终12人名单中。
虽然第八次征战男篮世锦赛的中国男篮最终排名第十六位,但对于于澍龙,从儿时练球时的不被看好,到能够在世界男坛的最高舞台上登场亮相,并在中国男篮参加了全部6场比赛中全部获得出场机会,这样的跳跃无疑是一种褒奖,同时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不过,回首一年前的那段集训的国手经历,于澍龙也是心存忐忑,在失落和希望的煎熬中争取留下来的机会。“邓华德每次上报裁员名单前,都会找我谈话,每次谈话的内容也几乎一样,‘我计划要裁掉你,可我想裁掉你的时候,你又进步了,我不得不留下你。’”
作为一名身体条件并不出色的新人,当时外界对于澍龙的了解还停留在有限的文字描述上,因此中国男篮第一次裁人时,有记者甚至按照名气的大小预测第一个被裁掉的就是于澍龙,但经过多次裁员后,当初“最不该留下的”却成为了邓华德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未雨绸缪之举。
不过,于澍龙还不是邓华德眼中的那个唯一。在2010年11月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上,于澍龙和他国青时的队友董瀚麟离开了中国男篮,但邓华德却为于澍龙重返中国男篮留下了伏笔——NBA有新秀墙的说法,我觉得于澍龙现在就好像撞上了新秀墙。不过,他的国家队生涯不会结束,他今后还会出现在这支球队中。
这一次,邓华德应验了自己的话,剩下的就是于澍龙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