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名家和紫砂壶的养护方法
蒋蓉 徐汉堂 徐秀堂 吕尧臣 谭泉海 汪寅仙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李昌鸿 鲍志强 何道洪 周桂珍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顾绍培 鲍中梅 徐安碧 邱玉林 李守才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潘持平 张红华 王石耕 沈邃华 徐达明 曹亚麟 吴鸣 凌夕苟 储立子 谢曼伦 吴 震 许成权 毛国强 沈汉生 范洪泉 季益顺
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
蒋 容 徐汉堂 徐秀堂 吕尧臣 谭泉海 汪寅仙 李昌鸿 鲍志强 何道洪 周桂珍 季益顺 吴小楣 程 辉 韦钟云 咸仲英 曹婉芬 汤鸣皋 方卫明 陈建平
顾绍培 鲍仲梅 周尊严 徐安碧 夏俊伟 邱玉林 李守才 潘持平 张红华 沈邃华 徐达明 吴 鸣 曹亚麟 凌夕苟 储立子 谢曼伦 吴 震 毛国强 沈汉生 范洪泉 陈国良 储集泉 许艳春 刘建平 施小马 髙建芳 吴培林 杨勤芳 何挺初
高级工艺美术师(地方、厂聘):
陆红炜 庄玉林 李 霓 鲍利安 张振中 胡永成 谈跃伟 徐雪娟 蒋建军(大)
朱新洪 强德俊 李园林 华 健 曹燕萍 高湘君 徐元明 沈建强 吴曙峰 赵江平 韩洪波 何燕萍 王 辉 王铭东
姚志源 尹祥明 吴同芬 吴亚克 李 群 邵新和 张庆成 黄自英 倪顺生 高丽娟
范永良 潘 岷
工艺美术师(国家);
邵毓芬 倪新安 范建华 徐 青 蒋才源 吴淑英 吴扣华 夏淑君 何六一 王 涛 怀其芳 陈洪平 邹玉芳 张海平 吴贞裕 邵顺生 郭超刚 鲍正兰 顾美群 牟锦芬 胡健良 蒋建明
工艺美术师(地方、厂聘):
黄丽萍 鲍雯君 吴奇敏 殷惠娟 何 叶 许爱华 蒋丽雯 鲍燕萍 毛子健 鲍峰岩 秦志荣 倪建军 李涵明 史建平 谭晓君 范仁良 谭晓燕 杨逸雯 枼慧芬 汤志明 刘国强 万亚钧 毛文杰 王奋良 唐六琴 汤 杰 沈寅华 沈 琳 褚婷圆 吴建强 毛顺洪 马新勤 鲁 浩 刘建芳 胡敖君 钱菊华 姚志泉 吴开浒 周志和 勇跃军 鲍定博 钱建生 堵江华 陈国宏 刘凤英 叶惠毓 徐建国 范早大
张哲伟 王福君 王柯钧 徐 萍 李 铭 高 俊 咸 晴 史小明 廖西九 崔国琴
吕俊庆 陈 成 何 健 恽益萍 邵泽平 顾秀娟 王曙光 周定芳 范其华 王生娣 范志中 朱 斌 郑求标 陆 君 房玉兰 诸葛逸仙 蒋金凤 魏志云 何忍群 张树林 张志强 吴东瑾 汪梅芳 张彩英 周建英 吴东元 高凌云 高 俭 秦慕云 蒋艺华 周琴芳
助理工艺美术师(国家):
张志清 黄旭峰 董开生 潘小忠 史银之 周其坤 唐伯琴 范乃芝 沈龙娣
姜新伟 潘跃明 徐 立 储 峰 汪 叶 顾 勤 邵沛华 陈依群 周琴娣 吴秋文
吴燕群 沈建军 沈 琳 喻小芳 毛顺洪 任惠芬 杜雪之 管唯皓 贾逸芳 邱占春
鲍玉华 徐 敏 许良平 何文君 周建平 周瑞成 吴介春 戴云燕 王联芳 徐益勤
冯建中 陈顺培 吴幼波 夏 立 张生荣 沈彩娥 周 婷 曹宇宏 范 颍 高 嫣
顾幼之 钱菊萍 周 波 王耕兰 吴志强 钱午生 黄云云 尹月华 张晓蕾 高奋荣
