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儿特征 混合词:词语中的“混血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语言逐渐迎来了发展的高潮,并对汉语本身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了诸如“打call”“童鞋”等新词语。这些新兴缩略词、混合词、字母词、谐音词等,不仅在网络上大受欢迎,也“走俏”于生活的各种场景中。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新兴词语,是否需要对它们进行一定的规范,本期,我们约请了四位学者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近年来随着国人外语水平的提高及使用陌生文化词语的新奇感,混杂多种语言的“混合词”越来越多,而且形式多样、变化无穷。这两年最博眼球的恐怕就是“打call”了。于是“为祖国喝彩”变成“为祖国打call”,就连“给你疯狂打电话”也不再是“夺命连环call”,而有了加油助威的意思。
据考证,“打call”原指偶像呼喊以获得台下规律性的口号、拍掌等回应,是日本应援文化的表现形式,日语写作“コール”,对应英语的“call”。
现在,“打call”不仅指从给现场打造热烈气氛最终扩展至对各种人、事、物的支持和肯定,还荣登了“2017年十大网络用语”。汉语中不仅有以单词形式混用的“hold住、立flag、心机boy”,也有汉字与字母缩写形式混用的“B站、T台、P图”,还有以词缀形式混用的“ex男友、恋爱ing”等。这种“混血儿”词语的大量出现,既受益于语言内部的各种要素,又受到社会、心理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这种混合词满足了汉语的双音节优势,也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律,如“立flag”和“P图”都符合汉语动宾结构,“gay蜜”符合汉语偏正结构,因而较易融入汉语系统。“hold住”同汉语中本来就有的“吃住、挺住”结构类似。
此外hold[huld]和住[zhu]连读时[d]是不发音的,产生了语音流变,即不完全爆破,满足了语音的经济性。“打折ing”可以代替“打折正在进行中”这一冗长的表达,也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
其次,由于求异和从众心理的驱使,年轻人往往会放大对潮流的追捧和对交际的认可需求,从而在语言使用上出现喜新厌旧的现象。在他们看来,“立flag”一词不能被简单的“定目标”替代,因为“立flag”包含了更多结果与期望相反,可能被“打脸”的含义。很多时候正因为混合词具有表达准确度高、简约鲜明等特点,从而发挥了应有的语用价值。
最后,混合词出现愈加频繁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它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应。传播工具的多样化配合各类大众传媒推波助澜的作用,能让人们第一时间抓住先声夺人、极富表现力的语言,通过模因(memetics)即同化、记忆、表达、传输的过程(何自然等,2003),“感染”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将其打造成大众审美。
比如今年流行的“C位”一词,最早来源于游戏领域,意为“核心位”;逐渐扩大到娱乐圈后又有了“大咖位”的意思,于是在合影、表演时几个艺人常出现抢C位、卡C位的现象。
虽然绝大多数的“混合词”并不能为正式场合书面语所接受,一时的求新求异是否能沉淀下来也要接受时间的考验,但实际像“A股、T恤衫、B超、IC卡”等混合词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由于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点,hold住能hold多长,flag能立多久,都有赖于语言生活的实际变化及混合词在变化中能否符合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满足使用者的交际需求。
像混合词这种现象可能会一直存在,所以对混合词的用法也要客观分析和看待。正如许嘉璐先生所说:“规范并不能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现象,当然也就不能保证出现新词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不进行规范当然不行,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
(作者:吴菡,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