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闭眼事件 千岁乐山大佛迎“体检” “闭关”四个月后将王者归来
9月28日,记者从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获悉,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将于10月8日起至2019年2月4日,开展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历时90年建成,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通高71米,是世界最高大的古代石刻弥勒佛坐像,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与峨眉山一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石质文物保护至今仍是世界难题,乐山大佛因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下,长期受到风雨、植被等侵蚀,极易发生风化、渗水等病害,保护难度更大。不间断的监测和适时的全面“体检”,是保护好乐山大佛的重要技术手段。
为此,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四川省2018年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项目(不含安防消防防雷)计划的批复》(文物保函【2017】1398号),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将于10月8日起开展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此项工作对后续科学制定乐山大佛保护措施至关重要,四川省文物局专门于9月14日组织专家对勘测工作方案进行了评审优化。
根据勘测工作方案,2018年10月8日至2019年2月4日期间,将搭建脚手架近距离勘测调查大佛本体病害情况,届时大佛本体将部分或全部遮蔽。同时,为避免游览活动和勘测作业现场交叉影响,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届时将暂时关闭九曲栈道,游客不能通过九曲栈道到佛脚进行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