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冀院士逝世 陈可冀院士:约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2019-03-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可冀院士:约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视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社会经济水平.生活方式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持续蔓延,中国已成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区.陈可冀院士逝世 陈可冀院士:约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死于心血管疾病中国:大约每10秒就有1人 美国:大约每40秒就有1人陈可冀院士演讲中指出在中国大约每10秒就有1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在美国,大约每40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提到我国总人

陈可冀院士:约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视频)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社会经济水平、生活方式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持续蔓延,中国已成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区。

陈可冀院士逝世 陈可冀院士:约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死于心血管疾病

中国:大约每10秒就有1人 美国:大约每40秒就有1人

陈可冀院士演讲中指出在中国大约每10秒就有1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在美国,大约每40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提到我国总人群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仍在持续上升,估计全国有2.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即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病,其中高血压2亿人,心肌梗死200万人,心力衰竭420万人。

陈可冀院士逝世 陈可冀院士:约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美国心脏病和卒中统计数据(2013更新版)》显示,美国大约有8360万成人患一种或多种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7800万人,冠心病患者大约有1540万人,心力衰竭510万人。

美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大幅降低 心血管一级预防功不可没

陈可冀院士逝世 陈可冀院士:约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在过去1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大幅度攀升,陈可冀院士介绍说美国曾经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国,但近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大幅降低,心血管一级预防功不可没。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也表明,控制危险因素能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一级预防需要心血管疾病防控的首要地位

目前中国脑卒中的致死、致残率明显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因此,对于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积极控制,应放在心血管疾病防控的首要地位。

陈可冀院士表示,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共同危险因素。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膳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中美两国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以吸烟为例,在男性吸烟率方面,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15岁及以上男性总吸烟率为62.

8%,吸烟者总数达3.4亿。研究表明,吸烟是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同时,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整体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但一些膳食特点明显不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如谷类食物摄入量下降、脂肪摄入增加、水果蔬菜摄入量较低等。

积极加强对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

为此,陈可冀院士在演讲中呼吁,要积极加强对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应由政府主导、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配合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公众普及正确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的防治常识,还应重视让青少年养成健康饮食和定期锻炼的习惯,不要让他们带着潜在的心血管健康风险长大。

心血管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中国:造成约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美国:医疗费用约3126 亿美元

世界银行预测,2010~2030 年中国心肌梗死、脑卒中、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负担增幅将超过50%。如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2005~2015 年,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和糖尿病将给中国造成约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美国每年直接或间接因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医疗费用约3126 亿美元。据预测,至2030 年,约有40.8%的美国人患心血管疾病,2013~2030年,因心血管疾病直接带来的医疗费用将由目前的3200亿美元增至8180 亿美元,非直接费用将由2013 年的2030 亿美元增至2030 年的3080 亿美元。

探索中西医结合的心血管病防控之道

坚持“病证结合”,不要害怕纠结所谓“西化”

随着我国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的发展及两种医药学在真实医疗环境中的相互交叉、渗透,中西医结合医学应运而生,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医疗体系之一。我国政府也制定了坚持和促进中西医结合的科技政策及方针。

陈可冀院士指出,中医活血化瘀方药降低心血管风险的可能性探索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抗血小板及抗血栓形式的作用;调节脂质代谢、抗炎、稳定易损斑块;冠脉介入后再狭窄及其相关的防治。

在解决提高中医药临床药效出路迷茫问题上陈可冀院士指出特别指出坚持“病证结合”,不要害怕纠结所谓“西化”,做到注重传统,结合现代。

医学指导专家:陈可冀,著名中西医结合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1930年出生于福建,1954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医药专业顾问,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名誉主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名誉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及衰老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科技委员会主席,广东省中医院首席科学家,受聘任暨南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及伦敦中医学院等名誉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客座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主编。

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特别是心脑血管病临床及研究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奠基者及开拓者之一。其“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方剂与证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研究”荣获古籍整理金奖,并先后荣获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荣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首届立夫国际中医药学术奖,求是杰出集体奖及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先后培养博士、博士后和学术继承人、传承博士后120余名。

作为大会主席,相继主持召开了三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1997年、2002年及2007年),国际学术界反响甚好。曾多次到欧美、日本、东南亚及东北亚各国讲学和访问,促进了国内外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和持续发展,扶植和造就了一大批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