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洪雷作品那个最好 康洪雷:说大实话办大实事得大实惠
康洪雷给人的印象并不像个导演,他没有娱乐圈里人的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习气,他甚至有点理想主义。他熬了15年,才当上导演,他是目前少有的还在写分镜头剧本并且在后期制作盯到尾的人。他7年拍了6个电视剧,在影视圈也是很有知名度了,但现在他在北京还买不起房子,因为他的“出场费”并没有因为他的名气变大而增加。把他这样的人放在一个名利场一样的影视圈里显得有点不协调。
主笔◎王小峰 实习记者◎刘心印
三联生活周刊: 《士兵突击》没有“佳构”得很复杂,在没有那些商业要素的前提下仍然受到很多人喜爱,当初做的时候怎么想的?
康洪雷:其实我做这个戏有一个动因,我老想让人们对这个行业,以及对这个行业的人尊重起来。我觉得不是业外人士心胸狭窄,不够宽宏,是我们自己做得不好。我并不想在这行里,干到什么样一个程度,我只求一个尊重。生活中,我经常会遇到好多我的朋友,会对我这样说:雷子,能不能给找两个女演员啊?今天晚上坐一坐。
我说你再说,我大瓶子削你。后来我想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所以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告诉他们,其实这个圈子不是这样的。
你说一万句也没用,没人相信你。说一万句话,不如放一个东西给他看。再一个,我老觉得,你给人看的东西,你的态度,你的所有东西,你要诚恳。我觉得诚恳在今天的社会里很重要。我们现在到了一个什么程度,连你问“吃饭了吗”,他都得眼睛在眼镜后面转三圈再回答你。
工业化在迅猛发展后,人们这种技巧性的东西更多了。人们在社会上打拼的时候,更多学会了技巧,应对你的上下级,应对周边事务,应对这个社会,其实很累。所以就出了那么多的书,人际关系的多少条,人际交往的多少技巧,与上下级关系的36计,我对这样的书很担忧,我觉得可不可以不用任何技巧,就能达到你心中想到的那个地方。
通过我自己这么多年的实践,我觉得是可以的。这可能是我的个例,不是范例,但我相信个例是有它的说服力的。这个东西也一直在我脑子里萦绕,但苦于找不到一个平台来承载,恰巧有小龙这个剧本,他用了一个最底层士兵的视角,通过这样的人来反映社会的价值观、人际观、处事经验,以及你用什么样一种态度和技巧来走向一个陌生环境。
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载体,所以我非常愿意在这个载体里,把我的经历以及我对社会的认识表达出来,所以就有了《士兵突击》。就有了许三多,就有了成才。
三联生活周刊:现实中可能更多人都像许三多,地位卑微,只不过电视剧中他是很憨厚很傻很一根筋。
康洪雷:现在很多人通过这个戏被感动了,甚至莫名其妙地感动,你让他用一句话来说,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是这样?我总觉得许三多是我们十几亿人当中最真实的自己。他能满足我们内心的那个忠诚,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自己。有时候我们知道从家里出来的时候,穿的是几件衣裳;也知道我们扔了多少,但是扔在哪里,我不知道。
回过头一看,我从家来的时候那些特别柔和的,甚至是特别让大家心里舒服的东西,现在在我们身上已经荡然无存了。原来我们被那么多西装革履,就是过去你想都不能想的东西覆盖着,你扒开这些东西看,你还是你,你还在,你那个影子还在。
你对那个东西其实很眷恋,为什么?它是爹妈赋予你的东西。爸爸妈妈教育我们要说实话,要做一个好人。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这样讲过,我们都无所谓,没当回事。但这个东西可以像一个录音机一样,深深录在你心里。当有一天,某件事情触动你,那个盘打开后,你觉得特别暖。我相信每个人心里有一个这样称为“净土”的地方。我把这东西打开,放在外面,让我们每个在现代化社会里拼杀的人,看到了那个最真实、最柔软甚至最柔弱的自己。
于是,突然产生了共鸣,甚至产生了伤感。忽然回望刚刚起步那时候的我,突然发现我是那么可爱,那么坚强,又是那么的悲惨,甚至那么的无辜。我用我所学的技巧,我所学的东西,把我那东西掩得那么深。
三联生活周刊:你个人成长经历也是这样变化的?
康洪雷:我感觉我那个东西丢得不太多。不太多的原因,是我后天比较自觉地在抵抗这些,也比较自觉地尽量去逃离一些喧嚣的都市。因为我的家在内蒙古,我会有意识地告诉我自己,没事别在北京待着,能回去则回去,因为那地方有很多朋友谈很多生活的事情。我觉得似乎比在这个地方舒服,所以我经常会跟我所有的朋友说,明天我要去打仗了。他们特别清楚我要干什么,就是要来北京工作了。
三联生活周刊:你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你必须按某种你不喜欢的规则去做的事情,那你怎么办?
