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朱琳现场落泪 表演艺术家朱琳什么时候去世?朱琳去世多少岁?
表演艺术家朱琳什么时候去世?朱琳去世多少岁?
朱琳旧照
据北京人艺方面消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表演艺术家朱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7月7日凌晨3时20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2岁,以下是朱琳生平简介(北京人艺提供):
盘点北京人艺的舞台,有一个名字永远不会被遗忘,她代表了一代话剧人的艺术巅峰,甚至在她身上可以看到中国话剧的历史。有人叫她“中国话剧皇后”,有人称她艺术大家,人艺人都尊称一声大姐。她,就是朱琳。
朱琳同志生平
朱琳,女,1923年生于江苏海州(连云港)。她自幼酷爱唱歌和表演,随母亲和姐姐在淮阴生活时,在京剧班社比较系统地学习过京剧的演唱和表演,为她后来在舞台上创造的历史人物打下了基础。1937年,抗战爆发,还在读中学的朱琳在淮阴加入了由地下党领导和组建的长虹剧社,参加了进步的抗战戏剧活动。
次年,朱琳随姐姐到武汉顺利考入了武汉艺术专科学校国画音乐系。随后朱琳参加了武昌东北救亡总会,积极地参加了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
1938年8月1日,年仅15岁的朱琳在武昌昙华林参加了由周恩来、郭沫若、阳翰笙、田汉、洪深等领导下成立的抗敌演剧队第二队。从此,朱琳在党的领导下,在抗日的烽火硝烟中开始了自己的演剧生涯。1939年,她参加话剧《家破人亡》的演出,该剧揭露了日寇侵华的暴行。
在演出中,朱琳坚定了从事抗日救亡宣传的决心。在演剧二队,朱琳在话剧《木兰从军》一剧中,饰演了女主角花木兰。驻赣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看过朱琳演出的《木兰从军》后评价说:“演出是高水平的,是第一流的。
”1941年春,朱琳受邀参加了新中国剧社《大雷雨》和《钦差大臣》的演出,并在剧中分别饰演卡捷琳娜和市长夫人安娜,受到好评。随后,参加了田汉创作的《秋声赋》一剧的演出。
在剧中担任女主角廖红,并演唱了该剧的主题歌《落叶之歌》,“草木无情,为什么落了丹枫?像飘零的儿女,悄悄地随着秋风。相思河畔,为什么又有漓江?夹着两行清泪,脉脉地流向湘东。”这首歌经她演唱后在大西南的年轻人中广为流传。
直到朱琳晚年90多岁时,她还能完整地演唱《落叶之歌》。此后她参加演出了《孔雀胆》以及田汉新作《丽人行》等剧目。并经戏剧家洪深介绍,到上海大同影业公司拍摄了根据欧阳予倩舞台剧改编的故事片《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以及《热血》、《哑妻》等十余部影片。
这期间,无论是参加舞台演出还是拍摄电影,她都满腔热情。在抗日烽火中,经受了艰苦环境的考验和锻炼,在思想和演技上都日臻成熟,成为一名真正的文艺战士。
1949年朱琳扭着秧歌,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来欢庆上海解放。次年,朱琳来到北京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担任演员,参加演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钦差大臣》等剧目。1952年9月,朱琳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自此开始了她在北京人艺超过一甲子的艺术人生。
朱琳在人艺出演的第一部戏,就是曹禺的名作《雷雨》。伴随着鲁侍萍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朱琳从此成为了北京人艺挑大梁的演员。朱琳的一生都在戏剧舞台上辛勤耕耘,她成功地塑造过五十多个舞台人物形象。如《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其他的人们》中的格拉菲拉、《虎符》中的如姬夫人、《带枪的人》中的纳佳、时事剧《高等垃圾》中的顾影怜、《女店员》中的齐母、《蔡文姬》中的蔡文姬、《三姐妹》中的娜塔里雅、《花开遍地香》中的钱大嫂、《武则天》中的武则天、《年青的一代》中的夏淑娟、《仇恨的火焰》中的巴大娘。
文革结束后,她在《咸亨酒店》中扮演夏母,在《贵妇还乡》中扮演克莱尔,在《推销员之死》中伴演琳达,在《洋麻将》中伴演芳西雅,在《芭巴拉少校》中扮演薄丽托玛夫人等,被誉为北京人艺舞台上的“一代大青衣”。
在她塑造的众多角色中,《雷雨》中的鲁侍萍、《蔡文姬》中的蔡文姬、《虎符》中的如姬夫人、《武则天》中的武则天、《带枪的人》中的纳佳、《洋麻将》中的芳西雅等角色不仅在演出当时引起轰动,直到今天仍为观众所称道。
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焦菊隐导演的话剧民族化三部曲《虎符》、《蔡文姬》和《武则天》中,朱琳的表演成功地运用了民族戏剧的美学精神,成为焦菊隐话剧民族化探索的实践者之一。在这个阶段,朱琳努力学习民族戏曲艺术,借鉴其中的精神和形式;注意用鲜明的形体动作体现人物的内在美。
她的表演能在汲取生活的基础上,既有深刻的体验又有鲜明的表现。在《虎符》的排演中,朱琳把如姬磊落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转化为诗意的舞台表演。
她把写意和写实的表演形式结合起来,并借鉴戏曲的一些表演方法,使焦菊隐倡导的表演民族化理论有了一个实践的雏形。而《蔡文姬》中的话剧民族化探索则进入了一个炉火纯青的阶段。郭沫若在看过她所饰演的蔡文姬后说,“朱琳同志演的蔡文姬能传神”,更赋诗一首来称赞朱琳,“辨琴传早慧,不朽是胡笳。
