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华哪去了 朱建华和她是当年去美国仅有的头等舱运动员
说起中国体操先驱,很多人都能说出李宁,甚至楼云,两位出色的体操王子不仅在赛场成功,在商界同样辉煌。相比之下,1984年那个小姑娘马燕红比较低调,事实上,她和李宁一样,都是中国体操辉煌的开启者。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重回奥运,当时在飞往美国的班机上,只有马燕红和朱建华坐头等舱,因为两人是世界冠军,是中国体育的代表性人物,承担着夺得奥运金牌的重任。其中马燕红是在1979年12月在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获女子高低杠冠军,当时她年仅16岁。
后来,大热门朱建华没能顶住压力,获得铜牌的朱建华灰溜溜地坐到了经济舱,此时的头等舱一下都坐满了,许海峰、李宁……马燕红依然在头等舱,但她多少感觉有些不是滋味。
竞技体育就是这样残酷。如果你熟悉朱建华为何会丢金,或许会感慨马燕红确实心理素质过硬,因为个人项目中,能够在当时“唯金牌论”的大环境下“守”住金牌,那不是一般的毅力和精神力量所能做到的。朱建华赛前1个月都无法睡好觉,马燕红事实上也没好到哪里去,她在高低杠决赛前因严重的慢性阑尾炎差点无法比赛,连热身都没有怎么做,团体赛也没参加。
事实上,马燕红在高低杠上的成就,绝不是一个奥运冠军那样简单。简单来说,马燕红在中国体操史上的“第一”分别有:1979年世锦赛她成为中国第一个体操世界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她又成为第一位获得奥运金牌的中国女子体操选手;著名的“马燕红下”,则是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体操动作。
马燕红的急流勇退让人始料未及。1984年到达人生辉煌的顶点后,选择正式退役。和上世纪80年代的很多人一样,马燕红选择了出国,而且还是自费留学。在美国,退去了奥运光环的马燕红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留学生,在异乡体味着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碰撞,不断地调整着自己。马燕红利用课余时间在洛杉矶体操俱乐部当教练,给自己赚学费,但这位奥运冠军的教练生涯一开始并不顺利,甚至几次遭到学生家长的投诉,最终只能放弃。
没有人在把马燕红当做一个世界冠军,那几年是马燕红的一个转折点,在各种经历中她的心态彻底放下。她明白,虽然顶着奥运冠军的头衔,但现在一切都必须重新开始。1994年,马燕红回到北京,专门负责高尔夫球赛事的推广。
马燕红后来还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不过关于她个人故事知之甚少。马燕红曾恬淡地说:“如果有人还记得我,那就足够了。只要想起就足够了。”马燕红的成就无法抹去,她是中国体操辉煌的起点,在马燕红这个名字身后,李宁、楼云、李小双等人的名字一字排开,国家体育总局的冠军墙上,名字已经数之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