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热的读音 银行与BATJ展开抢人大战 区块链和AI人才“炙手可热”
9月,对于平安资管的员工来说,无疑黑暗无比:裁员的消息愈演愈烈。尽管平安随后回应并未裁员,但内部调整向科技转型却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调整,则势必冲击到员工结构。
同是9月,传统金融机构的校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工、农、中、建等大行在今年对人才似乎比以往更加饥渴:动辄上万人的校招计划,又让人看到传统金融机构另一面的活力。更值得注意的是,比起传统金融专业的毕业生,今年银行更加渴求科技人才。
以农行日前公布的校招启事为例,其中包括软件研发岗600人,从事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AI)、云计算等技术在内的研究与金融创新岗位。而建行公布的校招计划中,金融科技部、数据管理部招聘的人数最多,上海大数据智慧中心和运营数据中心就占了四成。
也就是说,今后如果想要在银行体系内如鱼得水,除了金融专业知识以外,没有科技专业背景是不行的。
冰火两重天的“换血工程”
“今年,银行很多业务部门都被减员了。”一位银行业从业者撇着嘴向财联社记者说,比如监管收紧之后,同业业务数量急剧减少,很多银行相关业务部门人员数量都在下降,而同时风控、科技部门的数量却一直在上升。
当银行更像是科技公司,恐怕最先受到波及的便是银行原有的职工。而这样的冰火两重天的“换血工程”,也正悄然体现在各家银行年报中。
从多家上市银行发布的中报上看,银行对于员工结构的“换血”速度正在加快。中报显示,中、农、工、建四大行的员工数量均在呈现下降趋势,在今年上半年总共减员约3.4万人。其中,农行减员数量最多,较上年末减少10267人。其次是工行,上半年就减员9879人,而工行去年一年总共减员8701人。
农行在其2017年年报中披露,2017年农行“柜面人员”较2016年大幅减少9189人,占全年减员总数的97.8%。而科技人员总计6256人,占比为1.3%,较2016年末增加704人,占比提升0.2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甚至公开喊话招揽科技人才。中国银行首席信息官刘秋万在银保监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3至5年内,集团科技背景人才占比要达到10%,重点加强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客户体验师、互联网安全专家等人才储备。
不仅如此,平安银行今年还曾出海寻找“金融 科技”人才。而以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新网银行为代表的新型民营银行科技人数的占比则更是普遍在50%以上。
北京金融街人力资源协会会长许樾真表示,调查发现未来1至3年,金融机构的紧缺急需人才类型当中排在首位的是以金融科技人才为代表的复合型人才,占比高达70.83%,显示了金融机构未来将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对转变经营模式、拓展金融服务的驱动作用。
这是一场人才“争夺战”
这是一场人才“争夺战”,而且不仅是银行之间的争夺。
全球招聘顾问公司Michael Page发布的《2017中国薪资和就业报告》显示,目前国内金融科技人才总缺口达150万。而普华永道发布的《2017全球金融高科技调查中国概要》报告显示,我国71%的金融机构受访者认为,招聘人才比较困难。
而新网银行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江海表示,筹建初期,股东和管理团队都对人才招募很有压力。而现在,新网银行一半以上员工来自北上广深和境外,40%以上来自BATJ和其他互联网机构。
平安银行也表示,整个金融业近年都在抢招全球优秀人才。“当前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浪潮,正给传统银行的内外经营模式带来重大挑战。各大银行在转型中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剧增。”
一位在互联网金融公司任职的高管直言,当下能够胜任数字科学家的人才十分稀少,而既有金融专业知识、又有足够的科技实力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在大量的数字挖掘中,寻找到更加适合做金融的那部分有价值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价值堪比石油。数字科学家的薪酬仍在与日俱增,薪酬往往在每年几百万,但是依然十分抢手。
“金融科技所包含的AI技术等学科,如今已经变成了高校里最受欢迎的学科。但真正能够弥补缺口,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积淀。”上述人士表示。
此外,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在零售转型的赛道上,传统银行要抢夺金融科技人才,必须要完善人才机制,建立敏捷型组织形式,形成包容的文化氛围,以吸引国际化的优秀人才加盟。
实际上,不少银行成立全资科技子公司。业内人士认为,这就是变相留住人才的重要渠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就表示,如今银行的战略普遍已经从“科技支撑”转化成为“科技引领”。而在这样的战略之下,对于科技部门的组织形式也变成了“子公司”,并向其他金融机构或企业输出自己的力量,这意味着将原本属于成本项的部门,变为了收入部门,这样才能保障科技人才在银行体系内较高收入和创新空间,吸引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