康洪雷:这种时候非常多,我选择离开。我宁可不挣这份钱,我宁可让自己的生活可能不如大家一点。离开以后可能后悔,可能会掐掉你幸福的一条线。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随着时间过去,你发现被你拒绝的人并没像你想象的那样离开,当他有一天需要你的时候,他一定还会找你来。
这让我觉得,你真诚地表达你的态度,好像不太会伤害你的前程。最早不是这样,最早还是很担心的。因为我们毕竟身单力薄,你要依附一些有成就甚至是有能力的人,借助他们达到你想达到的高度和距离。我觉得这个社会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世故,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冰冷,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的特点和能力。你自己这个特质,自己必须很清楚。
三联生活周刊:你对生活的这种理解,具体到这个电视剧上有哪些体现?
康洪雷:比方说,许三多走向军营,很多人不待见他,甚至羞辱他。可是他依然用一张笑脸,用钝钝的方式来抵抗这种羞辱甚至攻击,我觉得这种东西特别符合中国的传统思想。它就跟矛和盾的关系,做矛还是做盾,其实中国儒家文化告诉了我们很多四两拨千斤,甚至欲擒故纵的道理。
我觉得这东西很好,包括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矛和盾在我看来是一样的,一个是攻击一个是防守,盾比矛可能会长久、韧劲更大一点。我为什么叫“突击”?其实是突击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在突击我们自己。到底是突击你形成的这个观念,还是突击你从娘胎里带出来的那个东西?它都有这种含义在里头。
三联生活周刊:在为人处世上,相比矛,盾的境界会更高一些?
康洪雷:中国从老子、孔子起,一直通过以身作则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使得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它像我们的基因一样,用不着你去显露,它都会在里面隐藏活动,只是这个东西你没注意,当你注意的时候,你发现原来我们身上都有着不可低估的能量。我们放弃那些我们看到的或者学到的技巧,我们用身体里那个东西,把它慢慢地捋清楚以后,我们同样在这个社会上拼杀,同样取得让你累而又累的那个技巧和能力。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是很多出版物、影视作品,更多地去炫耀这种技巧,许三多这个形象,告诉了人们,你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康洪雷:一定是这样的。现在很多影视作品,没有这种钩心斗角,好像不成为矛盾焦点。人们不在一块儿用一些谋略,不称其为有智慧。我真的不这么看,我每次拍戏前,都会把我批得体无完肤,所以我有《激情燃烧的岁月》我还有《青衣》,我一定180度转一个弯。
所以有时候把自己批得战战兢兢,明天要干这件事情我都不会干了,这是我真实的心理状态。后来我觉得这挺好,它会让你战战兢兢地对待每一件事情,不会用你所谓的经验。我觉得惯性会害死我们。
三联生活周刊:你说的这些都是性格体现,生活中要坚持一些原则。
康洪雷:就是面对所有困难,包括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你怎么办?我想就是用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幽默,掩饰你心中的伤感和愤怒,然后用你最好的态度工作,往下坚持,等待着。只能这样,因为你不想走别人那样的路。我发现,当你坚持一件事情,努力坚持着,用最快乐的态度来坚持你干的这件事,总会有一个好结果,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我把自己这些想法,包括我自己的感受,放在这个戏里,我让许三多这种坚持,用一种永远的甚至卑微的笑容迎接所有对他的冷嘲热讽、谩骂、恐吓。让人知道我用这样方式一定可以在军营里存活下来,用这种方式一定可以赢得他们。因为坚持是伤感的,是悲壮的啊。
三联生活周刊:你骨子里也有一种许三多身上的韧性的东西。
康洪雷:肯定会有,否则的话,你怎么可以到这样。《水浒传》我当时做副导演,拍了2年7个月,天天是大场面,每天早上,我出门前,就大声问自己:康洪雷你今天是快乐地过一天,还是不快乐地过一天?我会回答:快乐地过一天!
然后,一拉门走了,一天快乐!你不这样,怎么办呢?每天迎接的是成百上千的群众演员,你必须在里面来回来回地忙活,完了一看剧本,还有好几本没拍完呢。人家导演是在搞艺术,副导演就是剧务,承上启下,把导演的所有指令具体化。
如果没有一个非常快乐的情绪推动你,你怎么干完啊?所以我说精神力量很重要。我们内蒙古有一个特点就是喝大酒,你回去要不喝?等着吧你。怎么了?到北京当导演了,酒就不喝了,拍俩破戏就不是你了?咱不能这样啊,喝呗。
三联生活周刊:从兰小龙那个剧本到最后拍出来,人物形象上有没有改变?
康洪雷:没有。小龙写这个剧本我觉得好在哪儿?他能有巨大的悲悯情怀,写的我们基层连队的每一个人,我们这里没有一个人会有嫉妒或者对人不屑。许三多这个人为什么让所有人忘不了他?你看他来气,可你忘不了他。这个人这么傻,他怎么能这样呢?但是你再仔细想想,因为他身上那些品质是爹娘给你的那些东西,我称它为原生态。
就是这个东西在今天这个社会上行不行,拿它能不能对付我们今天这个社会?能的。但它不是绝对的,我们需要有技巧。当你走向成功的最高平台的时候,绝不是你的知识、技巧更不是你的人际关系,它一定是你最本质的东西决定一切。
三联生活周刊:那是不是应了那句话,傻人有傻福气?
