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忠事件与传统道德缺失

2019-03-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8年在寒冷与干燥的冬日氛围中结束了.范美忠,这个孤独的小人物,却依然逃不开地震余波对自己人生的摇荡.随着奥运盛会与经济危机等诸多大事件令人目不暇给的新闻效应,他与震区人民的生活本已淡出网民关注的焦点.一份平淡无奇的工作又将其拉入漩涡,在一场近似闹剧的争论后,尽管不乏宽容的言论,但反对的压力仍然让他在还未得到时便已失去工作――无限期推迟上岗,试图雇佣他的单位如此暧昧的表态道.范美忠事件与传统道德缺失范美忠因为对学生和老人(母亲)不负责任的言论而遭千万人唾骂,然而,当他试图找一份工作安身立命,

2008年在寒冷与干燥的冬日氛围中结束了。范美忠,这个孤独的小人物,却依然逃不开地震余波对自己人生的摇荡。随着奥运盛会与经济危机等诸多大事件令人目不暇给的新闻效应,他与震区人民的生活本已淡出网民关注的焦点。一份平淡无奇的工作又将其拉入漩涡,在一场近似闹剧的争论后,尽管不乏宽容的言论,但反对的压力仍然让他在还未得到时便已失去工作――无限期推迟上岗,试图雇佣他的单位如此暧昧的表态道。

范美忠事件与传统道德缺失

范美忠因为对学生和老人(母亲)不负责任的言论而遭千万人唾骂,然而,当他试图找一份工作安身立命,保障其行使责任的能力时,网民群体却粗暴的否定了他生活的权利。对他缺乏责任感的指责奇怪的转化成对他责任能力的剥夺,而经济危机寒流下一个都江堰普通灾民家庭如何生活,却被放在冷漠的眼白边缘。

范美忠事件与传统道德缺失

网民群体所形成的舆论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法律的制约还处于缺位状态,现代公民的权责意识也尚待建立的情况下,它不顾后果的破坏力也显得相当惊人。试图招聘范美忠的校长对媒体说――这是真与善的冲突,我却有更悲观的看法,因为在真的对面,站立的根本就是善的空壳。

范美忠事件与传统道德缺失

在我们这个多难的人间,真与善都需要有其承担主体,范美忠,不论他的言论有多么不恰当,最起码表现出了一个懦弱,自私的小人物的真诚。他提醒在崇高道德面前不敢直视自我的人们,除了需要被弘扬的英雄,还有普通的人,还有无胆的“狗熊”。

“狗熊”与普通人在英雄面前固然渺小,但他们并不卑微;他们也许软弱,但他们并不邪恶。能成为英雄固然崇高,而其他的选择也并不是犯罪。

事实上,许多人(也许是大部分)并非不想成为英雄,而是不能。范美忠在震后十天试图告诉我们的正是如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在这次震撼心灵的恐怖体验中,他不具备成为英雄的能力;二是除了做英雄,人还有其他选择需要被尊重。

然而,在网络群体简单而迅速的传播氛围中,许多人坐在远离震区的安全环境中,义正辞严的将“我想”等同为绝对的“我能”。善的承担者成为网民群体表述中的“每一个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给了这“每一个人”随时逃遁于责任面前的途径,也给了他们肆无忌惮非议他人的勇气,甚至是乐趣。

我们悲哀的观察到,网络上被一些人标举的崇高旗帜下是一群随时可以四散而去的缺乏真诚责任感的群体,他们所批判的并非不善或不合理的人与事,而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不合于他们情绪的人与事。

当某种破坏性的,易传染的情绪激起共鸣,他们就高举着某个旗帜聚在一起,不论是人肉搜索还是杂窗破门,他们总会不择手段的将势单力孤的对手打翻在地。泛道德论实际上将道德塞进扭曲的评价标准里面,依照此种逻辑,救人直到累死的人会是最高尚的,救十个人比救五个高尚,救一个陌生人比就一个熟人高尚,去过震区比没去过的高尚……..

宽容,成了一个缺乏吸引力的词汇。

网民群体对理想道德的标榜,实际上却是在现实道德面前的逃跑。在地震救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共识,就是不顾一切的救助生命,我们并不会先去评价哪个被埋的生命道德高尚,也并不会以道德高低来排列被救的次序。但是现在,在范美忠的正常生活已被社会舆论掩埋的时候,激进的网络群体却拿出另一套标准,非但不救援,还要添一锹土,并且还要阻止其他人救援,或者,即使要救援,也必须让被埋的人先放弃一些资格(比如当老师)?这样的举动,是在弘扬道德吗?显而易见的双重标准弥漫缺乏真诚的网络里,而缺乏真诚情绪激昂的网民,又如何能够真诚的标举善之大旗?

在当今的每一天甚至每一时刻,“网跑跑”(此词并非侮辱,而是以网民的方式提供一面镜子)们都在以“热帖”,“人肉搜索”等各种方式介入社会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他们当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权利,他们也正在展示对各种事件的巨大推动力量。

但网民活跃的虚拟空间中总有一个巨大的地带始终岑寂无声,这就是“责任,承担”。高尚的道德,在中国传统中是作为一种对理想人的期待而被提出的,它必需通过“修”的过程方能接近。但在今天的网络上,在面对他人时,“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人人自以握灵蛇之珠”,人人都以为自己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激扬文字,恶言众生。

德成为了超验的概念,修的过程则被遗弃。而在面对自己时,真正的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又被人们几乎捧到了神圣的位置“敬而远之”。

《增广贤文》说:“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孔子说:“君子之道,忠恕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尚书》说:“有容,德乃大。”荀子说:“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无不都体现着中国传统美德中灼灼其华的宽容精神,也无不需要一种“承当”的勇气与毅力。它们不应当放在博古架上仅供观看,而应成为我们行之准则。梁漱溟先生早就说过:“儒、佛、道三家之学均贵践履实修,各有其当真解决的实在问题,非徒口耳三寸之间的事。

”其根本精神就在于“力行实践”。唯有从自己开始“力行实践”,才能首先敢于承担,富于责任感,才能体验到“仁”而“爱人”,才能静心致“宽”而“恕人”。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我们的社会还不完美,我们自身也不乏瑕疵缺点,让道德由“空”而落“实”,才能对社会的发展和谐产生真正的推动。也许这样,在灾害重新降临之时,我们才会有更多的行动而不是言论。让我们从自己的“修身”开始吧,从“推己及人”开始,从对人最基本的关怀开始,从范美忠开始,从今天开始。(人民大学国学院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