张幼科 袁国强 朱其大 刘锡芬 朱永忠 方小龙 鲍利民 苗春洪 曹奇敏 曹建国
唐朝霞 唐 科 邵伟民 王龙海 王小君 黄顺法 周洁萍 范黎明 廖江玲 赵曦鹏
周伟君 杨 俊 葛昊翔 蒋艺华 王潇笠 吴文新 费寅媛 薛卫平 梅宝玉 范建荣
蒋琰滨 吴 娟 范中明 孔哓明 顾建军 罗泽南 周菊芳 朱峰海 吴 娟 顾 婷
董 健 毛春英 董亚芳 朱亚琴 鲍玉梅 周慧君 朱鸿均 鲍 青 范伟群 汪成琼
邵逸平 俞荣骏 潘 俊 徐志倩 王杏军 范卫强 夏逸民 吴小萍 刘剑飞 曹燕锋
顾中南 周晓琴 范国歆 葛 烜 吴芳娣
助理工艺美术师(地方、厂聘):
沈菊芳 孔春华 周俊智 徐暗华 夏洁萍 唐斌杰 吴小军 万根法 王亚军 王凤盘
谢 明 万 陶 张 健 余其元 朱 敏 周志君 蒋秀娟 许学芳 刘红仙 范宜娟
邵俊芬 秦利君 曹敏敏 顾跃明 张 炜 范泉明 范建中 华 珊 宗紫仙 李学芬
王超群 邵美华 孙伟强 周荣金 周庚大 鲍俊德 袁立新 许国强 王桂芬 钱一清
罗伯平 徐兰君 陈付大 曹 洁 张菊萍 范亚琴 唐朝军 谈文华 史科琴 范丽华
范卓华 范荣仙 陈顺根 张菊芳 陈玉良 徐永君 史学明 刘友良 高 峰 周新保
王岳林 蒋夕娟 高晓东 潘 涛 刘建军 刘国亚 林 军 李 霞 金全大 范 荷
钱立群 顾小丽 冯杏华 范小龙 范海燕 崔龙喜 潘梅强 江 敏 陈红珍 李云芬
刘菊仙 鲍敏君 鲍荷芬 华 英 蒋凌云 秦国萍
工艺美术员(国家):
秦永强 杜 秋 汪国平 洪华平 张琴芬 吴亚萍 蒋建亚 范红英 蒋淑希 张琴芳
蒋瑞锋 冯云华 蒋泉芳 蒋 峰 谈跃芬 朱荣妹 史伟曙 周宇杰 范淑娟 吴国春
张听金 程 鹏 朱新南 何 馨 范志强 杨维高 任永芬 刘 俊 林 军 潘一清
张子威 张哲伟 吴婷婷 蒋泽军 束 群 陈一平 王 春 王 芳 杨 霞 杨慧蓉
周国民 顾磊磊 孙红英 许士群 刘小敏 谢明晖 王凤盘 程 琦 余其元 伏雪娟
高卫忠 周 峰 龚 或 瞿 斌 周小明 张 寅 陈惠红 陈正初 万新洪 汪成林
方幼琴 王春明 吴 芳 蒋岳良 徐荣飞 贺洪梅 王银芳 高建鹏 陈乐林 葛明详
周品鑫 范晨亚 刘 军 谢 明 吴利群 丁俊宏 蒋淑萍 陈国伟 蒋立凡 汪佳音
王建秋 胡立敏 张丽雅 李 花 张竹筠 魏文新 顾学中 邵国亮 潘伟明 孙金立
虞 宏 蒋志强 祁明亮 徐 跃 祁玉林 徐 曲 李 斌 李 玮 周益军 羊建鹏
殷才平 钱雪妹 杭丽青 华建忠 髙永伟 周建忠 管建平 葛小燕 徐 俊 费明华
蒋懿芬 蒋立军 邓亚亚 李 伟 徐 健 陆利华 郑剑锋 许敏芳 张泉林 王利君
沈忠英 邵美芳 周冠华 孟晓军 刘 军 魏柏柯 徐建芳 李惠芳 朱朝晖 张利琴
吴 军 朱 敏 谢 芳 许 仲 马群东 黄伟峰 徐小平 吴建明 鲍敏霞 张顺荣
何洪生 孙立强 王 敏 陈江其 俞 震 徐 芳 丁益民 张丽娟 徐兰娟 吕黛琳
杭 峰 王亚军 江勤详 强济人 张 静 吴赛春 吴林娣 陈米军 髙伯南 潘育民
葛二麟 董逸民 陈春芬 赵雪琴 吴云峰 朱 彬 沈和平 闵 璐 褚俊伟 陈卫明
赵志琴 刘晓清 何建新 史建中 吴优良 夏 颍 邹 兰 李元军 吴建强 周永纲
李惠强 范小君 范锡军 宋小卫 顾新军 李金林 许时娟 蒋李军 冯洪君 冯志明
朱叶新 杭兆强 周立民 胡朝君 周春凤 许梅英 李卫明 杨伟倩 蒋益俊 汪成友
