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建国的老婆 隋建国:老中青年艺术家面对同样的困难
隋建国1956年出身于山东青岛,其成长是刚好赶上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代人,文化大革命对一代的知识分子的影响可以说是颠覆性质的。作为特殊的知识分子——艺术家群体,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在后来的艺术上都或多或少在其一生中受到那个时代的影响,从川派的陈丛林、何多苓、罗中立,张晓刚,到北方艺术群里的王广义等等。
隋建国也是这一群中的一位,他的雕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和毛主席以及他的遗产“掰”关系,文革对这一群体艺术家的影响巨大也深远,让我们看到了属于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艺术家特别的故事:
隋建国口述:
我的青年时代与我自己的成长
77年恢复招生的时候,我还不会画素描色彩,只会画水墨画。所以考大学是一切从头来过,重新学习素描、色彩,文化课。80年,我24岁的时候才考上山东艺术学院,那个时候考大学的年龄限制是25,再晚一年我就丧失资格了。所以我上大学的时候,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学生,而已经是一个青年艺术家了,就是去到学校就是去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
现在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事情是自己的独立,而不是去折腾别人。05年以后,我的艺术与之前的反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彻底告别了。我已经知道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而我自己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也搞清楚了,比起以前会习惯地将自己的命运归结为大的社会背景环境,后来发现,其实是因为自己不够独立,开始学会面对自己,面对人的生命意义,有关人应该怎么活,怎么死?其实这也就是艺术要去探索的问题,能够在实践中去发现这些问题。
这个时代大家都有相同的困难
我们这代人到现在其实已经被社会锤炼的挺好的。我们这一代当年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要冲破意识形态的束缚,一是要确立艺术的主体性。但在有艺术市场之前,中国的艺术系统是很单一的,只有美术家协会这样一个系统,只能通过全国美展才是青年艺术家唯一的出路。但这种出路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作品都是经过审查才出来的。
我们那个时候是争取自由,现在的时代是给你自由,用你自己的能力去争取。在我看来,这是好事儿,不是什么困难,但是可能会形成困惑。因为现在青年艺术家面临的所谓的自由是金钱的自由。因为市场是有自己的喜好的,这可算是一种变相的审查制度,要警惕。
做艺术家如果太务实,怕吃亏,怕做傻事儿,往往就会缺少独立性。比如现在很多雕塑家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搞城雕,一方面搞创作。我是鼓励青年艺术家不要过多的去考虑现实层面的东西,可以降低一些物质水准。80年代我也有没钱做作品的时候,就跑去建筑工地找作品材料钢筋,《地罣》那个作品的钢筋就是当时跑去建筑工地捡的,工地上的工人见是个穷学生,也不收我的钱,就叫拿了去,但去到一个工地还不好意思多拿,拿个7、8根,再跑去另外的工地找。
现在我常常会对学生说,现在这个时候,不当职业艺术家,什么时候当呢?我有些学生坚持的很好,东西不能卖,他就兼着其他的职,或帮别人打工,然后供着自己的艺术创作。如果现在年青,年艺术家有点压力不错,正是锻炼自己承受压力的时刻。
向困难低头,向生活屈服的人古往今来都有。比起曾今的如果是在文革时代,再坚强的人也可能是悲剧的结局。但对现在的青年艺术家来说,也许只要坚持,挺一挺就过去了。现在的中国,消费社会与艺术市场时代其实才刚刚开始,每个人都可能会面临新问题,对于物质的吸引,资本的诱惑与艺术理想的两难选择,不仅是青年艺术家难,我们这一辈的艺术家一样面临这种困惑。
所以我认为,这个时代,青年一代的艺术家没有特殊的困难,用不着给自己找外部环境的借口。
尽量为青年艺术家争取展览机会
与我们当时90%的展览都是由艺术家自己策划的情况不同,现在的青年艺术家要筹备展览不太容易,成本或其他花费什么的也高了,所以有展览的机会,我都会尽量帮他们争取:
2010年8月22日,由刘礼宾策划,在成都A4画廊举办了隋建国与他的学生的展览,隋建国作为客串嘉宾,也展出了两件自己的作品,展览在成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去年10月,“龙生九子——隋建国师生作品展”在798艺术红星画廊开幕,隋建国与其众多学生再一次聚在了一起。
现在国内有关各大青年艺术家的评奖有许多,比如今日美术馆的英才计划、罗中立奖学金,新星星,曾竹韶奖学金等。隋建国做过很多青年艺术家评奖的评委。在他看来,现在青年艺术家的机会挺多的,而且国内的青年艺术家比国外的青年艺术家更幸运,一是因为中国是热点,引来全世界的关注,出头容易;二来因为从比例上看,国外的艺术家多,好的艺术家也多,所以投到每个艺术家身上的钱平均下来就不多,但在国内好的艺术家少,相比之下钱却不少,只要你够优秀,就会有很多的钱投向你。
在这个时代,年轻人缺的不是机会,而是努力,努力做到最优秀。