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的民本思想 王夫之是如何阐发孟子民本思想的

2018-08-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夫之通观史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政治制度也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政治制度的设计应该"循天下之大公",而秦汉以后的帝王视天下为私产,所设计的政治制度无不是为了"遂一己之私",对于这类不良政治制度,王夫之直斥为"孤秦"."陋宋".王夫之的民本思想 王夫之是如何阐发孟子民本思想的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曾论及明朝的政治制度,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王夫之与黄宗羲有相同的看法,他在<

王夫之通观史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政治制度也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政治制度的设计应该“循天下之大公”,而秦汉以后的帝王视天下为私产,所设计的政治制度无不是为了“遂一己之私”,对于这类不良政治制度,王夫之直斥为“孤秦”、“陋宋”。

王夫之的民本思想 王夫之是如何阐发孟子民本思想的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曾论及明朝的政治制度,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王夫之与黄宗羲有相同的看法,他在《搔首问》一书中回顾历史,指出自秦汉以来,更换宰相次数最为频繁是唐高宗、唐昭宗和明崇祯皇帝,而这三人都是典型的亡国之君。

王夫之的民本思想 王夫之是如何阐发孟子民本思想的

在《读通鉴论》中,王夫之进一步论证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在宰相负责制的基础上,王夫之设想以君主、宰相和谏官三环相扣,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良性运转政治体制,从而可以将君主制的弊端降低到最低程度。

王夫之的民本思想 王夫之是如何阐发孟子民本思想的

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不要越出法律制度的范围之外,这已经近于一种“虚君制”的理想。这就比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更进了一步。

王夫之的思想中有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他时时能深刻地感受到人民的痛苦,并以自己锋利的笔触为这些生活在绝望深渊中的人们发出呐喊和呼号。宋代以来,理学家高谈仁义,在法律领域内却日益实行严刑峻法,甚至不断有恢复“肉刑”的呼声。

针对这种反人道的说法,王夫之直率地指出,主张严酷刑罚的人其本意并不是痛恨罪恶(“恶恶之甚”),而是为了愉悦自己那见不得人的阴暗心理(“欲快其怒”),提出这些主张的所谓“儒者”已经背离了儒家“仁者爱人”的基本原则,是披着儒家外衣的申韩法家(“申韩之儒”)。

王夫之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他也因此被人称为“东方之孟德斯鸠”

民本思想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观念。原始儒家虽然不反对君主制,但也并不主张君主的绝对专制,而是强调君主要“敬徳保民”,“修己安人”,将民众的利益置于政权的安危之上。在此意义上,孟子所谓“君轻民贵”的说法在先秦儒家中是常识而不是创见。

秦汉之后,君主专制政体日益成熟,儒家的民本思想逐渐与这种政体发生抵触。明太祖朱元璋就对《孟子》书中的这些民本思想言论感到如芒刺在背,并因此搞了一个《孟子节本》,成为历史的笑柄。

明末清初的知识分子痛感于绝对君主专制的政体不能抵御内忧外患,从而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方案,将儒家传统中的民本主义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其中的佼佼者,王夫之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也有着重大影响。清末维新派志士谭嗣同称王夫之的思想“纯是兴民权之微旨”;梁启超认为王夫之的《黄书》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具有同等价值,都蕴涵有“裁抑专制”之意;当代新儒家学者熊十力也在早年的著作《心书》中推许王夫之为“东方之孟德斯鸠”,认为“儒者尚法治,独推王船山”。

这里当然存在着有意无意的“误读”,但不可否认的是,王夫之的民本思想,对清末民初这批意图打破封建专制主义“铁屋”,为中华民族“凿壁偷光”的仁人志士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周建刚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