王国良 徐暗华 周小凤 范秀红 承 健 华雪琴 姚亚勤 胡 欣 袁朝舟 周志新
蒋云芳 马永强 周立新 吕亚军 陆志云 耿银风 尹旭峰 项 峻 钱亚斌 蒋旭初
蒋小军 顾建明 周寅福 赵孟君 尹霄荣 汤泽新 范学群 庄永忠 范杏华 范顺君
赵信军 贺洪清 钱兴洪 范建强 刘军华 李占平 董彩芬 张伟军 卢永强 吴建平
陈云峰 陈云岭 尹建新 杨秀芬
工艺美术员(地方、厂聘):
顾菊仙 范晓枫 都 群 朱志芬 范朝伟 姜林芳 孙利芳 唐建林 咸 平 练美萍
高祥芬 黄淑英 李美玲 郑存琳 陈暗军 邵志良 胡洪锁 申屠国洪 周静洁
张秀珍 杨 陶 钱文英
紫砂壶价格差距缘何悬殊
宜兴紫砂壶和中国的景瓷早已是天下闻名了!可是,有的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能叫价几十万元,有些卖茶具的商店,一把紫砂茶壶也就几十元。同是紫砂壶,价格何以相差那么大呢?
现在有很多人误以为凡是陶壶都是紫砂壶,其实不然。用江苏宜兴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紫砂陶茶具,才是举世公认的质地最好的茶具。
紫砂茶具始创于北宋末年,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以紫砂茶壶最为著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紫砂壶泡茶,不失茶的原味。因为紫砂陶壶气孔较大,吸水率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从而推迟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
紫砂壶收藏的“名人效应”
宜兴紫砂陶土的品种繁多,因此我们所见的紫砂茶具的颜色也五彩缤纷。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或称朱砂泥、紫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天青泥(堪称泥中黄金,出矿时呈绿颜色,十分难得)和调砂泥,因此应根据泥土质地,而不是颜色来区分其贵贱好坏。
紫砂壶收藏爱好者必须知道,和字画、陶瓷等收藏品一样,紫砂壶收藏也有“名人效应”,名人制作的壶与非名人制作的壶在收藏价值上有天壤之别。市面上的紫砂壶有的是经济实用,制作简单,成本也较低的一般茶壶;还有是选料精良、精雕细琢、出自名家的工艺品紫砂壶,收藏宜选后者。
紫砂壶史上首位有名可考的大师名叫供春,自明代的供春之后,制壶艺人相继辈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被称为紫砂壶制作“四大名家”。而时朋之子时大彬见紫砂壶除一般家用外,还有品茗、斗趣之需,后改制小壶。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壶,其壶身、底、盖都可分可合,水入注其中,则“滴屑无漏”。因此其作品历代都备受追捧。
在茶壶底部,制陶者一般会有印记,有的名家防止别人效仿,经常设计多种印记。还有的名家,故意将其印记模糊,以防止仿效。因此,在选择名家茶壶作为收藏对象时,应选择信誉度较好之商家.
