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是谁的后代 傅莹:讲实实在在的中国故事是最有说服力的
近年我国对外叙事的意识和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正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中国有了更多的自主平台和新媒体工具,硬件不断完善,将国家发展和人民的面貌更加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在对外传播中不仅讲“中国不是什么”、“中国不做什么”,而且开始更多地讲述“我们是什么”、“我们要做什么”,以及“我们会成为什么”。中国在过去40年间一步步走向成功,不管世界如何风云变幻,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方向,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的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在世界事务中占的分量越来越重。中国的优质产品为外部世界所承认,中国游客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公正态度和响亮声音更加为国际社会所瞩目。中国不是靠照搬西方模式取得成功的,西方媒体无法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化、程式化地报道中国了,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出于事业发展的需要,有的则是出于对自身的反思。
但是舆论场有很强的惯性,外界多年积累形成的刻板印象不大可能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国际上对中国仍存在诸多模糊和错误的认识,有些是基于一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地缘政治观念、冷战零和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有些是出于对世界权力转移的恐惧,有些则是因为中外语言文化和表达方式差异造成的理解上的偏颇。
还有少数反华分子和他们背后的势力,常年靠攻击、抹黑中国谋生,大肆收集、编造和散布负面信息。近年随着中国的发展强大,美国和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把中国作为首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已经提出将全球战略重心从应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和全球性挑战向传统大国竞争重新聚焦。
这些变化使中国与世界沟通的话语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如何向世界清晰、系统地说明自己,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项艰巨任务。传播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实践,包括认真地了解自己的国家,跟上发展变化,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升掌握和使用国际话语权的能力。我们自己也可以思考一下,在国际传播的操作上如何更加细致和精准,如何将外界的质疑转化为传播的机遇,如何以更有说服力的方式在世界上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政治理念和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