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卖掉宅子买下 揭秘民国四公子中的最后的名士:张伯驹
他是收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研究家,被世人誉为“最后的名士”,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张伯驹。1982年正月,在北大医院一间普通而拥挤的病房里住进了一位突然患病的老人,因“级别不够”不能,他不能住双人或单人病房,只能和七八位病人挤在一个病房里,这位老人就是本期的主人公张伯驹。
赶来看望的亲友们无不感慨唏嘘,为这位名士在生命最后关头的情景感到伤心和气愤,甚至有人去领导办公室拍了桌子,大说:“这个把无数无价国宝无偿捐赠给国家的人,难道连换一间条件好一些的病房的资格都没有吗?”但这个要求还是迟迟没能做到,因为不时有重病号抬进来,死的人被拉出去,心绪不安的张伯驹便要回家。
2月26日,等到女儿张传彩终于拿到同意调换医院的“批令”时,张伯驹却不幸离开人世,终年八十四岁。
一生风流的人在弥留之际会回想起什么呢?其实自那次发病之后,张伯驹一直处于昏迷的状态,却在去世的前一天2月25号回光返照,清醒了许多,而那天正是他阴历年的生日,二月初二。
1898年的二月初二,张伯驹出生在河南项城,本名家骐,字伯驹,别号丛碧、春游主人、好好先生等。其生父为张锦芳,秀才出身,曾任度支部郎中、民国众议院议员等。因其伯父张镇芳无子,便过继给了张镇芳,这位养父更是官至清末直隶总督及河南督军的显赫大员,还是袁世凯长兄袁世昌的妻弟,如此算来,张伯驹和袁克文还是远房表兄弟的关系。
而且两家关系一直还行,在袁世凯完蛋之后,张伯驹还多年接济过生活不好的袁家子女,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最后离世都是在张伯驹的家中。
除了任地方大员外,张镇芳还长期在政商交接处摸爬滚打,如其曾任银元局局长、芦盐运使、与英方合作开滦煤矿等,这些可都是富得流油的肥缺,所以打小张伯驹肯定是不缺零花钱的。后来张镇芳因剿白狼军不利,被袁世凯撤职,赋闲在家的张镇芳却发现了银行业的巨大商机,创办了盐业银行,生意很不错,后来几经辗转盐业银行归到了张伯驹手中,但主要交给吴鼎昌打理,自己则靠着其丰厚的收益过名士生活。
张伯驹生来聪明伶俐,九岁即会作诗,有神童之誉,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他20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还曾在父亲的提携下在军队混了一段时间,后来因看不惯其中的黑暗丑恶,脱下军装换上布衣,挂名盐业银行,纵情于自己的兴趣。说张伯驹的名士风流无非三个方面——诗词书画、京剧和女人。
在诗词书画上,他本身就写得一首好字、作得一首好词,但他让世人最为称道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他在建国后将大量自己珍藏的无价国宝无偿捐献给了国家,从没有要求过一丝回报。因他的生活一直很富足,加上从小的文化熏陶,很容易热爱上书画收藏这种高雅还烧钱的事。
关于他的收藏还有很多小故事,比如一次他去上海,因为有钱又爱玩是出了名的,所以就遭到了绑票。他一遭绑可把家人们给急坏了,但他却泰然自若,绝食抗议,而且在家人探望时三令五申不准家人变卖他珍藏的书画以筹集赎金,最后还是在亲友的帮助下才得以脱险。就是这样一个视珍藏的书画高于生命人,最后却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在戏曲上更值得一说,当时的京剧可谓今天的流行歌曲,是人都会哼上两句,名士们玩这个就更不新鲜了。由于出手阔绰,所以张伯驹经常能请到当时的京城名角来家里唱堂会或去戏院捧场,是出了名的京剧名票,一来二去也就和角儿们混熟了,最后还拜了鼎鼎大名的余叔岩为师,那可是京剧史上不可不提的人物。
由于自己的诗词天赋很高,所以张伯驹还经常与方家们探讨一番,改了很多出戏,使其更臻于完美。但张伯驹本人的唱功实在是不敢恭维,虽然经常厚着脸皮和名角们搭戏唱一通,却让他落得个“张电影”的外号,因为五排以外的观众就不能听清他唱什么了,只能跟无声电影似的看到他人在上面唱念坐打。虽然观众们不是很享受,但他自己却乐在其中。
据说张伯驹认为自己的票友生涯中,最自豪的有三件事:一是他与余叔岩合作编写了一部《近代剧韵》,系统介绍京剧十三韵(俗名十三辙)阴阳平上去入的念法、运用;二是召集银行界同仁筹集5万元基金,约同梅兰芳、余叔岩等人,于1931年在虎坊桥创立“北平国剧协会”,以《乱弹音韵辑要》作为学会附设的传习所的音韵学课程教材;第三是才是他40岁生日时的那场《空城计》。
但在我们普通人的眼中,那场《空城计》才是最能引以为豪的。重头戏出现在1937年3月14日,张伯驹四十岁阴历生日那天,那个年月自然是要开堂会过寿的,但由于河南闹灾荒便改成为河南赈灾义演,地点在北京隆福寺街福全馆。
那一天可谓是张伯驹一生中最辉煌的日子,至今海报仍存。当天的报纸出现了这样一个响亮的题目——《伟大的“空城计”》,给出的评价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张伯驹饰葛亮,四大名角儿为他配戏,余叔岩饰王平,杨小楼饰马谡,王凤卿饰赵云,程继先饰马岱,名角毕集,极一时之盛。
而且那场《空城计》指名让师父余叔岩配王平并不是随便定的,因为当时众所周知,谭鑫培总共教了余叔岩一出半戏,所谓一出教的还不是主角,而是配角,也就是《失街亭》中的王平,余大师一生只演过三场,可见张伯驹的面子之大。
张伯驹那场《空城计》的缘起或许只是逞公子一时之兴,结果倒无意间让当时的看官们见识了一代名角们最后的辉煌。几个月后“卢沟桥事变”爆发,此后随着时局与岁月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名角退出舞台,再也没有重现过那日的辉煌。关于那场戏,其实不仅留下了海报,也曾留下胶片的影视资料,后来捐给了北京电影学院做研究用。但不幸的是,在1958年北影破四旧清仓时被当做废品付之一炬,着实可惜。我们真应当重视我们的文化!
在女人上,张伯驹并没有他表哥袁寒云那么风流,年轻时也曾留恋妓院一段时间,但自打在上海遇到潘素后他就再也没有过花花公子的行径,而与潘素一生伉俪情深。话说二人的结合还有些巧合,潘素是苏州的大家闺秀,本来已经在上海和国民党一个中将谈婚论嫁了,但张伯驹一次到上海游历无意间发现了潘素,从此便爱上了她,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追求才抱得美人归,但两人的爱情是情比金坚的,共同携手走过了此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