紫砂壶式样繁多
据专家介绍,一把紫砂壶准确地说共有钮、壶盖、壶腹、壶把、流嘴、足、气孔等七个部位。而从制作的工艺上细分,足有圈足、钉足、方足、平足之分;钮有珠钮、桥式、物象钮等三种。壶盖有嵌盖、压盖、截盖;把有单把、圈把、斜把、提梁把,其形真可谓纷繁多样。
历代流传的紫砂壶型制都有一定名称,至今还有数十种流行。如洋桶、一粒珠、龙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鱼儿龙、寿星等,仍普受欢迎。现代人较注意紫砂壶的收藏价值,单从其收藏价值考虑,紫砂古壶价值连城、寸柄之壶则更珍贵。
怎样才算好壶
一把好的紫砂壶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型制上看,如果去掉盖子,茶壶嘴、壶柄及茶壶口一般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也就是说,如果将茶壶倒转放平,基本上是可以和水平面保持一致的。其次,如果将壶中水倒出,手按住茶壶盖的小孔或流口,水如果涓滴不出或壶盖不落,则表示是一把好壶。 (特型壶例外)
第二、从功能上来看,茶味不易霉馊变质。其次,如果有水溢出壶外,水很快就被壶吸干了。
第三、如果是好的紫砂壶,使用过后,即使空壶沸水注入,也有茶味。用过的茶壶,表面比新壶更光滑。
养壶小秘诀
好壶也需要保养。使用新壶之初,应先用茶汤煮一番,这样既可除去土味,还可以使壶得到滋养,煮后的新壶置于干燥且无异味处阴干就可使用。
在泡用紫砂壶前,除倒去茶渣外,还要用热水冲去残汤,保持清洁。茶壶还应经常擦拭,并用手不断抚摸,清洗茶壶表面时,也尽量用手加以擦洗,洗后放于干燥通风且无异味之处阴干。
紫砂壶的泡养及使用
正确的养壶方法:
(一). 泡茶之前先冲淋热水,泡茶之前,宜先用热水冲淋茶壶内外,可兼具去霉、消毒与暖壶三种功效。
(二). 趁热擦拭壶身泡茶时,因水温极高,茶壶本身的毛细孔会略微扩张,水气会呈现在茶壶表面。此时,可用一条干净的细棉巾,分别在第一泡、第二泡……的浸泡时间内,分几次把整个壶身拭遍,即可利用热水的温度,使壶身变得更加亮润。
(三). 泡茶时,勿将茶壶 浸水中 ,有些人在泡茶时,习惯在茶船内倒入沸水,以达保温的功效,然而这对养壶则无正面的功效,反而会在壶身留下不均匀的色泽。
(四). 泡完茶后,倒掉茶渣,每次泡完茶后,应倒掉茶渣,用热水冲去残留在壶身的茶汤,以保持壶里壶外的清洁。
(五).壶内勿浸置茶汤,泡完茶后,务必把茶渣和茶汤都倒掉,用热水冲淋壶里壶外,然后倒掉水分。应保持壶内干爽,绝对不可积存湿气,如此养出来的陶壶,才能发出自然的光泽。
(六)、阴干时应打开壶盖,把茶壶冲淋干净后,应打开壶盖,放在通风易干之处,等到完全阴干后再妥善收存。
(七)、避免放在灰尘多之处,存放茶壶时,避免放在油烟、灰尘过多的地方,以免影响壶面的润泽感。
(八).避免用化学洗洁剂清洗,绝对不能用洗碗精或化学洗洁剂刷洗陶壶,不仅会将壶内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会刷掉茶壶外表的光泽,所以应绝对避免。
紫砂壶的保养:
1. 新壶购置回来,可用细纱布稍加磨擦,用水清洗后,放如较浓的茶叶水锅里煮沸,稍凉后,再点火煮沸,如此再三,取出晾干后即可沏茶。
2. 不论新壶、旧壶,用开水沏茶后,壶体表面温度较高,此时可用湿毛巾,或干净湿布,擦抹壶体,水印旋擦旋干,反复多次,壶体温度降后,亦可用手摩挲,因手掌有油汗,有利于壶体光润。如此坚持三四月后,新壶大体可发"黯然之光"。
3. 茶壶长期不用,应及时将茶渣倒出,以免发生霉变或产生异味.茶壶最忌沾上油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