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十三邀 王小川在《十三邀》
《十三邀》搜索出来。我先看了李诞这一期,再是王小川。
人的意识形态的变化
在前面20年里,学习是一种缺乏感情、毫无理性、精神空虚的行为,通过学习各种知识变得“博学”,未被总结的知识只在大脑中保留数年、数月或者数日。20岁以后被称为成年早期,我们慢慢的搭建思维体系框架,开始从单纯的学习知识走向意识自我的存在。用时髦但庸俗的说法是,“探索自我的边界”。
什么是自我
康德说,自我是一种知觉在内感官中的统一。我们不会想象一个类人的形象来当做自我,我们在思考事物的杂多时感受到意识的统一。没有意识的统一性,一切经验性质料和知识就不能彼此结合,纯粹的、源始的、不变的意识统一性才是人类的自我。
一个人最开心的时候是他们臣服于所爱的权威之时,通常人们选择服从于某种思维体系或者创造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评价体系。 每个人都有自己信仰的精神导师和自成一体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和途径。
拥有各自不同的信仰让人的精神世界愈来愈封闭。封闭起来的人和社会的联系渐渐疏远。比如,学习让人越发的孤单:无法和身边的朋友讨论意识形态,相反,可以在网上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减少真实世界的联系、沉浸于精神世界的生活方式,对人来说既有利又有害。
许知远在成都七中渡过中学时代,深受成都的宗教文化影响,他用物理学、量子力学、平行世界理论、时间因果关系解释世界的方法与许知远请来的其他访谈者所持有的思维很不一样,小川拥有的世界观是由物理的量子力学和生物有序性构建的。
关于平行宇宙理论
王小川解释这个世界是平行的,同时间有无数个你,懒惰的你、勤奋的你,如果通过个人意志可以努力去奋斗,就把懒惰的你和懒惰的你最后得到的结果的可能性减小,从而你就变成勤奋的。
时间
康德认为人认知事物的方式,先在感官中得到事物的显像的刺激,并把显像的杂多映照在意识里,我们认识事物也是把事物变化看做前后相继,从时间的线性关系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假设,每一个显像不是逐渐生成、程度减小或转变成其他形式,而是突然出现在我们脑海中,我们就不会知道这个事物的发展变化和全面的样子。因此我们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即时间的线性关系中得到知识。
王小川认为,底层的物理实验可以验证,时间不只能从前到后,还可以从后往前,虽然人的认知只习惯于前者,既人能知道从前,不能预测以后,而对于更高纬度的意识的所有者来观察,它也能从后面看到前面。(《星际穿越》墨菲和库珀拯救世界的行为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在五维世界中,库珀看到了女儿的过去,他告诉女儿最后那条公式的解法,墨菲经过了30多年的努力才走到目的地。)
这许知远问小川:“你认为你这套思维体系对你现在的选择有什么影响吗?就是说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吗?”小川说,现在所做的选择是未来一个结果的倾向性行动,是一个征兆性的东西。这套体系可以解释所有事情,包括世界、社会、每一个选择,它是能自圆其说的。
也就是,小川相信宇宙是没有偶然性的,有一条物理学的规律支撑他相信自己走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必然,虽然根据他的平行宇宙理论,回过头来会发现曾经有很多的选择和平行宇宙存在,但它们的可能性都一一消失了,导致了如今的必然结果。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讲的是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接连两次做了同一个梦,梦见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宝藏。上帝曾经到他的身边告诉他,你看广场上卖爆米花的商人他也曾做过和你一样的梦,然而他不相信这个梦,上帝无数次扮演成各种征兆提醒他,他都无视了,最后只有牧羊少年坚持找到了他的宝藏。
这个故事仿佛在讲,量子力学的世界解释了一旦你有了这个想法,未来已经形成。读者可以解释为未来可以是必然的,不相信必然性的读者也可以理解为爱丽丝掉入兔子洞,他发现了偶然的平行宇宙。
理性思维思考世界带来的弊端
许知远又问,那你心中情感的东西呢,会有什么情感冲撞能影响到你吗?王小川回,有啊,比如喜欢一个女孩,觉得怎么这么虐还是喜欢,这么顽强的生命力,这让我曾经很苦恼,我就会去思考,每一个事情都有一个解释。完全理智的王小川,在他的思维体系里面不断重复这个解释的过程,然后让每一种情感变得自洽,跳出来看待自己和自己的所有感情。
某个原因可能来自以往的经验、家庭原因、教育背景、阶级文化,当他想弄明白一个情绪背后的理性原因时,他就把自己和情绪隔离起来了。
一个纯粹理性的人,能把自己遇到的所有事情划分出来,并一一解释事情的原因,同时接受宇宙的必然性,人是没有太多自由意志、自由感情的,他因此会只剩下存在(being)这一种通向有序的状态。
许知远回答王小川,“我还是不太能理解你,我可能对经验性的东西最感兴趣,所以我解释世界可能是靠直觉和经验吧。对问题的答案有个模糊的感觉,并不能自如的解释。”从这里,许知远和王小川代表的两种思维的分野,许知远是感性思维,王小川是理性思维,甚至用认知把感情和自己划出了一段安全距离。
“生命是有层次的,生命是走向熵值减少,走向了更有序。”王小川使用的生物学研究的思维,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和反应一一找到对应的原因,无论出于怎样的情感内核,他知道驱使自己去行为的原因来自于哪里,面对疑问,总找到最自洽的解释,因此他是有序的,也是无敌的。
看了小川和李诞的访谈,我更喜欢李诞的精神,选择肤浅。李诞说,人是社会动物,你充分的自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就死了。当他说出这句话时,仿佛被什么东西击中一般。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极致的“道”。
然而,我想:不用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不用活在宇宙是必然的支配中,从理性走向无序性可能更符合一般人的生活规律。
从康德的书中看来的,哲学家最开始试图用法律来规定一切事物的思考方式,法律条文限定为绝对的真命题,并用理性把真命题推理出其他真命题以此来规定世界。
看完《十三邀》第九期,李诞的访谈传达的是大众传媒人的戏谑和调侃,学社会学出身的李诞同时也曾经是南方系编辑,他说,做大众传媒,不能说真话,说真话你就赚不了钱。你想说真话的时候可以用开玩笑的方式,编一个某人的故事吐槽,一圈绕回来,别人就当是玩笑话容易放下。李诞认为最终他还是说了真话,通过别的方式,始终戏谑,始终调侃,始终肤浅。
李诞和许知远没有王小川的聪明大脑,他们的思维不是归于有序性而是属于无序和杂乱的非理性思维。许知远不能在自己的思维体系中充分自洽,他有很多疑惑。(在片头中可以看到他对世界是很好奇和疑惑的)。李诞和许知远一接触便产生了文艺复兴一般的思想火花。
李诞访谈中所说,我身边的人都是非常刻薄的人,所以对您(许知远)邀请我来十三邀,都准备了很多问题想问您。李诞为网友向许知远提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您(许知远)为啥不说人话呢?说完哈哈大笑,李诞询问“这个问题还可以接受,力度还好吗?您真是包容”。许知远说他想死在女人身上,李诞因此还调侃道您这样在大众娱乐中就是会被观众骂的,您可以说女孩,不能说女人,您这个年纪说女人,就很油腻。
我猜测,王小川已经活在他充分自洽的思维中了,而李诞还有很多自己的思维冲突留待解决。在访谈录播结束后,许知远会对李诞的发展保持兴趣的。
“喜欢”——感情的无穷生命力
师父曾经告诉我知识分子有封闭的、痛苦的、孤独的一面,成为社会人,和人沟通才是幸福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