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名言 著名学者余世存新作《先知中国》出版

2018-04-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南报网讯(记者 邢虹)著名学者余世存的新作<先知中国>近日出版.高数是先秦时代的专题史.人物纪传史,作者选其中29位人物的预言为中心展开,并对预言本身予以分析,说明一人.一国都有命运轨迹,我们耳熟能详的重大中国史实多被先知们预言过了.本书填补了中国史叙事领域的空白,让读者领略先知预言后世的神奇能力,其关乎生死大事的预言对读者有警示意义:在时代的巨变里把握自己,看清命运."先知的话多属于忠言逆耳"问:<先知中国>这本书书名就很有噱头,您是怎么定义"先知&

南报网讯(记者 邢虹)著名学者余世存的新作《先知中国》近日出版。高数是先秦时代的专题史、人物纪传史,作者选其中29位人物的预言为中心展开,并对预言本身予以分析,说明一人、一国都有命运轨迹,我们耳熟能详的重大中国史实多被先知们预言过了。

本书填补了中国史叙事领域的空白,让读者领略先知预言后世的神奇能力,其关乎生死大事的预言对读者有警示意义:在时代的巨变里把握自己,看清命运。

"先知的话多属于忠言逆耳"

问:《先知中国》这本书书名就很有噱头,您是怎么定义"先知"这个概念的?

答:"先知"就是指有预见性,有先见之明。用现在的话说,先知是预测大师。当然,在我的心目中,先知更有贤良的意思,先知是世道风浪中的定海神针,是人性人生社会的安慰和救赎,是生存的榜样。就是说,先知是一种极有意义的人生成就。一个人拥有的权力、资本、知识不是最有意义的,最有意义的乃是拥有了先知那样的智慧和德性。

问:您认为当代中国还存在先知吗?如果不存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当代中国可以说有先知,但在我们世人眼里又不存在。比如顾准活着的时候,他在社会眼里在世人眼里是不存在的。比如我知道有一些清贫的仁人志士是先知,但一般人是不知道他们的。像六七年前我刚回北京的时候有一个朋友从上海来北京看我,他那时预言说十年不到我们社会将进入癌症高发时代和坍塌时代。当时有人不以为然,现在大家可能都觉得他预言得对。

这种有先知却相当于没有的现象,是因为我们社会有意无意屏蔽了他们的声音。在某种意义上,先知的话多属于忠言逆耳,所以我们不愿意听他们的话。我们宁愿听那些炫智的、嘴甜的声音。

"现代人被当下的存在感绑定了"

问:《先知中国》相比较您之前的作品,您希望通过这本书传达给读者什么?

答:我这本书想跟读者分享的内容较多,最重要的,一是希望读者明白中国有自己的先知传统;二是要读者明白,相比春秋战国来说,我们今天的社会再坏再乱,也没有先知所处的春秋战国那么严重,我们个人和社会拥有的财富、知识和能力,比起先知们要多得多。

但先知们在那样的乱世基本活出了自己,我们今天更不应妄自菲薄,我们应该也可以活出自己来。三是尽管现代社会有了非常多的"文明财"可以享用,但现代社会的异化和危难仍然存在,现代社会的变化甚至更为剧烈,"变现极快",有些特定的时候和地区、行业甚至是绞肉机,我希望读者能够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能够善处。

问:围绕先知这个主题,有什么要对当代人说的?

答:现代人被当下的存在感绑定了,很少有人从长远的角度,如五年十年甚至人生百年来规划自己的人生。我们不是教导人们要立足百年来规划,而是希望人们在三五年内的生活中也有时间想一想长远,想一想自己生存的品质,想一想自己当下的努力是否是人生有效的积累。我觉得先知这个主题也是很好的参照系,让我们看见自己的生存状态。

问:您觉得人们喜欢先知么?为什么?

答:前面说过,从先知忠言逆耳的角度来说,人们都不是很喜欢先知的。现实中也如此,我们看朋友圈里大家转发的文字,批评时政、世道、人心的文字极少,批评具体人的更少,人们转发的多是心灵鸡汤,多是美文、甜文。

"网红是一种不成熟状态的表现"

问:您对现代科技的发展比如网红直播怎么看?您介意用直播的方式传播您作品所表述的思想吗?

答:网红只是一种不成熟状态的表现。网红是及时、新颖的。网红缺乏沉淀、过滤。社会的交往沟通、经验表达经过沉淀过滤是一种冷静态,比如知识信息产品,有广播、电视、报纸、图书、翻译图书、古代经典,等等,越是后面的产品越是经过多种过滤的产物,它们跟大红大紫的网红是两种状态。

我不介意新技术和新媒介来传播自己的作品,在新技术和新媒体面前,我感到的更是一种压力,在人人都在言说的时代,我希望自己的言说对接触到它们的读者或观众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