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周建安 扒一扒“隐名埋名”的学校——武汉科技大学

2017-07-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是由原材料学院和冶金学院于1999年合并组建而成,相关专业始建于1953年中南钢铁工业学校时的炼铁.炼钢和轧钢专业.1961年开设的耐火材料专业.1974年开设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专业.经过60多年的建设,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院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和材料化学6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冶金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也是湖北省重点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是由原材料学院和冶金学院于1999年合并组建而成,相关专业始建于1953年中南钢铁工业学校时的炼铁、炼钢和轧钢专业、1961年开设的耐火材料专业、1974年开设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专业。经过60多年的建设,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院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和材料化学6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冶金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也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

学院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涵盖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及冶金热能工程(自主设置)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为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教授62人(二、三级教授35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楚天学者计划”教授1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津贴专家8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宝钢优秀教师奖5人,省级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3人。

学院在校学生近3000人,其中本科生2369人,硕士生452人,博士生89人。

学院积极探索本科生培养新模式,实施了“冶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班”、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实行全新的培养计划和导师制。

学院建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湖北省材料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平台,拥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跨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程6门。近年来,学生参加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获奖每年达30余人次。

学院所在学科点建有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冶金材料研发推广中心、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市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钢铁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表面与界面科研基地、高精度轧制技术与新材料加工科研基地、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标样研究所、湖北省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等科研与测试机构。

近五年来,学院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8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2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60余项。

学院积极创新校企、校地合作模式,与武钢、宝钢、中铁建、中广核、中铝、东风汽车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设立了“濮耐奖学金”、“科力生奖学金”和“中信铌钢奖学金”等企业奖学金。

学院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20多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三年学院组织在校学生赴欧洲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人数达50余人,形成了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格局。

60多年来,学院培养了万余名毕业生,一批杰出校友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的管理者和技术骨干以及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类企业掌门人。

学院秉承“厚德博学,崇实去浮”校训,努力使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为我国在材料与冶金领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奋斗。

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3年)和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基础上建设发展起来的。涵盖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材料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实验室以高温工业为背景,以耐火材料与冶金为特色,围绕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要求,针对行业及地方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重大和共性问题,先后承担和完成了自“六五”以来的国家科技攻关(支撑)、国家“973”、国家“863”等项目,形成了耐火材料设计理论与制备技术、耐火材料高温服役行为及功能化、冶金过程理论与高性能钢铁材料、耐火材料与特色冶金资源高效利用等研究方向,科研成果转化率达80%以上。

实验室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武钢、宝钢、攀钢、濮耐等国内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法国、奥地利、巴西、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及公司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实验室将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坚持开展耐火材料与冶金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崇实去浮,不断创新,努力将实验室进一步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研究中心与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研究方向

针对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重大需求,综合国内外耐火材料与钢铁冶金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结合湖北经济建设发展规划,为了突破本学科领域现有耐火材料制备关键技术,解决钢铁工业的节能降耗、钢液的低成本大批量超洁净化冶炼、高品质钢铁材料组织与性能控制、耐火材料与特色冶金资源的高效利用等突出问题,确定主要研究方向为:

1、耐火材料设计理论与制备技术

2、耐火材料高温服役行为及功能化

3、冶金过程理论与高性能钢铁材料

4、耐火材料与特色冶金资源高效利用

实验室研究单元及学术带头人

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武汉科技大学,于二零零五年十月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有:冶金过程数学物理模拟及计算机控制;钢铁冶金炼理论和新技术;金属纯净化冶炼理论与工艺;钢铁材料的组织控制与强韧化;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物理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