康洪雷:我相信是这样的,所以说,说大实话,办大实事,得大实惠。这我都是有体会的,不是凭空瞎说。我所有作品一定是我眼里看到的,我身体里感受过的,我告诉大家。否则,不是伪善良和伪崇高吗?观众是看得非常清楚的,你东西是不是真诚的,这个绝对瞒不了任何人。所以,刚才我就说,我们干什么都要诚恳。你中学文化你就说中学文化的事情,你研究生再说研究生的事情。我就这么认为。
三联生活周刊:有些人可能不喜欢许三多,可能都会像成才这样为人处世,做任何事情,希望找到一个捷径,然后达到一个目的。
康洪雷:我始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拔苗助长不行,规律毕竟是成千上万人用生命和教训总结出来的。我们是成年人,我们应该可以看清什么可以走捷径,什么不可以。这个心态就是我都不爱说的那4个字,叫“急功近利”。所以好多事情,我们一边骂着社会,一边向它妥协。如果你骂,那么你别妥协。
三联生活周刊:人可能会觉得照你这么说,这也太累了,能有一个捷径,跟一条漫长的道路比,当然会选择捷径。
康洪雷:这个我特别同意。比如说捷径,你看我在戏里说成才,我没有批判他,我只是把这两个现象放在里头,你来看,剧中人来说,我们来评判。人家选捷径没错啊,人家选择的结果是很高尚的一个行业啊,要到一个艰苦的军营来,人没说到一个政府部门或者说到一个外企去、关键部门去、挣钱的地方去。
没有错,他也在选捷径,就是说让两个人同时走,你看哪个人走得更远、走得更韧。我只是想说这个,因为我们不是想走得远一点吗?我们老说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蒙蔽,要看得远一点。
那我想许三多会走得远一点、长一点;像成才这样的人,当他一旦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他把那些特别急功近利的心劲收一收的时候,他要比许三多走得远得多得多,因为他很聪明、他很智慧、他很今天。就像袁朗对他说:你要比三多走得远得多。
三联生活周刊:《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士兵突击》都有一个特点,慢热。
康洪雷:还是一个习惯问题,我们现在社会上,他们称它为是另类。我后来说它不是另类,其实我拍了一个很老的片子,很传统的片子,很诚恳的片子。只是没有你们大家说到的那些元素,那种习惯性思维和写作方式和对影片的表达方式。
我不认为这种习惯是好习惯,所以我跟所有人说,尽管我给你做了一个片花,我说你别看,因为片花是唬人的,我希望你看我的全剧,这样对你负责,对我也负责。《士兵突击》我请了很多人来看,好多人看了好几遍才签了合同。
三联生活周刊:你觉得《士兵突击》对今天在职场打拼奋斗的人起着什么作用?
康洪雷:我觉得最重要的作用是团队精神,我也看到过很多事情因为团队出了问题,而使一个本来可以成型的事情失败。对于在团队中的一个人,一定要学会取舍,为了一个正确的事情,我们可以放弃一些个人的、性格上的东西,为了这个正确的事,我们甚至可以放弃一些我们坚持的东西。
三联生活周刊:从另一个角度,是不是同时也体现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残酷无情的竞争?
康洪雷:我觉得竞争、淘汰这些特别重要。很多准备入伍的年轻人也问我,将来我们到了部队会不会遇见像“钢七连”这样一个环境,会不会遇见史今、袁朗这样的人?我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在于环境是怎么样的,关键是你做什么人,你做成许三多这样,身边就会有史今这样的人。你做成成才那样,就会有袁朗这样的人出现,你做成什么样的人就会相应遇见什么样的人。
三联生活周刊:这个戏也在讲一个人尊严的形成,这可能是每个人在成长需要面对的。
康洪雷:这个戏告诉人们要怎么修正心态,特别是在逆境、困难和羞辱中,我们怎么在自己心理上接受这些。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我们每个人多少能在他们最困难时候给予一些帮助,但这些帮助未必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当一个人沮丧到极点的时候,一个温暖的笑脸可能对他很重要。尊严如果是别人给你的,说明这个民族是非常文明和发达的,而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一个政治运动不断的时代突然转入一个关心民生民意的时代。我们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怎么可能完善到人的灵魂当中去?所以尊严是自己给自己的,在长时间各种打压下还能保持尊严,别人一定会对你的尊严有所尊重。
三联生活周刊:听说你现在还没买房?
康洪雷:没买。现在都以为这个导演拍出那么多戏,名气响当当,赚的钱肯定非常多。其实我的酬金不多,说出去人家都不信,我从来没有跟任何一个投资方谈过钱的问题,因为我喜欢干。
三联生活周刊:你为什么不通过报酬来证明自己?
康洪雷:人都有弱点,我羞于谈这个,这也是我的一个弱点。我也明白报酬可以证明我的工作价值,但我越不过去,越过这个台阶需要时间,到现在我还没有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