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浮屠印象 解密全球最大佛塔——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位于爪哇岛中部日惹西北约40公里处默拉皮火山的一个山丘上,是印度尼西亚的佛教建筑和雕刻的杰出代表。婆罗浮屠的梵文意思就是"山丘上的佛寺",它的周围另有四座火山。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这座著名的佛教寺庙得以修复。寺庙由3层组合台构成,底层是5个同心正方形台叠加而成的锥体底座;中层是3个圆台组成的圆锥体;顶部是佛塔群。起意源于佛教密宗的坛城。台壁与围栏有大量的佛教浮雕。
婆罗浮屠一直被人们称为南半球最大、最古老和最壮观的古迹,其工程之浩大,建筑之壮观,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以及柬埔寨的吴哥古迹相媲美,被世人共誉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
婆罗浮屠修建于8-9世纪的夏连特拉王朝时期。15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尼西亚后,佛教衰微,婆罗浮屠被废弃,1006年发生默拉皮火山喷发和地震,即被火山灰淹没,1814年,托马斯、斯坦福德、拉弗尔斯爵士重新发现了该塔,清除了周围的碎石和杂草。
婆罗浮屠是根据印度的窣堵波而建,并且试图在整体上造就一个立体的曼荼罗。整个建筑约用200多万块玄武岩石块砌成,总计5.5万立方米。
佛塔的基座呈四方形,边长112米,台基上有面积依次递减的5层方形台,边长分别为89、82、69、61米,每边都有数层曲折;方形台之上又有依次递减的三层圆形台,直径分别为51、38、26米;顶端为1座巨大的钟形窣堵波,直径9.9米。
从地面至塔尖,原通高约42米,现通高33.5米。方形台的各层,在主壁和栏楯间共有4个宽约2米的回廊,回廊两壁上为连续的浮雕,共长3200米,画面2500幅。
婆罗浮屠是作为一整座大佛塔建造的,从上往下看它就像佛教金刚乘中的一座曼荼罗,同时代表着佛教的大千世界和心灵深处。塔基是一个正方形,边长大约118米。
这座塔共九层,下面的六层是正方形,上面三层是圆形。顶层的中心是一座圆形佛塔,被七十二座钟形舍利塔团团包围。每座舍利塔装饰着许多孔,里面端坐着佛陀的雕像。
佛塔的建筑材料是取自附近河流的约5万5千立方米石料。这些石料被切成合适的大小,由人工运至建筑地点。石块之间用榫卯连接。建筑完工之后工匠们在石块上刻下浮雕。
佛塔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适应当地的暴雨。为防积水,每个角上都有装饰着滴水嘴兽的排水孔,整座佛塔共有100个这样的排水孔。
婆罗浮屠和其它同类的建筑有很大的差异。它被建于一座山上,而不是平地。不过建筑工艺和爪哇的其它庙宇相似。
由于它的实心结构和类似金字塔的造型,人们起初认为婆罗浮屠是一座舍利塔(梵文stupa,或译窣堵坡),而不是庙宇。舍利塔的目的是供奉佛陀,有时也仅仅是一种虔诚的标志。而庙宇则是在房屋中供奉佛陀,并且给信徒参观朝拜。然而从婆罗浮屠的精心设计和建造来看,它事实上是一座庙宇。
婆罗浮屠的台阶和走廊引导信徒们拾级而上,直至顶层。婆罗浮屠的每一层都代表着修炼的一个境界。信徒们的朝拜路线装饰着象征佛教大千世界的各种图案。
爪哇的民间传说认为Gunadharma是婆罗浮屠的建筑师。人们对他所知甚少。他在建造过程采用的基本长度单位称为tala,是人脸上从前额发际到下颌底部的距离,或者是尽量伸展拇指和中指时两个指尖的距离。
显然这样的长度单位因人而异,但佛塔的度量十分精确。1977年的一次统计发现佛塔各部分经常形成4:6:9的比例。随后人们在附近的佛教庙宇Pawon 和Mendhut发现了同样的比例。考古学家猜想这一比例具有历法、天文和宇宙观的意义,就像柬埔寨的吴哥窟。
从垂直方向上我们可以将主要建筑分为塔基、塔身和塔顶三个部分。塔基是一个边长为123米的正方形,高4米。塔身由五层逐渐缩小的正方形构成。第一层距塔基的边缘7米,然后每层以2米的差距缩小,留下狭长的走廊。塔顶由三层圆形构成,每一层上建有一圈多孔的舍利塔,三层的舍利塔形成三个同心圆。正中是一座主要的圆塔,圆塔的顶端是整座建筑的最高处,离地35米。
婆罗浮屠每一边的中间都有入口,总共有32只石狮子看守着四个入口,每个入口都有台阶通向塔顶。佛塔的主入口在东边,浮雕上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山坡上有台阶通往山下的平地。
