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200师的结局 【历史上的今天】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殉国

2019-01-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戴安澜(1904~1942),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戴安澜200师的结局

戴安澜(1904~1942),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200师的结局 【历史上的今天】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殉国

戴安澜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戴安澜200师的结局 【历史上的今天】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殉国

1924年,20岁的戴炳阳满怀一腔热血,加入了广东孙中山先生组建的军队,为了表达自己的伟大志向,他特地把自己名字改为安澜。

随后,戴安澜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天子门生。出身贫寒的戴安澜一生为国,在抗日战争期间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军事天才得到了一个人的赏识,那就是杜聿明。杜聿明把这名天才将军招揽到自己麾下,任命他担任第200师师长。

戴安澜200师的结局 【历史上的今天】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殉国

要知道,当时的第200师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机械化师,将如此i精锐交到戴安澜的手中,杜聿明其实对他抱着深切的期望。果然,戴安澜不负重托,在著名的昆仑关大捷中,他身先士卒,带领200师攻下了日军主阵地,立下了大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向英国宣战,派遣大军进攻缅甸。而此时英国人无力独守缅甸,只好向自己的盟友中国求救。第200师所在的第五军奉命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

当时缅甸战局已经进入了十分危急的状态了。英国军队对付当地老百姓和土著起义还行,但是要打起日本人,他们就一个比一个跑得快。戴安澜率领200师进入缅甸的同古,说好的和英国友军一起联合作战的,不曾想日本人还没有来,英国人就全部跑光了。无奈,戴安澜一个人肩负起了阻击日军的重任。

在同古,第200师血战十二天,打退了拥有空军援助的四万多日军的轮番进攻,歼敌五千余人。这种辉煌的战绩一时间让高傲自大的英国人无地自容:这还是那支曾经在鸦片战争中被我们杀的落花流水的中国军队吗?他们殊不知,自从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中国人早就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拥有崇高信仰的中国军队,无坚不摧。

同古战役之后,200师未做休整就投入到了棠吉战役之中,并且成功了收复了这座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不过,英国人不愧是猪队友,就在中国人为缅甸血战之时,英国人却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全线撤退。整个远征军侧翼暴露无遗,就连回家的路都被英军送的干干净净。

戴安澜见到这种局势,无奈退入缅甸北部丛林打游击,寻机撤回国内。在一次战斗中,这名战功赫赫的将军不幸负了重伤。在丛林那种环境下,没有医疗保障的将军因为重伤牺牲在了境外。直到牺牲前,将军仍然目视北方,当场的将士们无不动容。

1943年3月,毛泽东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