沙漠风沙烈,吹放一奇花”。在《武则天》中,焦菊隐强调了“无声的台词”,朱琳既表现了这位女政治家的君主作风,也演出了她作为母亲和女人的平常心态。
文革后,朱琳在几部外国作品中大放异彩,《推销员之死》中的琳达是其舞台代表作之一,她在剧中善于控制与点燃情绪,同时又保持自然的状态。尤其是全剧结尾的《安魂曲》,朱琳运用呼吸控制情绪,使人物的惊恐、悲惨的情绪转向内在,完成了导演所说的,“你不哭,要让观众为你流泪”,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导演阿瑟-米勒给予了高度评价。
而在另一部美国作品《洋麻将》中,朱琳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地演出了孤独老人芳西雅的性格、感情以及丰富的人物后景。她与于是之的对手戏默契十足,把两人复杂、微妙的心态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北京人艺舞台上永远的经典。
一生从艺,朱琳赢得喝彩无数。同行评价她的表演有着浓郁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历史剧中的蔡文姬、武则天等角色,扮相雍容华贵、仪态大方、感情饱满、语言清晰、楚楚动人。与朱琳共事几十年的同事苏民说,“可以说是北京人艺发现了朱琳的天才,她也确实在北京人艺放了光彩” ,而“高贵的演员气质、美的表演内涵、诗化的表演意境”等则是戏剧专家对其独特表演风格的评价。
在北京人艺乃至中国话剧舞台上,朱琳都被誉为台词专家,著名剧作家黄宗江曾戏称她的表演是“郭沫若派大青衣”,台词一经她口便能引领观众进入诗画的意境。人物不仅性格鲜明、活灵活现而且风格迥异,光彩夺目。正是她所留下的舞台风采和艺术财富,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话剧人。
朱琳61岁时在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中成功地扮演了慈禧这一历史人物。荣获了第七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奖。2007年朱琳获文化部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此外,她还是“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话剧舞台上她是大演员,在其他艺术领域她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舞台之下,她兼具了导演、剧本创作者、文学创作者等多重身份。曾参与导演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街道上》等剧目,此外还与老伴刁光覃合著出版了有关表演艺术的专业书籍。
在国内外文化交流方面,朱琳担当文化使者。80年代,她随中国戏剧家代表团访日,在那里与日本表演艺术家杉村春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之后她不仅再度两次访日还应美国新闻总署邀请访美。1985年,随《推销员之死》剧组赴港演出。
1986年又随《推销员之死》赴新加坡演出。同年与老伴刁光覃为呼伦贝尔盟话剧团执导《渥巴锡汗》。1988年与刁光覃一起再赴内蒙古包头为漫瀚艺术剧院导演漫瀚剧《拔都汗》和《忠烈碑》。她为贵州省花灯剧团导演花灯剧《七妹与蛇郎》,从此使得这一地方剧种被重视而得以保留。在晚年朱琳为地方剧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为民族的兴亡积极投身革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热血青年,到参加周恩来、郭沫若等领导的抗敌演剧队,从事戏剧活动的艺术工作者。朱琳始终在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中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奉献自己的热忱。
她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党及所从事的话剧事业无限忠诚,曾担任过演员分工会主席,学习辅导员等职务,将对舞台的热情带到这些工作和生活中,事无巨细,给同事无限温暖。她曾被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曾任中国戏剧协会理事,北京市剧协常务理事,北京人艺艺委会委员。
直到1985年离休,她仍然心系艺术,曾表示“我还要创造几个当代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辅佐年轻人,传授表演经验,还要不断总结,多写文章。总之,不能坐享其成。”
“我很爱我的角色,演员一定要爱她的角色。”朱琳说。在2012年,近90高龄的朱琳登上舞台,在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献礼大戏《甲子园》中扮演王奶奶,这是她最后一次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坐着轮椅的朱琳坚持完成了演出,她说:“我90岁了,要给自己留个纪念,我要再听一听首都剧场的钟声。
”她至此完成了自己的谢幕演出。3年后的今天,朱琳溘然长逝,而她留在舞台上的形象仍然熠熠生辉,在北京人艺和每一位观众心里,她会永远留在舞台上。
根据朱琳同志本人及家人意愿,不开追悼会,不举行告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