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族割乳 重口味:非洲食人族
今天要说的也是存在于古老的非洲原始部落,名叫贝拉尔部族,这个部落一直沿袭着一种奇特的习俗,食葬习俗,食葬,顾名思义,他们会分食本族死者的遗体,把死者葬于生者腹中。
要说人死后的葬法,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但是食葬,估计大家都是闻所未闻,所谓食葬,就是把死人吃掉,也就是非洲的贝拉尔族,他们的人死后,他们先是哭,然后由长老用标枪把死人腹部划开,将内脏掏出,再把死人切成小块,族人分而食之。
心脏归长老;大腿以下肉多的部分给死者亲属。贝拉尔人认为,生吃死者可以在生者体内还生,时刻与部落人共同生活。吃完人肉后,贝拉尔人又将人骨砸碎,送到嘴里咯吱咯吱地嚼起来。从这点看,食葬比野兽厉害,比把人割碎喂鸟的天葬习俗更加残忍。
但是贝拉尔人并不认为这是残忍,反而是让死者还生的最好葬法,所以在吃死人肉、骨时都心安理得。他们人人都愿意死后进入同部落的肚里。他们认为,贝拉尔人之所以没灭绝,正是食葬使他们还生。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简直不可置信,但是小编还要告诉大家,在中国,竟然也存在过分食亲人尸体的葬礼形式,被称为食尸葬,食尸葬存在于西南少数民族,是建立在"万物有灵论"基础之上,它的目的也是为了取悦死者的灵魂,只不过它采用的是比较特殊的方式.巩固了原始社会民族内部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并形成一种特殊的"传播场",我国壮族的先民也曾流行过食尸葬,《布洛陀经诗》中曾记载过壮族先民将死尸分割而食。
这种食葬方法是1970年日本旅行家芥川玲司发现的。芥川是位日籍华人,生于上海,自幼随父东渡,在日本经商。当人到中年,事业有成时,他忽生遐想,要当一名旅行家,去寻奇探险。1969至1970年,他用了两年时间,在4名黑人向导的陪行下,横跨非洲中部的丛山莽林,行程18400公里,意外地与贝拉尔簇相遇。
他在部落里生活了一个多月,目击了食葬式的全部过程。回日本后于1984年出版了《密林里的食葬部族》,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食葬部族的奇俗。
贝拉尔族是一夫一妻制。丈夫外出打猎,妻子在家带孩子,忙家务事。 部族内部生活很枯燥,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没有歌声,没有舞蹈,儿童们也没有什么玩具。自从芥川等人访问这个部族之后,从外部给他们带去一些球类玩具,教给他们玩。
芥川一行5人用藤条挂在树上,教给他们荡秋千;又用树皮搓成绳子,教他们玩跳绳。孩子们好不容易才学会,玩得很开心。 这个部族很闭塞,与外界不通什么信息,不了解密林以外的世界大事。妇女和儿童死守部落,寸部不离。男人远出打猎,但也从不离开这片深林到别处去。他们与芥川相遇,是初次见到黄种人,至于白种人,他们还没有见过。
族长手中有一把小钢刀,这刀显然不是本族的产物,据他们说是祖上留下来的。有一家还保存一口铝锅,这铝锅也不是本族的产物,是男人外出打猎时拾回来的。部落里还养着一条狗,这狗是哪儿来的呢?这也是个谜。
耳闻目睹话食人 ,当芥川快要启程离开这个部落时,一天,听说有个老人病了。患病的老人已68岁了,是这个部族的高龄者。这老头从前当过族长,早年丧妻,孤苦伶仃,仅由妻妹照顾他的生活。他突然生病,全族人都很关心,也很焦急,各家都送好吃的去慰问。与此同时食葬仪式也在着手准备。
第二天一早,一个女人哭泣着到各家去报信,说老人已一命呜呼了,族人都纷纷奔去。他的妻妹就像死了亲夫一样,嚎啕大哭不止。全族人都围在遗体旁痛哭失声,哭声彻夜未停。在热带高温下,遗体很快容易腐败,不能停留太久,于是在族长的主持下,于次日举行了盛大的食葬仪式。
先是移尸,由青年人抬着遗体,走向一间被当作临时“灵堂”的大房子。房子的地中央铺着新鲜树叶,遗体就放在树叶上。遗体四周遍插着各种颜色的鸟翎和羽毛,象征死者的灵魂插上鸟的翅膀,飞向极乐世界,然后再飞回故乡部落。
移尸完毕,由族长主持向遗体告别。全族人围立遗体两旁,在族长带领下,念着咒语,表示为死者祈祷冥福。紧接着又是一阵哭声,哭声刚落,就开始分尸。只见族长手执一把钢刀,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刀尖刺入尸体的胸膛,然后一直划到腹部,这时死者的腹部就像被捅破了的气球,发出卟的一声,内脏外露,但并未出一滴血。
这时族长把手伸进死者的胸膛里,掏出心脏,之后再伸进腹腔,掏出其他内脏,接着把四肢分割开来,割成一块一块的肉块,然后把肉块分配给在场的全族人吃。
分肉的方法也有一定的规矩。大腿肉多的部分分给死者的家属,膝盖以下的小腿部分分给死者的兄弟,心脏分给族长,头部分给死者的孩子,腹部分给部族各家。阴茎和睾丸分给死者亲属中的年轻女人或已婚未孕的妇女。
胳膊分给猎物最多的猎手。大块分配完毕之后,再由各家细分成许多小块,这时就开始吃起来。吃的时候,每个人的面部表情都很认真严肃,默默无言。母亲们把肉块用嘴嚼碎,再喂进小孩的口中。 细嚼细咽,整个食葬过程共历时两个小时,遗体被全族人分吃一光。
吃肉的时候,既不煮熟,也不加温,更不烧烤。生吃遗体,在贝拉尔人看来是表明死者在死后,仍然能返回本族部落来,活在每个人的心中,与全族人永世同在。贝拉尔族人死时都希望能“享受”这种食葬,希望自己的灵魂仍然活在本族人的心中。
食葬仪式结束之后,参加葬仪的全体族人均破涕为笑,每个人都没有了眼泪,个个都面带笑容,他们高兴的是死者又在生者心中复活了,他们像真有其事那样,欢迎死者又重新回到部族里来,和大家共同生活。
贝拉尔族的葬法是祖先留传下来的,自古如此。只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死者,分食的部位有所不同。死者如果是女性,她遗体的乳房部分要分给正在哺乳的孩子妈妈吃,以便她们能多下奶好给孩子哺乳。若是年轻的猎手在狩猎中牺牲了,他的遗体头部和眼珠子,要分给全族优秀的猎手吃,以保护他们狩猎安全,在打猎时眼睛更明亮,目光更敏锐,头脑更清醒,能捕获更多的猎物。
他们分食本族死者遗体,只是他们的一种信仰,一种风俗。他们盼望死者重返本族,也是一种美好的善良的愿望。虽然目前世界上某个角落里仍有少数人吃人的部族,但贝拉尔决不是人吃人的部族。食葬只是他们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