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军编制 中原大战前后的晋绥军编制

2019-06-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晋绥军,一段落满尘埃的陈旧记忆,一个让年青人倍感陌生的历史名词,这支纵横阖捭近半个世纪的地方军事集团,开端于1911年10月辛亥革命中的太原起义,终结于1949年 4月太原战役的隆隆炮声.晋绥军之"晋",指的是山西,晋绥军之"绥",指的是当时的绥远省.早在清代,绥远道做为山西四道之一隶属于山西,民国初年,袁世凯出于自身利益的权衡而实行了"晋绥分治".1926年,阎锡山在与冯玉祥国民军的战争中获胜,取得绥远的合法控制权.晋绥军编制 中原大战前后的晋

晋绥军,一段落满尘埃的陈旧记忆,一个让年青人倍感陌生的历史名词,这支纵横阖捭近半个世纪的地方军事集团,开端于1911年10月辛亥革命中的太原起义,终结于1949年 4月太原战役的隆隆炮声。

晋绥军之“晋”,指的是山西,晋绥军之“绥”,指的是当时的绥远省。早在清代,绥远道做为山西四道之一隶属于山西,民国初年,袁世凯出于自身利益的权衡而实行了“晋绥分治”。1926年,阎锡山在与冯玉祥国民军的战争中获胜,取得绥远的合法控制权。

晋绥军编制 中原大战前后的晋绥军编制

从此,晋军被称为晋绥军,晋绥军高级将商震、徐永昌、傅作义先后兼任过绥远最高行政长官。抗日战争时期,绥远与山西被日军物理分隔,绥远被划归第八战区,此后直至新中国建立之前,绥远由接受中央任命的原晋绥军将领傅作义、董其武控制。

晋绥军编制 中原大战前后的晋绥军编制

晋绥军的历史贯穿了民国的大陆岁月,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都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巅峰时代,经过四次扩军的晋绥军一度拥有二十五万人的规模,成为阎锡山发起“中原大战”、挑战蒋介石权威的资本。显著的地域性是晋绥军最重要的特征,山西百姓,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三晋子弟,是这支军队的主要兵源;保境安民,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无论盛衰强弱,晋绥军的根始终在山西。草创之初,军阀环伺,强敌觊觎,晋绥军先后击退了冯玉祥的国民军、樊钟秀的建国豫军以及张作霖的奉军等军阀的进攻,牢牢掌控着山西这块根据地;鼎盛之时,晋绥军坐拥晋冀察绥四省和京津两市,但他们的大本营始终没有离开过山西;民族危亡的之机,山西大部沦陷,晋绥军“宁在山西牺牲,不到它乡流亡”,始终战斗在表里山河。

晋绥军的变迁;被遗忘的历史——晋绥军;中原大战前后的晋绥军编制;抗战初期的晋绥军新二师; 涿州战役——晋绥军与东北军的生死对决;晋奉涿州争城战役纪实;英勇勋章——司令部大楼;山西抗战专辑;沧桑阅尽话太原之太原战役;纪录片《决战太原》解说词 晋绥军名将:续范亭与“战动总会”;投笔从戎的“封疆”大吏张树帜;“铁面总监”张培梅;徐永昌与上世纪30年代初的山西省政;骑兵司令赵承绶;阎锡山的首席高干杨爱源;傅作义与两次守城战;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炮兵司令周玳;太原战役之败军之将   中原大战前后的晋绥军编制 蒋介石为分化各派反蒋力量,拉拢阎锡山,于1929年10月28日任命阎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阎充分利用蒋授予的职权.

扩充军队。至1930年中原大战前,阎锡山的部队发展到10多个军,其情况如下:

(一)步兵 第一军 军长孙楚,辖孟祥吉、陶振武、马延守3个师; 第二军 军长杨效欧,辖周思城、徐岱毓、李乐滨3个师; 第三军 军长王靖国.辖田树梅、杜堃、田绣章3个师; 第四军 军长李生达,辖霍原璧、段树华、陈长捷3个师; 第五军 军长李服膺,辖朵珍、李俊功、贾学明3个师; 第六军 军长杨耀芳、辖方克猷、赵廷英、温玉如3个师; 第七军 军长关福安,辖郭宗汾、鲁英麟、刘添贵3个师; 第八军 军长张会诏,辖杜春沂、周原健、于镇河3个师; 第九军 军长冯鹏翥,辖楚溪春、高鸿文、黄光华3个师; 第十军 军长傅作义,辖苗玉田、叶启杰、白濡青3个师; 第一保安纵队 司令丰玉玺,辖李廷秀、王辅、刘召棠3个旅; 第二保安纵队 司令杨澄源,辖刘光斗、李嘉林、梁鉴堂3个旅; 第三保安纵队 司令周士廉,辖王弼、刘逢吉、马良3个旅; 第四保安纵队 司令秦绍观,辖刘濯清、樊赓灿、黄士桐3个旅。

上述4个保安纵队,中原大战开始后,均改为军的建制。

(二)骑兵 司令赵承绶,辖孙长胜、彭毓斌、吕汝骥、郭凤山4个骑兵师。

(三)炮兵 司令周玳,辖辜仁发、杨耀芳、温玉如、曾延毅、卢珖、周俊杰、冯鹏翥7个炮兵旅(各旅长在中原大战开始后稍有调整)。

1930年3月15日,反蒋联军高级将领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军总司令兼第三方面军总司令,阎以徐永昌为前敌总指挥,张荫梧、傅作义为副总指挥,调集20多万大军,分兵6路,投入中原战场。阎在鲁北晏城设行营,亲自指挥。

7月下旬,蒋介石再次调整作战部署,决定调集主力于兖州以北发起会战,情势陡转。9月18日,张学良发表出兵华北通电,东北军入关,反蒋联军损失惨重。

10月,阎锡山中原大战失败,由天津逃住大连。张学良将晋军编为4个军,依东北军番号排列为:第四军,军长商震;第五军,军长徐永昌;第六军,军长杨爱源;第七军,军长傅作义。1931年6月晋军依中央军番号重新排列:第三十二军,军长商震;第三十三军,军长徐永昌;第三十四军,军长杨爱源;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

后来又编了1个护路军,以孙楚为军长;1个骑兵队,以赵承绶为司令,1个炮兵队,以周玳为司令,另外还编了3个独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