佛塔的三个部分代表着通往佛教大千世界的三个修炼境界,即:欲界(Kamadhatu)、色界(Rupadhatu)和无色界(Arupadhatu)。塔基代表欲界,五层的塔身代表色界,而三层圆形的塔顶和主圆塔代表无色界。色界的细致装饰的方形在无色界演化为毫无装饰的圆形,象征着人们从拘泥于色和相的色界过渡到无色界。
1885年人们在塔基的下面发现了一个隐藏的部分。这部分隐藏的塔基里刻有浮雕,其中的160幅描绘了真实的欲界。现存的浮雕上有简短的铭文,似乎是给雕刻师的指示和描绘要雕刻的场景。
人们起初认为隐藏的塔基是为了防止山体下沉。另一种理论根据印度古代一本关于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著作Vastu Shastra认为,隐藏的塔基由于设计错误被上层的塔基代替。
从狭窄的楼梯走上婆罗浮屠所在的高台,那种感觉是让人震惊的,看到这座巨型的佛塔从头到脚慢慢的展现在你眼前,直到整个庞大的躯体盖在这座小平原上,任何人的心中都会有种拜服的感觉。它太大了!而且,古朴的很有味道。
去过的大多的佛教建筑中,对于佛本身我还是有点忌惮的,特别是那种香火光飘摇下映照的佛的严肃的面孔。好在这里不会,白天自然不必说,即便是晚上,在露天的塔顶看星星,也不会让人心有恐惧,也许,佛也更喜欢这种与自然接触的感觉,所以才不会给他的信众施压的吧。从心地的拜服,并且没有距离,真正的将他看作可以让我心魔平静的对象,这样的佛,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吧。
在婆罗浮屠的四方过道中行走,很容易迷路。在四方的通道中说迷路,似乎有点言过其实。可是事实上的确如此:因为在你沉迷在精美的雕刻中的时候,很容易就忘记你到底已经走了多少圈,因此本应该欣赏一圈结束,升到上一层的计划往往由于过于沉醉在这佛搭建起来的世界中而得到无限的耽搁,似乎相同的佛像看过了几次,才提醒自己是否应该更上一层楼,而就在自己刚刚登上楼梯的一杀那,仿佛在回眸之中又发现了自己刚刚忽略的细节。
就这样走走停停,步步回头的反复中,终于将那些记忆深刻的佛像用大脑记录,将每个细节都告诉我的DC,准备回去慢慢体会了。
与下面的壁画长廊不同,在下面,你只能专注于每一层的细节,而无法兼顾到其他各层的情况,在上面三层圆形的所谓的天界的圆形佛塔中,无论在任何一层你都可以看到其他层,所谓的阶级划分在这里被彻底打破,一切的一切都敞开在蓝天下,但是,佛却例外。
与下三层不同,或者说,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佛都不同。巴米扬佛,曾经是半露天的在悬崖下笑对塔利班的炮火的;宗喀巴大师更是可以心安理得的端坐在能挡风雨的车轮殿内接受人们朝拜的,婆罗浮屠的佛,却一个个端坐在钟形的石罩内辛苦修行,只有通过石罩上的小孔,才能看到他们的姿态,也许,这样才能够让他们一边观察到众生万象,一边不被外界所干扰,可以潜心修行。
也许是为了方便游人参观,只有一尊石罩被揭开,露出的佛像表情慈祥的打坐,似乎他如今依然与外世隔绝。
这座宏伟建筑多舛的命运也值得一提。11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印尼以后极端分子打算破坏婆罗浮屠,恰在此时一场火山爆发将佛塔完全埋于地下直到1812年被英国人发现,然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助下得以修复。因为传言佛像头部藏有金子,很多佛头又被偷走。
与其它寺庙慈眉善目的佛像不同,婆罗浮屠的佛像总是带着若有似无的微笑静静看着来到这里的人们。
佛塔自下而上共分9层,总共505尊千姿百态工艺精巧传神的大小佛像。塔身布满浮雕,描绘了佛陀降临人间修成正果重返天界的故事以及当时人民生活习俗、花鸟和兽类等画面,构成一部"石头上的史诗"。
令人惊奇的是建造佛塔没有采用任何粘合物,二百多万块石头全部由榫卯结构砌成,千年以来历经数次地震都没有倒塌。
浮雕内容,第1回廊主壁题材为本生、佛传、譬喻和说法,描绘了释加牟尼佛从降胎到成道的过程。第二回廊主壁题材为《华严经·入法界品》中的善财童子历参图;第三回廊是其延续;第4回廊尚未明了,可能为《华严经》的普贤菩萨行愿赞等。
72座圆型塔中各有一尊佛像,主流考古学家认为这些是佛教中作为启迪心灵的舍利塔,可他们却无力解释为何全世界的舍利塔中只有印尼人把塔建得好像鸟笼子一样多孔。
我觉得它们更像是飞船上的舷窗,印度语舍利塔的发音与埃及语阶梯塔发音相似,也许数千年前外星人乘坐这样的飞船降临过印度尼西亚,古人由此认为飞船是通往天堂的宇宙天梯。这样看来婆罗浮屠可能是人类与外星人之间的联系纽带或是进入多维空间的通道入口,可以将人物体或是意识从另一维度带入我们的维度空间,当它的秘密被揭开时会发生什么呢,这要等到人类已经准备好揭开真相的那天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